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兩千年歷史古墓葬群被發現青銅器盛有不明液體

兩千年歷史古墓葬群被發現青銅器盛有不明液體

四川第三個蜀墓腰坑

隨葬青銅缶、鼎、匜、盆等6件成套青銅器,說明古蜀人生活講究,喝酒吃肉還盥洗。

替換高清大圖

船棺墓葬示意圖。製圖楊仕成

墓主身份不簡單

修建腰坑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反映了墓主有一定的經濟實力和社會地位。

腰坑是一種殷商時期流行起來的墓葬形式。古人在墓葬底部挖出一坑,用於坑內殉牲或葬物,由於位置多在屍體腰部,所以稱為「腰坑」。

3月27日,四川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對外公布,成都市青白江區大彎鎮雙元村春秋戰國船棺墓群又有重要發現,編號為M154、墓地最大的一座船棺墓葬底部發現了四川第三個蜀墓腰坑,坑內隨葬6件成套青銅器。成套的銅器各有用途:鼎是用來煮東西吃的;缶是盛酒的;甗是炊器,類似現在的蒸鍋;盆和匜是盛水的洗漱用具。

雙元村船棺墓群,是目前四川地區發現數量最多、揭露面積最大的一處春秋戰國墓葬群。已發現這一時期的古墓葬260餘座,出土上千件珍貴文物。尤其出土的600餘件青銅器保存完整,紋飾精美,被譽為「地下青銅器寶庫」。

替換高清大圖

M154大墓準備起吊

四川數量最多的一處春秋戰國墓葬群

分布260多座墓葬

時間跨度500年

自2016年開始,為配合青白江區一處物流園區的建設,成都市青白江區大彎鎮雙元村7組周邊開啟考古勘探。最近一年時間,就在此前曾發現180多座墓葬的東北部不遠處,西南邊的60多座墓葬重見天日。至此,考古隊已基本釐清了墓葬的分布範圍。

整個墓葬群呈東北-西南狀分布。東北部墓葬多成組排列,時代大約在春秋晚期至戰國中期;西南部墓葬60餘座,墓葬多成排分布,時代大約在春秋時期。此外,兩處發掘現場之間,還零星分布著約20餘座墓葬。整個墓葬區大約有260多座墓葬,是目前四川地區發現數量最多、揭露面積最大的一處春秋戰國墓葬群,其年代具有連續性。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雙元村墓地考古項目負責人王天佑說,過去,他們曾認為墓葬的時間跨度約有200多年,隨著西南部墓葬區的發現,他推測,墓葬時間跨度約有500年。

目前,東北部墓葬區的考古工作已經結束,西南部發掘區的考古工作也接近尾聲。接下來,考古隊員將對墓地周邊進行詳細考古調查和勘探工作。

M154號墓葬是墓地最大的一座船棺墓葬

「棺王」整根楠木所制

起吊後驚現腰坑

東北部墓葬區中間地帶,長8.1米、1.9米的墓坑中,躺著一座長6.4米、寬1.1米的整根楠木船棺。它被編號為M154號墓葬,是整個墓地葬具保存最完整、也是最大的一座船棺墓葬。

由於其中出土器物數量多、等級高,王天佑笑稱它算得上這裡的「棺王」。

就在今年年初,因保護需要,「棺王」起吊運迴文保中心,不料為考古隊員們帶來了驚喜。

「吊起來之後我們發現在船棺墓葬底部中間設置有腰坑,這是四川的蜀墓中,發現的第三座腰坑。」王天佑說,此次發現的腰坑長約1米,寬約55厘米,四周及頂部為木板或圓木合圍而成,隨葬有6件青銅器。

殷墟文化第二期即武丁、祖庚、祖甲時期,大型墓葬都設有腰坑,春秋晚期開始大量減少。四川地區發現的蜀墓中,有兩座設置了腰坑。一座是新都馬家木槨墓,時代在戰國中期,發掘者認為該墓墓主為開明九世至十一世中之一的蜀王。這次發現的腰坑與它時代接近或略早。另一座是犍為金井鄉5號墓,該墓時代在戰國晚期,秦並巴蜀之後。

王天佑認為,雖然目前墓主身份還無法確認,但修建腰坑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M154墓葬腰坑的發現,從側面反映了墓主的身份並不簡單。同時,腰坑並不是蜀墓的傳統,作為外來文化的佐證,它的發掘也反映了古蜀先民與外界的交流。

