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年齡為何如此重要?為何年齡與多種疾病發病風險密切相關?

年齡為何如此重要?為何年齡與多種疾病發病風險密切相關?

我們都知道,隨著年齡增長,人體患多種疾病的風險會隨之增加,那麼年齡到底與人們患病的風險有何關聯呢?本文中,小編對相關研究報道進行整理,分享給大家!

【1】你真正的生理年齡是多少?這對於你的健康又意味著什麼?

新聞閱讀:What is your real 『biological age』, and what does this mean for your health

如今,基於年齡能夠計算出機體真正生理年齡的風險計算器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歡迎,同時我們也能夠通過一些健康節目來了解機體的年齡,比如How to Stay Young(保持青春的秘訣),同時健身房運動也能夠減少機體的代謝年齡和體能歲數,而一些遊戲和應用程序也宣稱能夠降低機體的大腦年齡;同時研究人員還能夠開發出具體的測定器官的方法,比如針對心臟年齡、肺組織年齡及骨齡等。

似乎大部分人的生理年齡都要比其實際年齡要大,比如五分之四人群的心理年齡都要比實際年齡大,那麼這到底意味著什麼呢?

所有這些年齡計算器都能將一系列健康風險因素的測定值與平均值或理想數字進行對比,從而得出相應的分數;計算器上的古老生物學年齡也就意味著你至少擁有一種風險因素,而這要比正常情況下的數字要高。

但是除非我們知道哪些特定的風險因素高於正常值,以及如何定義正常值,因此我們一般很難知道是否真的需要擔心或者我們該如何做?在最新一季的How to Stay Young節目中,研究人員評估了參與者進行23項不同檢測項目的表現情況,同時將相關的信息結合到整體的機體年齡中,單個的測試結果都能夠對每個人進行解釋,但志願者對這些數字並沒有什麼反應,直到這些數字被轉化成為一種真正的身體年齡。

【2】16萬人大數據揭示早產風險與懷孕年齡的關係!

doi:10.1371/journal.pone.0191002

根據一項最近發表在《PLOS ONE》上的新研究,排除掉干擾因素後,40歲及其以上的孕婦早產風險仍然會增加。該研究由蒙特利爾大學聖賈斯汀兒童醫院Florent Fuchs及其他家加拿大同事合作完成。

全世界女性懷孕的年齡都在增加,早產風險也一樣。然而孕期年齡和早產風險之間的關係仍然存疑。

Fuchs及其同事試圖在一大群人中找出懷孕的年齡對早產風險的影響。研究人員分析了過去從QUARISMA隨機對照實驗中收集的數據,該研究於2008-2011年間在加拿大魁北克32家醫院開展。

【3】隨著年齡增長而積累!Science首揭:反覆細菌感染會引發慢性腸炎

doi:10.1126/science.aao5610

近日,Science期刊發表一篇題為「Recurrent infection progressively disables host protection against intestinal inflammation」的文章,揭示了細菌性感染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累積,易導致嚴重的炎症性疾病。

微小的細菌感染(例如輕度的食物中毒)可能會被忽視,因為即便不治療身體也會自行恢復。但是,現在這一篇最新研究卻發出警示:這些感染「日積月累」後,可能會導致慢性炎症或者引發潛在的威脅生命的腸炎疾病。這一發現有助於挖掘炎症性腸病(IBD)的發病根源。

來自於美國Sanford Burnham Prebys 醫學研究所(SBP)、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納米醫學中心(CNM)、慕尼黑大學的科學家們完成了這一創新研究,前後共投入8年時間。他們結合已有的線索提出一種完全新穎的假說,試圖探索慢性腸炎的起源。

首先,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一個人的基因組對於常見炎症性疾病(包括腸炎和IBD)影響相對有限。例如雙胞胎髮生炎症性腸病的起因相似性甚微。這意味著,這一類疾病還受更多未知的環境因素影響。

【4】Nature:「母親」的年齡或會影響雙胞胎的機體遺傳相似性

doi:10.1038/nature25012

母親的年齡真的會影響後代的機體特徵嗎?到底是如何影響的呢?近日,一篇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巴塞羅那基因組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通過對秀麗隱桿線蟲進行研究就回答了上述問題。

