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又一金融科技巨頭入局,智慧出行的競爭靠什麼勝出?

又一金融科技巨頭入局,智慧出行的競爭靠什麼勝出?

近年來,智慧出行無疑是最熱門的賽道之一。

百度憑藉其AI優勢忙著推「智慧機場」,去年6月份首次與南航牽手,國內首個人臉識別智能化登機系統在南陽機場正式投入使用,今年初再度達成合作,在白雲機場正式上線「百度人臉識別登機」與「兩艙尋人」系統;騰訊相繼與合肥公交、廣州地鐵、重慶鐵索簽訂乘車碼合作協議,而今微信乘車碼支持城市達46個;螞蟻金服自12月起先後與杭州地鐵、西安地鐵就乘車碼事宜宣布合作,到目前為止,支付寶乘車碼支持城市達50多個;蘇寧金融早在2016年就開始以南京為中心全方面布局智慧出行,據蘇寧官方稱,2018年,蘇寧金融除了繼續發展現有出行、車主服務等應用場景外,還將重點拓展公共出行領域。

具有支付或AI技術優勢的金融科技巨頭紛紛把繡球拋給了智慧出行,百度參與更多的是在AI高科技領域,然而與騰訊、阿里現有用戶存量懸殊的蘇寧金融也賣力湊熱鬧,「又熱又擠又平」的賽道局面將如何破局?

一、巨頭加塞,賽手不「狠」,智慧出行項目或將淪為資金通道

互聯網金融定位於普惠金融領域,依靠數據和場景優勢在銀行服務不到的領域發力。資管新規後,一些互金企業被清退出場;同時,P2P「污名化」也使得C端存量用戶對互金行業產生質疑。大用戶基數優勢明顯的互金企業亟待「出海口」增強現有存量用戶的黏度,同時又亟待開拓新的市場增量壯健肌肉。而擁有大數據分析及風控技術優勢的金融科技企業更受用戶青睞,智慧出行在這樣的背景下出現在金融科技巨頭的視線里,前者擁有流量需要支付通道,後者擁有支付技術需要流量,二者一拍即合。

擠上賽道後,才發現這裡「又熱又擠」,究其原因,有如下兩點:

1、兩大優勢使得智慧出行項目成互金行業人人想咬的「唐僧肉」

(1)高頻次、高粘性,用戶活躍度高

用戶對產品接觸的頻率以及依賴性直接關係到產品的轉化率,智慧出行尤其在公共交通領域所吸納的流量所具備的高頻、高黏特徵優勢明顯。據悉,石家莊公交公司就「移動支付」做過數據統計,從去年11月份開始到現在的四個月時間裡,「石家莊電子公交卡」發卡量高達60萬張,日刷碼乘車達到7.5萬人次,累計使用人次已達300萬人次。

(2)普適性用戶存量大,投資消費市場空間廣

2017年,銀橋網進行了數據統計,全國城市軌道交通和公共交通在2017年分別達到261億人次和2285億人次,全國每天約4億人次使用城市公共交通系統。吸納公共出行領域的流量,還具有「一鍋端」的特徵。一邊是地域的分散性,涵括以傳統的刷卡消費和現金消費為主的一二三四線城市,另一邊是人群的不集中,年齡段覆蓋小孩、老人、成人等各個階段,智慧出行投資消費市場前景廣闊。據行業人士預計,智能交通行業市場規模到2020年將突破1000億元,從理財領域的客戶消費路徑來看,出行觀念和消費理念一旦轉換,智慧出行所涵蓋的市場體量非常驚人。

2、「唐僧肉」並沒那麼容易吃到,一大劣勢或使「賽手」投入打水漂

引起這種現象的原因在於,參與公共出行領域「移動支付」的掃碼埠並非唯一,無論是支付寶、微信、蘇寧支付還是銀聯、手機NFC等功能都可以支持。多碼融合技術表明了政府的意圖,公共資源並非傾向於某一個互金企業,而是為有支付技術的企業提供了公平競爭的空間。同時,這一措施也意味著用戶有了充足的自主選擇權,基於移動手機終端空間的有限性以及出行軟體使用的價值場景有限性,用戶將更傾向於平時常用的軟體與場景。這塊蛋糕雖然大且好吃,但是巨頭加塞,實力稍弱的互金企業若無一定手腕,其支付技術以及引流的投入很有可能就是為他人做嫁衣,淪為資金通道。

二、行業看點:用戶存量將決定第一階段的排名

很明顯,主流互金企業在智慧出行方案上分為兩大類:

一種以原有流量存量占絕對優勢的阿里、騰訊為代表,這兩家企業在推廣的方式上都從客戶的質感角度進行出行掃碼產品設計,表現出一種不急不慢的特徵。電商領域老大阿里在B端和C端均有著難以動搖的寡頭地位,騰訊作為社交軟體,在C端本身就有著優勢,因此對他們而言,提供增值服務留住現有流量是目的,能網到漏網之魚更是錦上添花。智慧公共出行領域,不需要過度傾斜資源。而用戶更傾向於常用軟體與場景,從用戶使用的數量上來講,兩家寡頭地位在第一階段已成定局。

另一種則是以用戶基數有相對優勢的蘇寧支付以及百度金融為代表,雖然業務用戶使用數量上無法和支付寶、微信進行抗衡,但是,在公共共享資源的爭奪賽中,用戶之間可以存在交叉性,因此贏家評判還有一種維度,即吸收率。與螞蟻金服和騰訊相比,蘇寧金融短平快的「強盜」邏輯策略更為實在與接地氣,其立減、免費等活動以其實惠性在短期內對吸引流量有著較強的吸引力;而相較於兩大寡頭,蘇寧金融的態度似乎更加認真,全面布局出行領域,聯動效應打造一個汽車周邊的出行服務標籤,共享單車、新能源租車、公交、專車、車主服務、智能停車、高速ETC通行等多個場景都能使用蘇寧支付,其「智慧出行」已基本成型。

