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雲龍的母性崇拜性格

雲龍的母性崇拜性格

第一次領北京的記者在「觀極台」俯瞰雲龍天然太極全景時,我指著「太極」問北京的記者朋友:「美女,你看那地形象什麼?」美女記者略一沉思,嚴肅的回答:「乳房」!她獨特而簡捷的回答深深觸動了我,讓我忽然好像抓住了什麼感悟。那時開始,一根與女人有關的雲龍歷史文化之繩便緊緊牽絆了我。

我無需探究百年之前的那兩突山是不是叫奶頭山,但我認為在對雲龍文化的研究方面,我們的確疏忽了一個重要的問題,那就是女人與雲龍或者說母性與雲龍。滇西許多少數民族地區不乏有母性崇拜現象,諸如劍川石寶山女性生殖器的崇拜,其主要的根源是對生命衍生與生命延續的自然崇拜,而我認為雲龍悠久的歷史,對母性的崇拜更具有深刻的內容。雲龍的母性崇拜早就已經成為影響雲龍人性格的重要文化傳承,只是我們自己輕易的把她忽略了。這樣的自我忽略雖然還沒有到背叛的地步,但至少使我們無意間疏遠了雲龍的精神。

雲龍境內的各個民族都有尊崇母性的傳統,敬重女人是雲龍人民的良好品德。這其實就是貫穿於雲龍民族融合和民族演變歷史的母性崇拜根植於民族基因的文化傳承。雲龍縣許多地方都有「地母會」的風俗,是對后土娘娘,即女媧娘娘的一種民間信仰活動,起源於民眾對大地及女性造人育物養物恩德的崇拜,我認為這是雲龍人母性崇拜的最早根源。女媧是我國神話中盤古之後第三位誕生的大神,被稱為大地之母,我們知道,地母信仰在宋之後被道教列為四御神之一,執掌陰陽生育、萬物之美與山川之秀,在道教建築里往往並設后土殿或地母廟,民間也廣立后土娘娘祠,每年農曆十月十八日相傳是后土娘娘的聖誕日,各地都以做會等形式隆重祭之。但在雲龍瀾滄江峽谷一帶,地母祭祀卻年分三次做會,二月馬曰第一次、五月二十八日第二次、六月二十五第三次,且輔之以拒客禁勞等風俗,廟裡有地母塑像,與一般民間婦人無異,平凡、慈祥、莊嚴肅穆,這便與我們所知曉的其它地方的地母會不一樣了。一年三會每會祈求不同,不在地母誕辰日做會,其中更包含了祭祀祖先的儀式和內容,其儀軌卻與德宏梁河一帶阿昌族的「地母祭」十分相似。梁河阿昌族「地母祭」是祭祀先祖遮帕麻和遮棄米而舉行的民間宗教節日,一年也舉行三次,第一次祈求先祖保佑子民平安,第二次祈求六畜興旺,第三次祈求五穀豐登,與雲龍瀾滄江峽谷的地母會科儀不謀而合。這讓我想到了董善慶的《雲龍記往》,想到了《雲龍記往》中所描述的湮沒於歷史長河的那些曾經生存於瀾滄江峽谷範圍內的擺夷、阿昌和蒲蠻部落鮮活的人群。當年在雲龍境內瀾滄江峽谷,曾經有來自我國西北高原的氐羌族群,隨水而遷來到三江流域開僻新的樂土,其中一支便是阿昌族。這支民族的先民隨先祖遮帕麻、遮棄米南下遷徙到滇西一帶,其中一支便來到了雲龍境內的瀾滄江峽谷,與同樣南遷來的擺夷、蒲蠻兩支氐羌部落一起,成為當時雲龍瀾滄江峽谷的三大部落,是雲龍現有的諸多民族的族源。地母崇拜或許是隨南遷一起帶來,又在波瀾壯闊的遷徙過程中融入了夢想與期待,並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民間宗教崇拜形式,而後又隨著民族的不斷融合,文化的水乳交融,形成了流傳至今的雲龍地母崇拜。雲龍的地母崇拜,蘊藏著對生命的歌頌,飽含著慈母的深情,在強大不可抗拒的自然偉力和艱辛的生存環境面前,延續生命和繁衍生命顯得何等的重要。地母崇拜的雲龍特色的豐富和變異,深埋了雲龍母性崇拜的種子,成就了雲龍民族尊崇母性、敬重女性的一種集體無意識,成為一種根植於民族基因的傳承,可以說已經成了雲龍人與生俱來的性格特徵。

