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還在逼孩子強記漢字嗎,好多家長都不這樣啦

還在逼孩子強記漢字嗎,好多家長都不這樣啦

生活中我們常常帶著孩子大聲念:

「萬」——「橫」、「橫折鉤」、「撇」

「水」——「豎鉤」、「橫撇」、「撇」、「捺」

念不動了,就讓孩子抄寫10遍、20遍

然後我們發現,孩子開始討厭漢字,

甚至望字生畏。

這時我們便一遍遍的責備孩子。當然,也在一次次無效後敗下陣來,兩手一攤,無可奈何。

而現在許多有學識和條件的家長

卻帶領孩子追溯漢字的字形演變

以古人造字的邏輯方式進行解讀,

回到漢字最初的樣子,

引導孩子讀懂字義,對漢字產生興趣和認識。

其實古人造字,多來自於自己熟悉的事物,比如周圍的自然環境「日」「月」「山」「水」「花」「草」「樹」「木」,以及人自身。

人自身蘊含著無數的造字線索,比如「月」字旁的大都與身體有關,因為它不是「月」,而是「肉」。

這是人的側身簡筆畫,代表「人」字。

而「人」的一生,古人又用「巳」「子」「大」「老」等構件代表。

胎兒期,像小蝌蚪,大大圓腦袋「巳」;

孩童期,胳膊凸顯的「子」;

長成期,四肢都凸顯的「大」;

老年期,彎腰駝背了,就是「老」。

古人造字,其實不那麼高深,而是形象。

「巳」就是一個嬰兒期的孩子圖畫,大大的,圓圓的頭,缺乏四肢的 表現,所以與「巳」有關的都與這一時期的嬰兒生活有千絲萬縷的聯繫。

圍繞「巳」,我們可以學會「包」「跑」「炮」「泡」「祀」「苞」「袍」等字,它們不僅音相近,關鍵是字義都是以「巳」的「包裹」義項為核心發展而來,有著牽一髮而動全身的識字效果。

這是「巳」。

這是「包」。看圖不用老師家長解讀,孩子也能看懂。當這「包」拓展為服裝時就變成「袍」了。理解為什麼我們說「袍」時,都說「長袍」吧,得包裹住。

下圖是我給「飽」的配圖。看到「包」的感覺嗎?

那花「苞」呢?

懂得漢字的字理,孩子就能舉一反三,還能避免形近字的錯誤。

當然,懂得字理,還能解決孩子對多音字的畏懼,因為古人是字不變,音變,意義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笑呵呵解讀漢字 的精彩文章:

TAG:笑呵呵解讀漢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