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蘇德友誼條約是否有可能避免第二次世界大戰?

蘇德友誼條約是否有可能避免第二次世界大戰?

儘管在歷史上沒有虛擬語氣,但直到現在,研究人員和普通人都在問自己是否有可能避免第二次世界大戰。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有必要看看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武裝衝突的原因。 侵略者的和平 1933年,由阿道夫·希特勒率領的納粹在德國上台執政。激進分子主張修改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結果,之後他們的國家被剝奪了其領土的重要部分,沒有軍隊。與希特勒同時,義大利的貝尼托·墨索里尼也建立了類似的極權主義國家。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元首開始邁向吞併鄰國領土的第一步。在一方面,他謀求加入兄弟奧地利,並在其他 - 帶走捷克斯洛伐克的蘇台德地區,人口的很大一部分是由德裔的。 西方領導人注視著希特勒激進的言辭。但是有可能避免第二次世界大戰?今天相信它的開始是由在巴黎和倫敦進行的「侵略者和平政策」所促成的。英國和法國(作為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勝利國家和「凡爾賽條約」的主要保證國)都可能迫使Fuehrer直到他設法建立了一支強大的軍隊,但是並沒有這樣做。為什麼發生這種情況?縱容希特勒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對共產主義和蘇聯的恐懼。 不喜歡民主國家對斯大林 從那年起,當布爾什維克在俄羅斯執政時,歐洲成為他們「世界革命」的目標。內戰從未發展成無產階級到舊世界的勝利進軍(它在波蘭被淹死)。

儘管如此,20年代和30年代。蘇聯勢力投入巨資在國外推行左派思想。為了幫助世界革命創建一個新的國際。 由於上述所有原因,西歐把蘇聯視為對其存在的直接威脅。即使是與布爾什維克的官方外交關係,富裕的資本主義國家也僅在20世紀30年代才開始建立。納粹威脅的出現在理論上可能導致兩個不可調和系統的和解,但這從來沒有發生過。 列寧去世後,蘇聯的權力逐漸集中在斯大林手中。他決定所有的外交政策和國家,儘管在蘇聯沒有正式的國家元首職位。在20世紀30年代後半期。斯大林發起了大規模的鎮壓。一切都在他們之下:從舊布爾什維克到軍隊和普通人。「大恐怖」進一步疏遠了莫斯科的西方領導人。是否有可能避免第二次世界大戰?即便如此,歐洲政治家也不喜歡與斯大林結盟來安撫希特勒。 慕尼黑協議 與西方外交官調情的最高點是1938年9月30日。在這一天,簽署了可恥的慕尼黑協議,根據該協議,捷克斯洛伐克所有的蘇台德蘭被轉移到德國。它是由希特勒,墨索里尼,英國首相張伯倫和法國總理達拉迪耶簽署的。 捷克斯洛伐克贊成以最後通form形式強制推行的新秩序。參與這個國家和法國互助協議的蘇聯普遍忽視了這一點。

斯大林的意見是在國際政治的邊緣。很久以後,二戰後,歐洲不情願地回顧了慕尼黑協議,一年後導致了破壞性武裝衝突的開始。 對於斯大林來說,捷克斯洛伐克沒有他的參與就成了個人的恥辱。慕尼黑的事件加劇了人們對法西斯民主和民主國家的陰謀的恐懼,其結果可能是德國侵略東方的轉折。與此同時,斯大林無法對自己的力量所發生的事情作出反應。1938年9月,紅軍在該國西部邊界得到加強,但幾乎沒有任何歐洲政治家提請注意這種示範姿態。十月份出現了扭轉複員的局面,蘇聯政府開始尋求擺脫孤立的外交途徑。在克里姆林宮,決定在福勒和西方民主國家之間開一個楔子。 不確定的時期 在斯大林和希特勒接近之前,蘇聯領導人提出了幾個譴責法國和英國的命令,相反,他們邀請德國進行對話。這是1939年3月在黨的十八大上的講話。斯大林說,他不會為西方政客從火中烤栗子,並稱他們試圖在柏林和莫斯科之間爭吵的挑釁者。就在這次演講幾天後,希特勒完全佔領了捷克斯洛伐克。即使樂觀主義者也清楚這是一場新的大戰。在這些條件下,作為「第三力量」的斯大林的意見變得越來越重要。

