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壯哉,7000漢軍千里跋涉只為那為國堅守的幾十名兒郎

壯哉,7000漢軍千里跋涉只為那為國堅守的幾十名兒郎

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宋代岳飛的這首《滿江紅》讀罷經常能讓人熱血沸騰,多麼的豪情,多麼的狂野。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其實這並不是岳飛的幻想,他寫的這句話在歷史上是有典故和原型的,因為那是一段為國堅守,可歌可泣的英雄往事,故事發生在東漢初年的西域之地。

西域在漢武帝之前一直是匈奴的禁臠,也是它征戰大漢的後勤補寄之地。為了斷匈奴右臂,漢武帝委任張賽出使西域,想通過分化瓦解的辦法來削弱匈奴,結果終漢武帝一朝,由於國力強盛,名將輩出,匈奴再也沒了漢初的囂張,反而在漢武帝打壓下一步步北撤,漢朝觸角終於深入到了西域腹地,但完全收復西域卻是是漢宣帝時。自從漢宣帝委任鄭吉為西域都護,到新朝王莽時代,西域完全處於漢朝的統治之下,之後由於中原戰亂,西域脫離中原王朝的掌控。

到了漢明帝時,西域又漸漸重歸東漢的控制,但由於間隔日久,再加上匈奴的從中騷擾,東漢在西域設置的西域都護並未能完全控制整個西域,雙方征戰你來我往,互有勝負。

公元75年6月,西域的焉耆和龜茲兩國攻打西域都護陳睦,陳睦全軍覆沒,北匈奴趁機包圍了其他的漢軍,消息傳到帝都,正趕上漢明帝去世,朝廷因為要為漢明帝舉行大喪,再加上漢章帝剛剛繼位,沒有派出援軍前去救援。此時臣服東漢的車師國再度反叛,和北匈奴一道進攻耿恭,耿恭兵力雖少,但依舊與士兵據守城池,抵禦匈奴的連番進攻,這一僵持就是幾個月,這期間耿恭的部隊因為沒有補寄和援軍的到來,死者日漸增多,到最後只剩下了數十人。

北匈奴單于知道耿恭已身陷絕境,便派遣使者勸說耿恭投降,對於這樣的利誘,耿恭沒有接受,反而親自引誘使者登城,親手將他殺死,在城頭用火炙烤北匈奴使者屍體,來激勵堅守的將士。(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不外乎如此)匈奴看到後,大怒,繼續增加兵力攻城,但依舊沒有攻破。

後來其他部的西域漢軍向朝廷發來請求救援的訊息,在大臣司徒鮑昱的建議下,漢章帝派遣7000多將士,前去救援,最後經過一路血戰,朝廷援軍終於抵達耿恭所堅守的城池,雙方見面互相擁抱,痛哭流涕。次日,耿恭等部便同救兵一道返回。北匈奴派兵追擊,漢軍邊戰邊走。官兵飢餓已久,從疏勒城出發時,還有26人,沿途不斷死亡,到三月抵達玉門關時,只剩下了13人。(資治通鑒·卷四十六記載)

十三將士生入玉門關

我不知道史書記錄者記錄這件事時是什麼心情,但當我讀到這段歷史時,眼前浮現的是在茫茫沙漠,幾千漢軍為了那幾十個為國堅守的兒郎,奮力抵抗北匈奴的悲壯場景,那些不屈,那些剛毅的身影鑄就了大漢的錚錚傲骨。漢之所以成為我們漢族的代名詞,他們的表現就是最好的詮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這點兒小細節 的精彩文章:

周亞夫做了什麼讓漢景帝對他由最開始的器重到後來的捨棄呢
明朝對後世貢獻那麼大,為什麼還有人黑呢

TAG:歷史這點兒小細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