表:主流互金企業智慧出行方案

縱觀百度插足智慧公共出行意在提供領先的AI技術,百度金融依賴於百度的整體項目流量,二者銜接的賽道流量通道並沒有打通,百度金融只是屬於間接受益者,賽道流量對其直接轉化率低;而在轉化公共出行流量服務普惠金融方向上,蘇寧金融原本具有的良好的金融支付體系,在科技上「開戶最快只需100秒,趕超支付寶」的流暢支付體驗也無形為其加了分,因此,或有「彎道超車」的可能。

三、破局關鍵點:「聯姻」C端,構建「金融生活圈」才是關鍵紅利

擠上公共交通出行賽道,互金企業主們的野心也並非止於「下一個滴滴」,不管是實體店從線下轉移線上聯姻互金,還是互金企業線上瞄準線下,這些互金企業們均致力於搭建平台。但是,互金企業存在一個通用的詬病,那就是產品同質化嚴重。破局賽道上「又擠又熱又平」的問題,除卻自帶巨大流量存量的阿里、騰訊兩大寡頭外,其他互金企業要分這一波流量紅利,需要在場景與用戶體驗上狠下功夫,才有可能與兩大寡頭平齊較量。

因此,這不單是一場爭奪賽,智慧出行只是「媒人」,政府構建的這個賽道,更多呈現的是資源共享共創的智慧路徑,金融生活圈才是「聯姻」紅利。

1、技術驅動影響官感,便捷與安全為體驗加分

顯然,支付技術的優勢讓國內幾大互金巨頭都踩在了公共出行領域這個關鍵點上,為導流提供了可能,但並不代表著有了門面就有了客流,有了客流就能帶來消費。參與商業構建的各因素正在發生著微妙的變化,從平安科技推出「平安聲紋」和「平安多模態」兩項新晉生物特徵識別產品到螞蟻全資收購了聚焦於眼球識別技術的EyeVerify,AI的發展將助力商業革命引領一種崇尚生活方式的社會到來。

各金融科技巨頭均能站在行業的風口擁抱AI並各有所長,刷臉支付、知識圖譜、區塊鏈金融、物聯網等黑科技成了彼此競秀的主角。譬如蘇寧支付除了在支付領域實現快捷支付等流程簡化外,還致力於風控技術的改進及全面推廣線下無人店,只要在進店前通過蘇寧金融APP綁定人臉和銀行卡,就可以刷臉進店消費;百度除了佔據AI戰略制高點外,百度金融還積極布局全民火熱的區塊鏈,近期發布的「萊茨狗」就是較好的實力呈現。

2、差異化品牌標籤,創建新金融生態圈

凱文·凱利曾經斷言,未來的金融將會演變成為一種生活方式。於消費者而言,各平台提供的產品差異不大,那麼,吸引消費者駐足平台產生深度關聯的則是生活方式的差異。因此,暫時落後一段的互金企業要想從可能的「彎道超車」到真正成為賽道贏家,其差異化品牌標籤就尤為重要。目前看,幾大金融科技巨頭在整體協同方面的布局各有特色,但其內在邏輯又呈趨同之勢:

(1)出行領域品牌標籤化。百度是以AI高科技打頭陣,走質感科技品牌路線;騰訊、阿里則更多側重於服務內容的特色化,強調的是服務的附加值;蘇寧金融是幾大巨頭中流量最大的需求方,「公共出行為先,全方位布局」,通過對各出行渠道推廣聯動,形成蘇寧金融出行服務品牌,從而更大力度主動加強與用戶之間的黏性。

(2)線上線下雙場景支撐,黑科技助力營造體驗優勢。阿里與蘇寧均認可「新零售+新金融」的發展趨勢,利用黑科技「無人店」的布局打通線上線下,為消費者帶來極致便捷與潮流的消費體驗。蘇寧金融一個很大的優勢就是依託於蘇寧集團多年來O2O模式的深耕積累,去年馬雲控股的雲峰基金出資10億再度入股蘇寧金服,這正說明了兩家巨頭理念上的契合。而社交大佬騰訊在微信小程序的基礎上推出了「微信快閃店」,竭力在生活方式的構建上能夠與用戶達成精神的共鳴。

(3)普惠特徵之下,家庭財富管理標籤成主導。百度金融和蘇寧金融均屬於後起之秀,百度金融目前提供的是一個金融導購類服務,而百度加速布局智慧家庭,結合看來有進軍家庭財富管理的傾向;而從蘇寧金融APP的界面進入可以發現,關於「智慧出行」領域除了支付技術自身擁有外,其他的都是合作商,布局全說明此為戰略,合作說明這只是一個入口,醉翁之意不在於此。蘇寧金融大手筆布局出行領域,尤其是普惠性特徵明顯的公共交通出行,那麼,或可以預測出行垂直領域的汽車用戶關聯服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蘇寧金融的最終目的是做家庭財富管理平台,要構建的是一個金融與生活融合的新金融生態圈。

智慧出行賽道上,單靠粗暴籠絡行徑並不能長久俘獲C端芳心,細緻分析C端需求展現更美好的生活未來才是長遠之計,所以,真正等待C端的將是互金巨頭們野心之下的又一波「標籤」紅利。

(編輯:鄭惠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金評媒 的精彩文章:

難禁的違規現金貸小程序
不同理財者是怎麼看待P2P理財的?

TAG:金評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