研究者Ben Lehner教授表示,我們實驗室長期以來一直致力於研究為何遺傳特徵相同的個體共享相同的環境,仍然會在機體特徵上表現出很大的不同,通過進行一種特殊的迂迴研究,我們在模式動物中鑒別出了誘發這些差異不同的主要原因。研究者發現,母親的年齡或許對後代的生理學影響巨大,令人驚訝的是,他們發現,年輕母親所生的後代往往會在很多特性方面受影響,比如機體尺寸、生長率和耐飢性等;而年輕母親所生的後代在其成年時往往後代數量也較少。

研究者Marcos Francisco Perez說道,這些差異或許部分是因為年輕母親並不會給胎兒提供充足的特性蛋白複合體;那麼線蟲在年輕時為何不會產生高質量的後代呢?在年輕時生育後代,即使質量較低,也會給線蟲帶來很大好處,因為這能明顯縮短其物種的世代時間。讓研究人員感覺更有意思的是,線蟲母體的年齡還能夠決定其在一生中的機體特性,同時研究者還闡明了線蟲前一代的機體生理學特性不僅會改變動物的發育,還會改變其發育成熟後的機體特性。

【5】PNAS:年齡與腸道微生物影響多發性硬化疾病惡化

最近,來自Rutgers大學醫學院的研究者們發現年輕時腸道微生物會影響多發性硬化的發生與發展。

這項研究結果發表在最近一期的《PNAS》雜誌上,文章的作者是來自神經學系的博士後研究員Sudhir Yadav博士以及副教授Kouichi Ito博士。由於小鼠在自然條件下並不會出現多發性硬化的癥狀,因此作者等人構建了多發性硬化的小鼠模型,並且用於研究多發性硬化的發生因素。

首先,作者發現這類遺傳突變的小鼠在無菌的環境下並不會出現多發性硬化的癥狀,而在有菌的正常環境中則會產生類似於多發性硬化的表型,這表明腸道微生物對於誘發多發性硬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6】關注骨骼健康!男性和女性在不同年齡段骨質流失程度不同!

新聞閱讀:Both men and women need strong bones, but their skeletons grow differently across ages

骨質疏鬆症是一種老化疾病,患者的骨頭往往會變脆,從而無形中增加了患者骨折的風險,而且骨質疏鬆症常被認為是一種女性疾病,因為相比男性而言,很多女性往往會出現骨質疏鬆症。據估計,23%的50歲以上澳大利亞女性都患有骨質疏鬆症,而男性僅為6%。

然而,對70歲以上的男性和女性進行骨質疏鬆症的臨床診斷及高風險因素評估,比如父母骨折的歷史、特定用藥情況或生活方式等,研究者發現,在未來10年里70歲以上的男性和女性出現髖部骨折的風險均較高,而且風險類似。男性的風險為43%,女性則為47%,然而髖部骨折的在女性中較為普遍,而男性則因髖部骨折引發的死亡風險較高,究其原因研究人員不得而知。

機體的骨頭是一種動態變化的組織,其在個體一生中會不斷斷裂並且重構,在任何年齡段骨質的健康常常會因新生骨質量和丟失骨質量之間的平衡所決定;而任何個體骨折的風險都受到了環境、營養狀況及機體基因的綜合影響,這些因素往往也在個體骨質健康中扮演著關鍵角色。個體骨折的風險受到了機體骨峰值(peak bone mass)、骨質質量以及因老化缺失的骨質等因素所決定。人類的機體往往需要足夠的骨質來支撐整個身體,同時還能夠維持機體的靈活性和運動性。

【7】Cell子刊:為何女性的生育力隨著年齡的增加而下降?

doi:10.1016/j.cub.2017.02.025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加拿大蒙特利爾大學醫院研究中心(CRCHUM)的研究人員發現女性不孕的一種可能的新解釋。多虧前沿的顯微技術,他們首次觀察到老年小鼠卵子存在一種特定的缺陷。這種缺陷可能也在老年女性的卵子中發現到。細胞分裂發生差錯,會導致染色體分離發生錯誤。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2017年4月3日的Current Biology期刊上,論文標題為「Intrinsically Defective Microtubule Dynamics Contribute to Age-Related Chromosome Segregation Errors in Mouse Oocyte Meiosis-I」。