縱觀1939年歐洲外交官試圖談判的春季和夏季。沒有人信任的人的和非官方的協議可能崩潰的第二天。在這個迷宮談判政治家試圖找出是否有可能避免第二次世界大戰。原來,有。 如與蘇聯,法國和英國的談判沒有從一開始就設定。他帶領他們與人民委員外交部長馬克西姆李維諾夫,連接它的名氣成功召集反納粹勢力,與蘇聯的參與。1939年5月,蘇聯的頭送他到退休。這是一個示範步驟。他預定收斂的未來,為哪去了斯大林和希特勒。人民委員外交部長莫洛托夫開始,而這,無疑是朝著德國一個友好的姿態。隨著人員易位在自己手中斯大林完全聚焦外交政策的幫助。通過莫洛托夫它的工作是不是在李維諾夫容易得多,克里姆林宮領導人的辦公室人跡罕至。 非侵略條約 蘇德和解會合是莫洛托夫 - 里賓特洛甫條約。眾所周知,希特勒是本文件簽署的始作俑者。強迫事件,他向莫斯科提供了他最後一個論點。元首認為,早期入侵波蘭離不開蘇聯領導人的友誼。8月21日,希特勒向斯大林發了一封私人信件,其中他以非常透明的方式報告即將發生的戰爭,並建議簽署一項非侵略協議。 這是關於幾天的事。8月23日,德國外交部長約阿希姆·馮·里賓特洛普抵達莫斯科。斯大林和莫洛托夫禮貌地迎接了他,之後制定了一項關於蘇聯和德國不侵略的協定。雙方都得到了他們想要的。

在斯大林的堅持下,還制定了一項秘密協議

。他進入了莫洛托夫 - 里賓特洛甫協定。 根據這份文件,蘇聯和德國將東歐分為兩部分。蘇聯利益區包括波蘭(西部白俄羅斯和西部烏克蘭),波羅的海國家,芬蘭,比薩拉比亞的一部分。斯大林希望增加領土並恢復前俄羅斯帝國的邊界。希特勒在與波蘭和歐洲其他國家的戰爭中需要對邊界安全的信心。蘇聯和德國的不侵犯條約符合兩國領導人的意願。 實用主義者的錯誤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未來事件表明,納粹主義是人類歷史上最可怕的罪行之一。然而,1939年斯大林和民主政治家都以靈活的方式與希特勒一起行事。西方外交官以類似於著名的「如果只有沒有戰爭」的說法來證明和平主義者是合理的。與他達成的協議不是不可接受的,整個問題只屬於他們的性質。斯大林以務實的態度行事,與簽署慕尼黑協議的人沒有什麼不同。 但是,有一個區別。西方外交官只是推動了自己國家的打擊(從而讓希特勒依次撕裂了幾個小國)。斯大林並沒有停留在這個「允許」的里程碑上。他本人決定參加分區。這就是為什麼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許多國家最初將蘇聯視為德國的盟友。 斯大林釋放了他的手向西遊行,認為法國和英國本身正在推動第三帝國的侵略朝東方向發展。但即使蘇聯領導人是以蘇聯的利益為基礎的,他仍然是希特勒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的最後一張王牌。因此(也考慮到慕尼黑協議),「大型遊戲」的所有三方都允許多年的血腥絞肉機發生。蘇聯和德國的協議成為了一個可怕的悲劇的關鍵,但不是唯一的一步。 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和結束的日期(1939年9月1日和1945年9月1日) - 這是20世紀歷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幾乎沒有任何人在武裝對抗前夕假定這場鬥爭會造成如此巨大的受害者和破壞。同樣,外交官曾經談到過,第一次世界會發生。 「公約」的後果和遺留問題 談到斯大林在與希特勒的關係中的動機,人們不能不提到日本的因素。與蘇聯東部鄰國的武裝衝突始於1939年春。起初,蒙古的事件對紅軍來說是不成功的。但在夏季,情況開始改變。八月,在蘇聯和德國在莫斯科簽署協議時,克里姆林宮在與柏林的對話中的立場大大加強。 該協議的結論竟然是日本的外交失敗。現在,她不能指望她的德國盟友在與蘇聯的戰鬥中獲得幫助。目前的關係影響了即將被稱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整個過程。沒有考慮到日本的事件,就不能考慮這個衝突的原因,階段和結果。在東京珍珠港事件發生前夕,他們認真辯論誰要襲擊:蘇聯或美國。這個選擇是為了支持美國的情況,從而在兩個戰線上將蘇聯從戰爭中拯救出來。 對斯大林而言,簽署非侵略條約是一個戰術上的勝利。在締結條約後,他推遲了與最大的潛在敵人的衝突,並在俄羅斯帝國崩潰期間歸還了部分失蹤者。

