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重讀《窮查理寶典》

重讀《窮查理寶典》

大概是在同一時期,我在不同的書籍中看到大家對《窮查理寶典》的推崇,於是也網購了一本。想像中這應該是一本概不外傳的「武功秘笈」,蘊藏著許多不為人知的秘密。凡是讀了此書且按照書中的「秘笈」勤學苦練之人,有朝一日定能「稱霸武林」。

讀完第一遍我完全蒙圈,沒讀懂。即沒發現我以為的秘密,也沒有其他書思維縝密、邏輯嚴謹、層層推進的架構和內容。

全書一共五章,序和前兩章是查理·芒格的簡略傳記,第三章和第四章是查理·芒格的講話,第五章是關於查理·芒格的文章、報道與評論。

這本書也可以稱為他的演講集,但演講的風格又不像其他的演講,看的人激情澎湃、熱血沸騰,他的演講內容就像是在和一位很熟悉的朋友在聊天,如果你不感興趣,是會聽瞌睡的。

所以看第一遍時,看著他嘮家常的語言風格我老走神。

但是他演講中的幾個觀點卻始終縈繞在腦海:比如他提到的多元思維模型;把準確、勤奮和客觀當成你篤信的意識形態;專業人士需要更多的跨學科技能。

加之《窮查理寶典》這本書的封面上有一句話「查理·芒格智慧箴言錄」,「智慧」二字打動人心,我決定再看一遍,這一次我看懂了一部分。

下面就我看懂且認為重要的的部分做個梳理和總結,算作讀書心得。

一 多元思維模型

「你必須知道重要學科的重要理論,並經常使用它們——要全部都用上,而不是只用幾種。大多數人都只使用學過的一個學科的思維模型,比如說經濟學,試圖用一種方法來解決所有問題。你知道諺語是怎麼說的:在手裡拿著鐵鎚的人看來,世界就像一顆釘子。這是處理問題的一種笨辦法。」這就是查理鐵鎚砸釘子的比喻,即單一思維模型的人解決問題的辦法。

查理在進行商業分析和評估時借用並完美糅合了許多來自各個傳統學科的分析工具、方法和公式,這些學科包括歷史學、心理學、生理學、數學、工程學、生物學、物理學、化學、統計學、經濟學等。只要得到正確的收集和組織,他的多元思維模型(據他估計,大概有100種)便能提供一個背景或者框架,使他具有看清生活本質和目標的非凡洞察力。

當在自己的頭腦里形成一種思維模型的複式框架。有了這個系統之後,就能逐漸提高對事物的認識。

當反覆實踐,熟練地運用這種思維模型的複式框架之後,就會具備另一種能力:複雜的事情簡單化,直指核心,直達要害。

並且當幾個模型聯合起來,就能得到lollapalooza(好上加好)效應,這是幾種力量共同作用於同一個方向,而得到的是遠遠大於幾種力量之和。

多元思維模型是建立在擁有跨學科技能的基礎上。查理是投資界的高手,但他卻格外推崇硬科學,最基礎的學科:數學、物理學、化學、和工程學,與軟科學常見的做法相比,硬科學的基本治學精神與方法更為嚴格。

在掌握基本的硬科學的基礎上,再用這種方法去學習各種軟科學,就會獲得跨學科的普世智慧。

二 客 觀

查理在斯坦福大學法學院的演講中說:「如果你把自己訓練得更加客觀,擁有更多學科的知識,那麼你在考慮事情的時候,就能夠比那些比你聰明得多的人厲害,我覺得這還蠻有意思的······」

就是說,客觀是可以訓練出來的。在他的多篇演講中,他多次提到不客觀的後果。並一再強調客觀的重要性。

1.查理認為,嚴重的意識形態是最能扭曲人類認知的因素之一。如果我們在年輕時深受意識形態影響,然後開始傳播這種意識形態,那麼無異於將我們的大腦禁錮在一種非常不幸的模式之中。要警惕嚴重的意識形態偏見,要警惕意識形態造成的思維紊亂。

2、人們對於自己認同的觀點,更傾向於自證其合理性,而不能保持客觀的態度。畢竟,早在基督出生之前幾個世紀,德摩斯梯尼就曾經說過:"一個人想要什麼,就會相信什麼」。簡單說,有時候人們為了證明自己是正確的,更願意拋開理性和客觀,罔顧事實的自圓其說。

