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如何「春捂」才健康

如何「春捂」才健康

如何「春捂」才健康

春季來臨,全國各地氣溫大幅回升,許多人脫掉了身上厚重的棉衣,換上輕便的春裝。春季氣溫變化大,過早脫掉棉衣,一旦氣溫下降,就難以適應,會使身體抵抗力下降。病菌乘虛而入,襲擊機體,容易引發各種呼吸系統疾病及傳染病。從古至今,我國都流傳著「春捂秋凍,不生雜病」「春不減衣,秋不加帽」「熱不馬上脫衣,冷不立即加棉」的說法。那麼,春季我們要如何科學的「捂一捂」呢?

「春捂」應該怎麼「捂」①看溫度:通常來說,15℃是一個臨界值。低於這個氣溫時,最好繼續「忍受」一下厚重衣物帶來的不便;而當超過這個溫度時,則可以考慮脫點衣服了。②憑感覺:每個人的體質不同,耐受冷熱的程度也不同。如果「捂」著不覺得咽喉燥熱,身體冒汗,即便氣溫稍高於15℃,也不必急於脫衣;如果「捂」的身體出汗,就不妨早點換裝,否則,出汗後被冷風一吹,反而容易著涼。③注意晝夜溫差:這也是判斷「捂不捂」的標準之一。當天氣預報預告晝夜溫差超過7℃~10℃時,就該小心防寒了。

哪些部位需要「捂」「春捂」重點四部位,即手腕、腰眼、小腿和肚臍。①手腕:「春捂」的第一個關鍵部位就是手腕上的神門穴,在腕橫紋上,手小指一側腕下方肌腱的里側。大家都知道心主管全身的血脈,通過輸送氣血來溫暖全身。而神門穴是主管各臟腑元氣和生命發出的穴位,能夠強化該臟腑的功能。②腰眼:人體陽氣的根基在腎,而腰為腎之府,腎陽虛時腰部會酸軟怕冷,經常尿頻或精神容易睏倦疲乏。③小腿:有些人在寒冷天氣中容易出現偏頭痛或小腹痛,甚至出現噁心嘔吐,眼睛痛,中醫分析這種表現屬於肝陽虛,這時要重點保護好小腿外側。可以多熱敷足臨泣穴和陽輔穴。足臨泣穴就在第四腳趾和小腳趾之間縫的終點,取穴方法是將手指從第四腳趾和小腳趾之間的縫向腳背方向推,推到有骨頭的邊緣時就是足臨泣穴。陽輔穴在小腿的外側,腳外踝關節上方四寸的位置。④肚臍:中醫稱肚臍為神闕穴,溫暖這個穴位可以鼓舞脾胃陽氣,特別是一些胃部怕冷、愛腹瀉的人,要特別注意這個部位的保暖。

潮人穿衣「上薄下厚」「上薄下厚」是「春捂」最佳的穿衣原則。因此初春時節,人們不要換得太快,脫得太早,謹記「上薄下厚」的穿衣原則,即下身的褲子、襪子、鞋子,一定要穿得厚點,暖和點,而上身略減則無大妨礙。

春季脫衣要「遞減」當冬季向春季轉換時,人體防衛體系處於「冬眠」初醒之際,因此這一階段不能急於一下子脫掉衣物,而應根據氣溫變化一件一件地脫,並根據不同體質,因人而異。寶寶護好「前心後背」當人體的四肢暖和時,身子也就暖和了。因此,只要孩子的手腳是暖和的,就可以了。最重要的是,護住孩子的前心後背,最好給孩子做個「貼心」的小棉坎肩兒,護心護背,既不會「捂」過了,孩子穿著也靈活。

鄭飛 / 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藥養生保健報 的精彩文章:

減掉的「肥」都去哪兒了
晨起一杯水該怎樣喝

TAG:醫藥養生保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