我的這一觀點,並非僅僅是根據一個地母崇拜現象推斷出來。在雲龍民族史上,我們也不難找到精彩的佐證。古雲龍每次民族興衰惘替的重要時期,都記錄著一位母親或一位女性承前啟後和拯救的功績。遠古的結媽生下阿苗,才結束了原來氐羌南遷族群不相統屬的局面,安居下來,從而開創了擺夷部落統治的地位。苗丹天王時期,苗丹被擒,「五甸主」救父與阿奔戰於牛山,苗丹王和五個兒子戰死,擺夷部落的統治風雨飄搖,是三七姐設計誘殺阿奔同葬火海,用生命力挽狂瀾,換得擺夷又平穩渡過了幾百年,至今在功果橋鎮還有每年溝祭三七姐的風俗。瀾滄江流域雲龍境內阿昌族的興起與一個名叫猛仰的人有關,猛仰幼年時為救父賣身換羊,感動了一位善良的老婦人,把門外一堆石頭變成了一群羊子,讓猛仰趕羊群贖回了父親。第二天,羊群又跑回了原地變成了石頭,現在功果橋鎮有個地方叫石羊箐就是因此得名的。猛仰長大後,力大可推牛,射藝能中刀刃,夷民們都認為他有神助,威望越來越高,最終當上了部落首領。而瀾滄江流域雲龍境內阿昌族的創世人物早慨便是猛仰的七世孫。猛仰五世孫猛獵有個女兒叫奴六,小時候在牧山上玩耍,就能用石頭壘成七尺高的石塔經久不倒,成為名叫「塔影復圓」的舊州「八景」之一。當時阿昌和蒲蠻發生了矛盾,蒲蠻部落頭人底弄偷襲殺了奴六的父親猛獵,還要殘忍殺盡猛獵的族人,奴六有幸逃生,嫁給同部落早氏。底弄後來發現了奴六,見她人長得漂亮,又想佔為己有便搶奪了奴六,奴六用藏在身上的刀子誘殺底弄但沒有刺中要害,無奈翻牆逃跑。奴六回家後與丈夫逃往深山之中,隨後生下了兒子早慨。最後奴六夫妻還是被底弄抓獲用酷刑處死。奴六在被抓之前,把兒子藏進樹洞,後來被早氏的妹妹找到抱回扶養,取名叫早慨。早慨長大後走上了復仇之路,通過九死一生的努力,還得到神秘老婦的搭救,最後在附近各同族部落的支援下,率眾攻破底弄的山寨,殺掉仇敵底弄。殺了底弄讓夷人心悅誠服,早慨由此被各部落一致推舉為總頭人,從此開創了瀾滄江流域古雲龍阿昌的一代盛世。[雲龍紀往]等史料都有記載,古雲龍的各支先民部落,每當處於民族存亡之秋,都會出現若干史詩般的傳說女性,或哺育出長滿血性的創世人物去拯救民族於水火,或拯救命運多舛的民族創世人物於危難,她們的事迹被一代代傳頌著,在民族不斷融合、不斷演變的長河中,故事仍然經久不衰世代傳承,成為了銘刻於民族根基的精神烙印,這應該也是形成現在雲龍人尊崇母性敬重女性性格的重要淵源。

從遠古至今,雲龍人由於尊崇母性,從而從不去輕易抵毀母性。在雲龍的史料里,不會輕易將男人罪過或失誤推諉給女人,你找不到妖媚惑主或因女人惑亂而亡族的記載。儘管關於母性的頌歌多為凄涼的悲劇,但只要是在史書上留有筆黑的,都是雲龍各族人民心目中的救世主人物。在雲龍的各類傳說中,觀音菩薩的故事流傳得最為廣泛。在瀾滄江流域雲龍境內流傳最廣的是「觀音老母」的故事,舊州村上甸尾村民小組至今還在水井寺供奉「觀音老母」 。過去每年農曆2月28日,都要把「觀音老母」接回村裡,舉辦「觀音老母」會。而在雲龍境內,各民族所崇拜的觀音菩薩形象各異,或老母形象,或美婦模樣,雖然寶豐的石城一帶也有男觀音的傳說,但總體上還是慈祥的女性為主。觀音崇拜在雲龍的盛行,應該與阿叱力教(滇密)的傳入有關,主要流入的時間約在明初,雖然那時明朝的統治對阿叱力已經開始了打壓,但阿叱力仍然隨著鹽和礦的開發,順著鹽馬古道強勢傳開,順盪井火葬墓群和寺廟文化都能充分說明這一點。觀音的多種形象與「觀音幻化建國」的傳說有關。在雲龍各山地民族中,觀音幻化為老婦考驗民眾善良之心、懲戒民間邪惡的傳說比比皆是。雲龍「觀音會」的許多科儀中所保留著的手印和咒語,也還能看出阿叱力的影子。我認為,阿叱力教之所以能在雲龍最快滲入,並且能與當地民族宗教最快相融合,相互間的排斥非常小,最可能的原因是觀音為該教最主要的神靈。因為雲龍人的母性崇拜性格由來已久,接受觀音形象為主的母性慈善普度的教化就非常自然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龍賧 的精彩文章:

TAG:雲龍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