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教育,拼的是父母的遠見和格局

教育,拼的是父母的遠見和格局

教育,拼的是父母的遠見和格局

文/溫暖媽媽

01

2018年,「減負」成了很多家長有爭議的一詞。

反對的一方:

認為把教育的重任都轉移給家長了,家長只能繼續給孩子報課外補習班,否則將來如何在考試中競爭出來。

贊成的一方:

認為能根據孩子自身的情況合理安排放學後的時間,孩子能根據興趣愛好調整好學習時間,不需要為了作業而作業,有助於提升學習質量。

「減負」就是減掉孩子不必要的負擔。

在《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書中,描寫了這樣一個情景:

圓圓一次寫生字作業,流露出厭煩疲倦的情緒。媽媽問孩子為什麼不願意寫?圓圓說,這些生字,前天抄寫過了,昨天也抄寫過了,今天還要抄寫。媽媽一看,真的,幾天都在抄寫同樣的生字,而且每個生字一抄就是幾行。

媽媽就說,這些生字你都會嗎?

圓圓說,都會了。媽媽說,這樣我來聽寫,你只需要寫第一個生字,如果會了,就不需要寫後面的,不會的在後面補寫三個字。

圓圓有疑問,這樣老師會罰沒有寫完作業的同學。媽媽說,剩下的那些生字,我幫你寫,我模仿你的字跡幫你把作業寫完。

孩子很懷疑媽媽的做法,但是自己的確不想寫那些生字了,於是就按照媽媽的做法。非常認真地聽寫第一個生字。而後圓圓有了很多時間看課外書。

尹建莉在孩子小的時候,就靈活的根據孩子的情況合理安排孩子課後的學習時間,將孩子的學習時間都花在刀刃上。

她的孩子在小學、初中、高中階段,大量的閱讀了很多課外書籍,學習成績非常優秀,無論是基礎知識還是作文。在圓圓讀高中階段,圓圓的作文經常被老師拿來做範文,讓全班同學學習。圓圓高考的時候,語文成績拿到了140分的高分,滿分150分。

由此,我很佩服尹建莉老師在教育孩子問題上非常有遠見,非常執著的按照孩子的實際情況來教育孩子,而不是盲目地根據老師的教學大綱對孩子進行一刀切的教學模式來要求孩子。

現在,warmth上學了,學校老師留作業,很少會出現一個生字抄寫幾行的暴力作業,可以說,教育的確改了很多。

但是,留作業一刀切的問題,在國內的教學中還是非常普遍,很難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地留作業。

02

一次和其他家長閑聊,就作業問題,家長大吐苦水。

每天都要抄寫課文,而且一課還要抄寫兩遍。然後就是抄寫生字,聽寫生字。說真的,孩子要把字寫得漂亮,就不可能寫字會很快。這樣抄寫下來,一個多小時就過去了。

那些抄寫的課文,難道抄寫了就能記住嗎?會背嗎?那些生字,會寫一次就可以了,還要每天寫幾次嗎?個別沒記住的只需要重點寫多一兩次就可以了,為什麼要費那麼多無用功做那些沒什麼意義的作業呢?

還有現在的課堂作文教學,流於形式比實際教學更普遍,老師都在抓基礎,哪有時間去講解一篇作文如何寫。如果碰到一個有經驗的優秀老師,孩子的作文稍微提點一下,都感覺非常有效果,如果碰到一個應付的老師,孩子的作文就只能靠家長自己了。

家長說的話,我表示認同。這個家長的孩子在班裡的成績非常優秀,從家長的話里,就可以看出家長的智慧,不會用「笨」方法教育孩子。

作為家長,如果只是盲目的按照學校的教學來教育自己的孩子,孩子的學習很難有質的飛躍。

尹建莉說,一本薄薄的語文書,要在每學期的幾個月里翻來覆去的講解來講解去,卻忽視孩子閱讀大量的書籍,孩子的閱讀量跟不上,缺乏了閱讀量的積澱,就無法寫出好文章,學好語文。甚至在高中階段,連語文試卷上的題目都無法完成,因為在高年級,語文考卷和課本的聯繫越來越弱。

而在新語文高考改革上,也明確了語文的改革方向:

高考語文180分比重超過數學,語文替代數學、英語成為眾學科之首,考試題目難度增加,高考出題人透漏考試趨勢,「語文高考最後要實現讓15%的人做不完。」

(2017年高考全國卷Ⅱ卷作文題,沒有語文知識積累根本無從下筆)