替換高清大圖

船棺底部發現腰坑

四川首次出土成套的器具、帶蓋的組合

喝酒吃肉還盥洗

古蜀人生活很講究

腰坑內,隨葬的6件器物有青銅缶、鼎、匜、盆以及鬲、甑組合而成的青銅甗。成套的青銅器各有用途:鼎是用來煮東西吃的;缶是盛酒的;甗是炊器,類似現在的蒸鍋;盆和匜是盛水的洗漱用具。腰坑內還有2件漆木器蓋板與青銅器配套。成套的器具、帶蓋的組合,四川以前從未出土,這是首次發現。

由於處於腰坑內部,外圍有淤泥覆蓋,保水狀態較好,這些器物才得在千年後重見天日。甚至,在缶的外部,古蜀人為便於提拉器具的棕繩也留存完好。

發掘過程中,考古專家在缶內發現了一些液體。「看起來很清澈,但是現在也不能確定到底是酒還是水。」王天佑說,雖然缶上有蓋,但由於密閉條件差,加上揭露過程中可能滲入水分,液體的內容還需進一步檢測確定。

透物看人,王天佑認為,這些器物並不是來自於四川本地,它們包含的文化色彩是最多的,包括楚文化因素、秦文化因素以及北方草原因素。

他說,使用這些外來器物陪葬,可能說明了墓主有一定的經濟實力和社會地位。

替換高清大圖

打開蓋板發現青銅器

東北部船棺墓葬較多,西南部較少使用葬具

雙元村遺址

可能存在多部族人群

該遺址中,東北部墓葬區船棺墓葬較多,西南部墓葬區使用葬具的情況較少。對此,王天佑認為,這可能與年代、墓主等級有關,也可能屬於不同部族的喪葬習俗,當時蜀地應該有多個部族存在。

260餘座墓葬,意味著至少有260餘名古蜀先民最終歸宿於此。他們埋葬在這裡,生活的地方又在何處?目前,該遺址周邊還未發現城址,但並不排除這裡曾經煙火繁盛,市井興旺,也可能存在諸多人類生活遺存。

對於目前還未發現的原因,王天佑推測可能有兩點:一是目前還未找到;二是可能與水患相關。在李冰父子治水前,天府之國還未沃土千里,水患可能致使城邦不復存在,但歸於地底的墓葬卻永遠留存。

「遺址墓葬出土隨葬品豐富,年代跨度大,對巴蜀地區墓葬年代序列的建立、喪葬習俗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王天佑說,墓地出土的青銅器種類繁多,紋飾精美,豐富了巴蜀青銅器和巴蜀圖語的內容,為推動巴蜀青銅器甚至蜀文化的深入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此外,雙元村墓地分布範圍比較廣,對墓葬分布規律、文化因素的深入分析,為研究東周時期古蜀社會結構、人口變化、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的研究資料。(圖片據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替換高清大圖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 3 月 27 日公布了在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區雙元村的考古發掘最新進展。去年在雙元村發現的大面積春秋戰國時期墓葬群,截至目前一共清理了上千件文物,這些隨 260 座墓葬群一起已經在地下埋了 2000 多年。此次發掘為四川省規模最大的一起春秋戰國墓葬群,其中的數百件青銅器更是造型精美,為歷史研究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實物證據。在一船棺底下,考古人員還發現了一件青銅缶,經過 2000 年,裡面仍留有不明液體。

考古發掘現場位於成都市青白江雙元村七組,從空中俯瞰整個發掘現場,200 多座春秋戰國時期墓葬群映入眼帘,密密麻麻排列,十分震撼。

替換高清大圖

這是考古發掘現場出土的一座體積最大的船棺,長達八米。當整座船棺墓葬被吊起來之後,現場所有考古工作人員驚呆了,船棺底部腰坑的位置,一些青銅器露出真容。

替換高清大圖

船棺底部發現的一件青銅缶引起現場考古工作人員的極大興趣,該出土文物四周仍用麻繩牢牢系住。當打開蓋子時,發現內部仍留有大量的不明液體,因為這是古人用來盛裝的生活用品,工作人員猜測如果是酒的話應該早已揮發完畢。目前,這件文物已經送往文保中心作進一步的分析,是否有酒的成分還需考證,但考古人員也希望能有其他古人留下的殘留物品。

替換高清大圖

考古發掘現場出土的部分青銅器,這些包含了古人用於生活的各種炊具和盛裝酒的器具。

替換高清大圖

船棺底下出土的部分青銅文物。考古工作人員分析稱,這些青銅器彰顯了古蜀國墓葬主人的貴族身份,在當時可謂奢侈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春秋戰國 的精彩文章:

春秋戰國的書畫作品
70期成語故事——噬臍何及 誓死不二 水深火熱

TAG:春秋戰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