3、當你在解決問題時只能使用一兩種思維模型時,研究人性的心理學表明,你將會扭曲現實,直到它符合你的思維模型,或者至少到你認為它符合你的模型為止。

4、避免上述情況發生的辦法,查理用的是雙軌分析。

首先,理性地看,哪些因素真正控制了涉及的利益?其次,當大腦處於潛意識狀態時,會自動形成哪些潛意識因素-這些潛意識因素總的來講有用但(在具體情況下)卻又常常失靈。

一種方法的理性分析法,就是你在打橋牌時所用的方法,認準真正的利益,找對真正的機會等等。另一種方法是評估哪些因素造成潛意識結論-大多數情況下是錯誤的結論。

如果人們說了你確實不想聽的話-也就是讓你不高興的話-你會自然而然地生出抵觸情緒。

你必須訓練自己擺脫這種反應。

三 人類誤判心理學

在《窮查理寶典》這本書中,我認為他在心理學中的真知灼見是精華,他的多元思維模型及關於客觀的論述都是建立在他自己獨到的心理學研究的基礎上。

在總結那些總體上很有用但經常誤導人的心理傾向的現象時,查理認為他的兩種思維習慣起了很大作用。

第一就是逆向思維,「反過來想,總是反過來想。」查理得到正確判斷的辦法,通常都是收集各種錯誤判斷的例子,然後仔細考慮該怎樣避免得到這些下場。

第二就是跨學科,對於收集的這些錯誤判斷的例子,查理完全無視不同行業、不同學科之間的界線。他認為心理學和其他學科之間老死不相往來的情況十分嚴重,只有跨學科的方法才能夠正確地解決現實問題。

人類誤判心理學是查理將三次演講的內容合併起來,寫成一篇從來沒有發布過的講稿。查理一共總結出25種心理傾向,這25種心理傾向雖然總體上有用但卻經常誤導人並引發錯誤。

如下:1.獎勵和懲罰、超級反應傾向;2.喜歡/熱愛傾向;3.討厭/憎恨傾向;4.避免懷疑傾向;5.避免不一致傾向;6.好奇心傾向;7.康德式公平傾向;8.艷羨/妒忌傾向;9.回饋傾向;10.受簡單聯想影響的傾向;11.簡單的、避免痛苦的心理否認;12.自視過高的傾向;13.過度樂觀傾向;14.被剝奪超級反應傾向;15.社會認同傾向;16.對比錯誤反應傾向;17.壓力影響傾向;18.錯誤衡量易得性傾向;19.不用就忘傾向;20.化學物質影響傾向;21.衰老——錯誤傾向;22.權威——錯誤傾向;23.廢話傾向;24.重視理由傾向;25.lollapalooza傾向——數種心理傾向共同作用造成極端後果的傾向。

這25種心理傾向大部分從字面上就能理解,我們大部分人都會同時存在多種心理傾向而不自知,所以在考慮問題或者做重大決策時可以把上述心理傾向列表作為一張檢查清單。當然,這些心理傾向帶來的好處可能比壞處多。

如果得到正確的理解和應用,將有助於智慧和端正行為的傳播,並且有助於避免各種災難。

心理傾向是可以改變的,認識各種心理傾向和防範它們的對策通常能夠防患於未然。

這一部分我讀得半懂不懂,感覺尚有層窗戶紙沒有捅破,留給再讀的時候破解吧。

除了上述最重要的三部分,重讀《窮查理寶典》後,一個形象生動的智慧老頭的形象就浮現出來。

幽默貫穿在他的每一篇演講稿中,複雜枯燥的投資理論,在他的幽默調侃的講述中有趣多了。

且他本人就是一本行走的書架,涉獵領域寬廣,是活到老學到老的典範。2005年,查理將他之前三次演講內容合併修改,並增加了大量新的內容,查理認為81歲的他能夠比10年前做的更好。他引用德國諺語調侃自己:「我們老得太快,聰明得太遲。」

另外他和沃倫·巴菲特幾十年的友誼可以用他的一句經典回答來代替:「我沒有什麼要補充的。」當然還有其他感悟就不再一一贅述,浩瀚大海,只取浪花幾朵。

最後我想用那句德國諺語作為本篇讀書心得結尾:「我們老得太快,聰明得太遲。」希望再讀《窮查理寶典》時能有新的收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昌哥兒 的精彩文章:

TAG:昌哥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