論文通信作者、CRCHUM研究員和蒙特利爾大學教授Greg FitzHarris陳述道,「我們發現在細胞分裂期間,指導染色體分裂的微管在老年的卵子中表現異常。這些微管不是以一種受控的對稱方式組裝紡錘體,而是向四面八方擴散。這些微管的運動變化明顯地導致染色體分離錯誤,因而代表著年齡相關不孕的一種新的解釋。」

女性和其他的雌性哺乳動物出生時具有固定數量的卵子。這些卵子在卵巢中保持休眠狀態,僅在每個月經周期才釋放一個卵子。但是,對女性而言,在35歲左右,她們的生育能力顯著下降。

【8】為何隨著年齡增加 機體患癌的風險會越來越大?

新聞閱讀:Why are we more likely to get cancer as we age?

如今在澳大利亞,二分之一的男性以及三分之一的女性在85歲之前都會被診斷為某種類型的癌症,而且讓我們更為擔憂的是,所使用的統計學數據並不包含最為常見的皮膚癌症,比如皮膚基底細胞癌和皮膚鱗狀細胞癌,據估計每年有成千上萬的澳大利亞人都會接受癌症治療。

在過去三十年里新發癌症患者的數量不斷增加,在澳大利亞,1982年每年有47445名新發癌症患者,但2012年這一數字上升到了122093,這無形中就會使得某些人考試思考為什麼在當代社會個體患癌症的風險會如此之高,而且癌症患者的發病數量會如此之多。

當然人口的增加或許能夠部分解釋為何發病患者的數量增加了,但其它主要的因素是現代醫學能夠明顯延長人類的壽命,當我們度過疾病並且在長久生活的過程中,就會有很多人死於癌症。

【9】Cell:揭示傷口為何隨著年齡增加而更加緩慢地癒合

doi:10.1016/j.cell.2016.10.052

年老的身體需要更長的修復時間。自從一站以來,這種衰老的現實就已被記錄下來,而且觀察到在年老士兵體內,傷口癒合得更慢。但是在此之前,科學家們還不能夠梳理出是什麼年齡相關變化會阻止身體自我修復的能力。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洛克菲勒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衰老的小鼠皮膚中的分子變化來探究這種生理謎團。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2016年11月17日那期Cell期刊上,論文標題為「Impaired Epidermal to Dendritic T Cell Signaling Slows Wound Repair in Aged Skin」。

論文通信作者、洛克菲勒大學羅賓-切默斯-諾伊斯坦哺乳動物細胞生物學實驗室主任(Robin Chemers Neustein Laboratory of Mammalian Cell Biology)Elaine Fuchs教授說,「在損傷發生幾天內,皮膚細胞遷移到傷口內和附近,這一過程需要附近的免疫細胞的協調。我們的實驗證實當衰老時,破壞皮膚細胞和免疫細胞之間的通信會延緩這一步驟。」

【10】Immunity:T細胞差異或可反映人的年齡和疾病易患性

doi:10.1016/j.immuni.2016.10.025

人體的不同細胞在結構和功能上存在極大的差異。然而,甚至在一種類型的細菌之間,差異也存在。來自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的一項新的研究提示著T細胞之間這些差異的大小可能表明一個人的年齡和疾病的遺傳易患性。更多地了解所謂的細胞間表達變化(cell-to-cell expression variation, CEV)可能進一步揭示免疫系統如何發揮功能,而且有朝一日作為一種診斷工具有助執行個人化治療。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2016年11月15日那期Immunity期刊上,論文標題為「Systematic Analysis of Cell-to-Cell Expression Variation of T Lymphocytes in a Human Cohort Identifies Aging and Genetic Associations」。

在這項首次在人體中開展的分析中,John S. Tsang博士、計算生物學家Yong Lu博士和他們的同事們使用了之前一項研究---在首次參加實驗時、一周後和兩個月時從一組健康的不存在血緣關係的人體內獲取血液樣品---中的數據。他們通過定量檢測單個細胞中的蛋白表達來分析了不同的T細胞亞型,其中T細胞是促進、調節和指導對被感染的或癌變的細胞直接進行摧毀的免疫細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細胞 的精彩文章:

Cell Rep:細胞處於壓力狀態下線粒體為何會變得細長?

TAG:細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