「歷史正義」的概念與兼并曾經脫離的地區有關,在很多蘇聯公民中,甚至在西方國家,都得到了理解和同情。在蘇聯領導人出現在德國與舊大陸交戰力量之間達成平衡的前景之前。 當然,將東歐劃分為勢力範圍的秘密協議給蘇聯的聲譽蒙上了一層陰影。然而,當有人問到與德國發生戰爭的可能性時,斯大林並不擔心。另一方面,不幸的遺產留給克里姆林宮的下一個業主。幾十年來,蘇聯當局拒絕承認秘密協議的存在。出現在西方媒體上的所有副本都被稱為假貨和挑釁。歷史真相只有在改革時代才得以恢復,當時蘇聯最終承認了有關莫洛托夫 - 里賓特洛甫契約的令人不快的細節。 波蘭的部分 在簽署了不侵犯蘇聯條約之後,希特勒可以開始在歐洲進行直接作戰行動。第二次世界大戰發生在1939年9月1日,當時第三帝國襲擊了波蘭。其盟國法國和英國反對德國,但事實上他們並不急於進入血腥衝突。 斯大林也猶豫了。波蘭在紙面上的部分已經發生。但是,蘇聯軍隊進入這個國家只是在9月17日才開始,那時德國的侵略行動已經很清楚了。斯大林不想看起來像第二位干涉主義者。因此,蘇聯的官方立場是由於紅軍奪回了1921年由波蘭選中的西部白俄羅斯和西烏克蘭的領土。 真實的情況與宣傳不同。蘇聯代表白俄羅斯人和烏克蘭人民發言,但在聯盟中加入新的領土並不像分裂的兄弟民族的統一。紅軍地區所佔領的地區倖存下來的是迅速的蘇聯化進程,伴隨著高壓和鎮壓。通過將這些領土納入社會主義標準,克里姆林宮摧毀了異議中心,清理了資本主義制度並組織了大規模清洗。 新合約 當波蘭完全掌握紅軍和國防軍時,通過了一項關於友誼和蘇聯與德國邊界的新條約。正式簽署儀式於1939年9月28日舉行。 第一項議定書規定居住在分裂波蘭境內不同地區的德國和蘇聯公民的交流。另外兩項秘密協議調整了8月份莫洛托夫 - 里賓特洛甫協定所定義的各國利益領域。友誼與蘇聯與德國的邊界條約是其合乎邏輯的延續。今年夏天,蘇聯在波羅的海的興趣區包括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現在立陶宛也加入了它。這個國家成為盧布林和華沙省的一個「補償」,它佔領了德國軍隊(儘管這些領土將撤回到蘇聯)。 過了一段時間,友誼和邊界條約又增加了。它於1941年1月簽署。附件規定了蘇德邊界與波羅的海並列,以及將德國人從波羅的海蘇維埃共和國重新安置到德國本土的程序。補充內容包括解決與財產糾紛有關的問題。同時,在歐洲,第二次世界大戰繼續進行。德法之間發生的主要對抗(第三帝國出人意料地迅速擊敗了第三共和國)。 兩個獨裁者之間的爭吵 斯大林和希特勒之間的關係是根據歐洲在二戰前夕和第二次世界大戰頭兩年盛行的政治形勢而發展起來的。在他的克里姆林宮,蘇聯領導人並沒有否認與德國發生武裝衝突的可能性。但是,他從這樣的事實出發,即戰爭可以推遲至少幾年,甚至完全避免。希特勒還採取了一項1940年下半年對蘇聯進行襲擊的總體計劃。 那時,蘇聯已經完成了與德國勢力範圍接壤的地區的吞併活動。在白俄羅斯和烏克蘭的西部地區之後,波羅的海國家出現了。獨立的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在俄羅斯帝國崩潰後出現。這些國家擁有小型武裝力量,並不能嚴格抵抗紅軍,因此沒有公然的有組織的抵制吞併。由於地方當局與莫洛托夫的幕後談判,波羅的海國家的權力被轉移給共產黨。這些人反過來要求莫斯科加入蘇聯。 在1940年夏天,羅馬尼亞毫不留情地將蘇聯交給了摩爾多瓦。Monarch Karol II沒有流血,並同意斯大林的最後通。。然而,即使在這一成功之前,克里姆林宮也遭受了可怕的失敗。根據與德國的協議,芬蘭也進入了蘇聯的利益區。這個國家拒絕接受斯大林的最後通。。1939年11月,冬戰開始了(持續了三個半月)。紅軍遭受了巨大的損失。芬蘭捍衛其獨立(儘管它給了卡累利阿的一些邊境地區)。 斯大林的慘敗進一步說服了希特勒蘇聯無法使德國國防軍嚴重抵抗。冬季戰爭結束後的幾個月,柏林採用了巴巴羅薩計劃。這時德國佔領了歐洲大陸的所有抵抗力量。希特勒在西方取得了他想要的東西後,將目光投向了東方。在攻擊蘇聯之前,他佔領了巴爾幹半島,並使他的盟友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成為蘇聯勢力範圍的一部分。與德國的戰爭一步一步接近,但斯大林拒絕相信它的早期開始。即使在希特勒忽視了他提出的新的外交談判並報告他自己有關武裝部隊在邊界上積累的情報後,他也沒有改變自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品味昨天的故事 的精彩文章:

俄羅斯人民對西伯利亞的殖民化
1942-1943年重新武裝國防軍

TAG:品味昨天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