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社交焦慮的根源在哪裡?

社交焦慮的根源在哪裡?

社交焦慮的根源在哪裡?
Credit: 銳景創意


美國馬里蘭大學的研究人員招募了一批12歲兒童,在他們執行任務時對他們進行大腦掃描。結果發現,在旁人的注視下,兒童對犯錯變得過分敏感——這也許是社交焦慮的神經機制。


在現代社會,社交焦慮被視為第三大心理健康問題。社交焦慮,即害怕和他人打交道,尤其是害怕得到他人的負面評價。社交焦慮障礙被視為一種長期障礙,因為它無法自行消失。據估計,在美國,有1,500萬成年人(男女參半)受社交焦慮障礙(SAD)的困擾,佔美國總人口的6.8%。

儘管社交焦慮障礙有各種治療方法,但科學家一直難以在神經水平上理解這種障礙。這回,George Buzzell等人希望探究社交焦慮的基礎機制。他們招募了107名12歲兒童,這些兒童小時候曾表現出「行為抑制」——童年早期出現這種性情是長大後患社交焦慮的風險因素。


他們要求兒童進行一項測試,在兩種情況下完成經典的「flanker任務」——一種情況是認為自己正被同齡人觀察;另一種情況是認為自己未被觀察。在執行任務時,研究人員通過腦電圖(EEG)監測他們的腦電活動。此外,研究人員還評估了他們目前的社交焦慮癥狀以及一生的社交焦慮診斷。


研究人員根據「錯誤後反應時間」和「錯誤相關負電位」(一種大腦活動模式),發現社交焦慮和行為抑制存在聯繫。在社會場景中,由於兒童過分關注錯誤,社交焦慮便隨之而來。這可能是聯繫行為抑制和青春期社交焦慮癥狀及診斷的神經機制證據。


不過,我們要說明幾點情況。首先,只有在參與者出現社交焦慮跡象後,研究人員才評估他們的神經行為模式。其次,研究人員僅僅根據反應時間,來評估他們對錯誤的關注程度,這種測量方法比較粗糙。

接下來,研究人員打算採取更精妙的方法,更好地探究錯誤前後的神經過程。


本文譯自 zmescience,由譯者 Rare 基於創作共用協議(BY-NC)發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煎蛋 的精彩文章:

一女性因蜂針療法過敏去世
在電梯里該如何正確表現

TAG:煎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