從這些方面看來,「減負」對於孩子意義重大。減掉一些不必要的作業,把閱讀的時間歸還給孩子,讓孩子在閱讀中學習,慢慢積累閱讀量,才能提升閱讀的質。

而對於那些習慣性依賴校外補習班的家長,就算不減負,他們也照樣會把孩子送去補習班,因為那是他們認為提高孩子學習成績的好方法和好途徑。

如果在2018年,「減負」真的能落實在實處對孩子起到作用,「減負」後,拼的就是父母的遠見。

03

有格局的父母,不會用物質去填滿孩子的生活和未來。

親戚第一次來家裡,還是warmth很小的時候。親戚看完家裡的陳設,就感慨,如果將來自己的娃兒長大,自己在鄉下也有這樣的房子住就好了。

幾年過去了,孩子們都長大了。我們帶著warmth回去,看到親戚新建的房子,無論是客廳還是房間,比城裡的房子還要大,還要寬敞。而且房子里的家電全部電器化,現代化。

正如親戚期待的那樣,夫妻二人十分努力工作,為自己的孩子們建起了又好又明亮的房子。

只是,親戚的孩子不知道為什麼,學習卻越來越跟不上。老大和老二,在小學和初中成績還可以,都考到了重點學校讀高中。但是到了高中,卻完全跟不上班裡同學的成績,考試經常都是班裡倒數的。

親戚也很著急,但是鄉下沒有什麼補習課,而且他們也沒有太多的錢給孩子補習,孩子只能跟著讀書。老大高考不理想,出來打工很難,總是嫌工作辛苦,每份工作都做不長久,做一做就換工作。老二馬上就要高考,模擬考成績不理想,還達不到平均分,實在考不上,就只能打工了。

LG說,想不明白,為什麼兩個孩子在小學初中都挺好,到了高中就馬上掉隊了。

到了親戚家裡,看到親戚家的變化,我也說說自己的看法:

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掙錢,關注孩子的時間很少,一心只想著賺錢起房,為孩子創造更好的生活環境,卻很少對孩子的教育花心思和時間。

就如親戚說的,等孩子大了能住上寬敞的房子就滿意了。

可是對於成長中的孩子,物質上的富足遠遠滿足了不了精神上的匱乏。

親戚來到城裡,只看到城裡人住的房子,用的物品,卻關注不到我們對孩子教育投入的時間和精力。

幾年過去,相比較親戚家的變化,我們家裡的電視機反而是過時的電視機,而親戚家的電視機卻是又新又大的品牌。

當我們帶著孩子親子閱讀,時常陪伴在孩子身邊,時常關注孩子教育的問題,他們卻常年在外打工掙錢,一年見不了孩子幾面。

在孩子最需要父母在身邊的歲月里,父母選擇什麼,孩子就會得到什麼。

父母選擇掙取更多的物質,孩子就會得到相對好的生活條件。

父母選擇陪伴孩子成長,重視孩子的教育,孩子就會得到更寬廣的未來。那個未來,是孩子自己爭取的,打拚的。

親戚一談起孩子,只能搖頭嘆氣。比起父母辛勞的工作掙錢,他們的孩子對自己的未來卻少了這股拼勁,反正家裡該有的都有了,還這麼辛苦做什麼?

03

有格局的父母重在提升對孩子教育的質量。

美國的石油大王約翰,戴維森,洛克菲勒,在寫給兒子約翰的信里,有這樣一段故事:

在很久以前,費城的一間酒吧里流傳著一個這樣讓人心痛的故事。某位客人談論起一位百萬富翁,告訴別人這位富翁是白手起家的,而在旁邊的一位先生卻嗤之以鼻,沒錯,白手起家,他不諷嘲地說,他是成功的把自己建成的兩千萬變成了一百萬。

這個故事很值得我們深思。

洛克菲勒在信里寫著,家族的光輝與歷史,並不能保證子孫後代的衣食無憂。因此在你們年幼的時候,我刻意的教育你們節儉和勤奮,並且不讓你們知道我的財富,希望你們能夠理解我的一片苦心。

因為我深知,沒有什麼比金錢讓一個人墮落更快,金錢腐蝕人心的程度是你們所想像不到的,它會剝奪你們的快樂,讓人變得驕橫跋扈,我絕不會用我的財富去澆滅我心愛的孩子。

那些勤奮的人是快樂的,懂得給予別人造福他人的人是快樂的,那些如寄生蟲一般只懂得索取的人是體會不到人生最大的意義和幸福的。

很多人羨慕富有的生活,卻忘記了快樂的生活,才是更加難能可貴的。而這種生活來源於高貴的精神,這種高貴的精神叫做自立,依靠自己的雙手去創造自己美好的生活,這種精神是非常難能可貴的。

洛克菲勒留給家族後代,除了難以計數的財富外,更珍貴的就是他對孩子的循循教導。

他對孩子的用心良苦和教導使得他的孩子青出於藍,而勝與藍。也讓他一手打造的第一商業帝國洛克菲樂財團,至今仍位居全美十大財團之首。

有格局的父母,並不滿足於為孩子創造好的生活條件,反而會在物質上對孩子嚴格要求,不讓富裕的生活摧毀孩子的未來。

好的教育,拼的就是父母的遠見和格局,有遠見的父母懂得為孩子投入時間和精力,有格局的父母懂得為孩子傳遞精神財富。

孩子的未來能走多遠,將取決於孩子獲得教育的質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有質量的親子陪伴 的精彩文章:

TAG:有質量的親子陪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