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鮮為人知的「冬季攻勢」:國軍主動出擊,日軍傷亡慘重

鮮為人知的「冬季攻勢」:國軍主動出擊,日軍傷亡慘重

原標題:鮮為人知的「冬季攻勢」:國軍主動出擊,日軍傷亡慘重


本文作者張憲文,蜚聲國際的中國近代史泰斗,南京大學榮譽資深教授,季我努學社榮譽社長,季我努沙龍講演嘉賓。


1939年9月,納粹德國入侵波蘭,歐洲大陸爆發戰爭,日本軍方既感到興奮,同時也很苦悶。美法與德國之間開始進入戰爭狀態,便無暇顧及遠東,從而為日軍實行南進政策提供了難得的良機,急躁的日本軍閥面對富庶的英、法、荷在東南亞的殖民地躍躍欲試,亟想染指其間。


納粹德國入侵波蘭


但由於中日戰爭遲遲不能結束,日本軍方擔心喪失南進的機會。因此,日本軍方企圖在國際形勢發生巨變的情況下,尋求迅速解決中日戰爭的途徑,但對如何著手則意見分歧。日軍大本營力圖削減在華兵力,節省兵力準備世界大戰,甚至設想以從華中、華南撤兵為條件,謀求與蔣介石政府妥協,從而結束中日戰爭,從泥潭深陷的中國大陸脫身。中國派遣軍則力持異議,認為不徹底打垮中國軍隊主力,便無法使中國政府屈服,因而應趁國際視線集中於歐洲戰爭的大好機會,積極策劃新的作戰。第11軍司令官岡村寧次於1939年11月14日提出《迅速解決日華事變意見書》,力主打擊國民黨軍主力,佔領戰略要點並加以固守。他提出了3個方案,一是攻打長沙、衡陽;二是佔領宜昌;三是打通京漢線與華北日軍取得聯絡。這就要求日軍大本營改變消極保守佔領區的戰略,企圖以大規模的軍事行動來打破中日戰爭的相持狀態。


日軍第11軍


1939年12月初開始,中國發動了「冬季攻勢」,這是中日戰爭以來中國發動的規模最大的攻勢,第11軍遭到第5、第9戰區中國軍隊的全面攻擊,傷亡甚重。侵華日軍深感在中國軍隊戰力尚存、士氣尚盛之際,依靠外交或誘降等謀略手段是不能奏效的。試圖進行一次大反擊作戰以進行報復。1939年12月中旬,第11軍正式提出攻佔宜昌的方案,並得到中國派遣軍總司令言西尾壽造的贊成,他要求東京方面予以批准,並增派兩個師團協助作戰。該計划起初未得到謀求削減在華兵力的日軍大本營的首肯,隨著歐洲方面德國軍事行動的節節推展,日軍大本營好像注入了一劑興奮劑。4月10日,東京批准了宜昌的作戰計劃。1940年4月中旬,日軍開始將鄂東麻城,贛北奉新、靖安等據點放棄,並抽調湘北的第6師團及贛北第40師團各一部,連同原駐湖北的第3、第13、第39師團,陸續向鍾祥、隨縣、信陽等要地集結。



日軍進犯宜昌


第11軍預定整個作戰分兩期進行。第一期作戰以棗陽為中心,計劃在漢水東岸的棗陽周圍構成數道包圍圈,消滅第5戰區主力,以便解除進攻宜昌的後顧之憂和側面威脅,然後轉入第二期作戰,在漢水兩岸進行兩翼包圍,將漢水兩岸的中國軍隊消滅在宜昌附近,並佔領宜昌。

張憲文等:《中國抗日戰爭史·第三卷》,2016年版。

編輯:南京師範大學近現代史碩士生雷曉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軍官團 的精彩文章:

日軍不到一個月佔領熱河全境,中國民眾:將湯玉麟「緝拿槍決」
張海鵬:為什麼說辛亥革命是20世紀中國崛起的起點

TAG:軍官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