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盤點:跑者掉進「傷病坑」最常見的幾種方式

盤點:跑者掉進「傷病坑」最常見的幾種方式

跑步給大家帶來的好處實在太多了,但因不科學的訓練給自己挖的坑也不少。這幾年我接觸了很多跑步受傷的跑友,他們的受傷往往在根源上有許多相同之處。今天就給大家盤點一下:跑者掉進「傷病坑」最常見的幾種方式,以期引起廣大跑友注意,進而在日常訓練中改進,避免犯別人同樣的錯誤。

5、不做力量和平衡穩定性訓練

臀腿力量、核心力量、下肢平衡穩定性等訓練是跑者的基礎訓練,做不做基礎訓練是大眾跑者和精英跑者的最大區別。那些不斷尋求提高、突破的跑者,你與精英跑者之間也許就差點基礎訓練。

系統的基礎訓練可以幫你有效突破訓練瓶頸,提高運動表現,讓你在比賽中能長時間保持正確的跑姿、節省體能、提高跑步的效率。更重要的是,增強身體的抵抗能力,避免運動損傷。那些一心想PB,但老誤入受傷怪圈跑者,得好好考慮認認真真打打基礎了。

4、忽視身體發出的危險信號

訓練後身體總會發出各種信息:感覺良好沒有不適、輕微疲勞、嚴重疲勞厭訓、肌肉酸痛、關節不適、體態異常......我們應該認真傾聽身體發出的信號,以正確地調整訓練,保障訓練安全、提高訓練效率。但如果我們忽視身體發出的危險信號,隨性(任性)地訓練,那麼嚴重時則可能直接威脅生命。

馬拉松比賽中,很多跑友非常興奮。尤其臨近終點,攝影攝像師鏡頭又多、大把美女帥哥的助威聲把你的小心臟喊得躁動不安時,最容易放膽開始衝刺,這是非常危險的,也沒必要。還不如放慢速度享受比賽,好好享受萬人矚目和閃光燈給予地讚譽,賽後還能查到多幾張表情沒那麼猙獰的靚照。

給大家一個保命小提示:那些佩戴有心率手錶、手環、心率帶的跑者,要充分利用這些小工具時時留意自己的心率。盡量把心率控制在(220-年齡)×85%以下,心率超過了就要減速。

3、不重視熱身和拉伸放鬆

這大道理誰都懂,但是總有人穿上跑鞋出門就一股勁跑,跑完就完了,完全沒有熱身、拉伸的概念。其實,高水平的的跑者、大神,之所以水平高,很多訓練小細節都很講究的;除了跑步,他們背後還花不少時間認真維護自己的身體。別小看跑前幾分鐘的低速慢跑熱身、幾個簡單的關節活動、跑後做腿部拉伸,養成這些良好習慣就可以有效維護身體,避免肌肉張力不平衡引起體態變形、和關節疼痛等問題。

當年劉翔為了短短20分鐘的跨欄訓練,要花近40分鐘進行熱身;勒布朗·詹姆斯賽前都要提前近1個小時到場熱身,每年還花上百萬美元維護自己身體。很多人開車都懂得「預熱發動機」,並定期送去4S店保養,唯獨對待自己的身體不上心,要知道:身體可比車值錢多了!你怎麼對待你的身體,它就怎麼對待你,用心點!

2、盲目攀比跑速跑量

這是初級跑者最容易犯的錯。每次翻開「跑友動態」看見別人的跑速或跑量都會刺激到自己的小心臟:我也要跑得更快、更遠!為了爭一個運動排行榜第一,更是孜孜不倦、勤奮異常......因盲目攀比跑速跑量而引起的跑步損傷,我見的真不少。作為教練我深知「運動強度和運動量要與訓練者的體能狀況相匹配」的道理,一旦強度和量過大,傷病就很可能接踵而至。

而真正的馬拉松跑者會懂得「不盲目攀比」和「只跟昨天的自己比」的道理,他們會時刻謹記自己為什麼跑步。在跑圈浪跡多年後,你遲早會深刻領悟:「健康跑到老」才是真正值得廣大跑者為之努力的。這也是為什麼每當比賽中遇到頭髮、鬍子花白的高齡跑者,都能讓人肅然起敬!並捫心自問:等我到那個年紀了,還能跑嗎?

1、配速和跑量增加過快

進步心切的跑者和備賽期的跑者最容易誤入這個深坑!我把它排第一位,就因為受傷概率高、傷人無數!

《運動生物力學》中,指導體育訓練的一個核心原則叫適應性原則(又稱超負荷原則Overload Principle):即要想提高運動能力,需要在訓練過程中逐漸遞增與機體相適應的訓練負荷。運動負荷過大,不僅容易使機體恢復慢,更加大受傷風險。

那麼,怎樣判斷運動強度和量是否過大?也經常有跑友擔心跑太多傷膝,問我:每周跑量達多少才不算過量呢?其實答案因人而異。如果你經常跑全馬,身體已經適應這樣的訓練強度和量,那麼你跑三四十公里都不過量。但如果你沒跑過10公里,你只因「感覺身體狀況良好」就想試試15公里或半馬,那就是過量了。速度方面亦是如此。

但凡配速和跑量增加過快都會致使身體不能適應,加大受傷風險。所以要避免「冒進」做法,要循序漸進,一點一點地加量、提速。例如:你要耐著性子在10公里階段「混」上一段時間,等身體適應了(訓練後第二天沒有肌肉疲勞酸痛、關節沒有不適等等),再加量嘗試11公里、12公里......一個比較安全的增量比例是10%,即:此次訓練增加的跑量不超過上一次跑量的10%。

總之,訓練強度和量要與你目前的體能狀況匹配,讓身體逐漸適應強度和量的增加。關鍵就是循序漸進!循序漸進!循序漸進!

最後,要提示大家: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跑步,存在體態異常問題的人(如XO型腿、足膝內外翻、骨盆側傾等等)、體重過重的肥胖人士、膝踝關節曾經受傷未痊癒的人,以及其它因病醫生不建議跑步的人, 在沒改善上述問題之前就跑步,很可能越勤奮跑,越容易傷。

跑步應該是讓人更健康的,但不科學的訓練則很可能讓你和健康背道而馳,甚至導致運動損傷。希望跑友們吸取經驗教訓,避免再掉進這些「傷病坑」。

【作者簡介】

周笑冬

廣西萊斯運動健身顧問

AASFP精英私教

國際註冊體適能聯合會專業教練

高級私人體適能教練

產前產後體適能教練

F1技能全攻略(路跑精英)證書

跑步13年,全馬個人最好成績3:06:06。

後期將會有更多科學健身知識在廣西警馬俱樂部微信公眾號上和大家分享,歡迎持續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廣西警馬俱樂部 的精彩文章:

TAG:廣西警馬俱樂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