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那個「假帥初真戴旭光」,你站住!

那個「假帥初真戴旭光」,你站住!

幾日前,快貝爆出前CTO帥初在任期,其所執掌的鏈無法使用,所謂的「鏈」的技術完全是四處抄襲,在發現其致命騙子行徑後,高層當即作出重要決定將帥初開除。文中同時提到,人們現在所熟知的量子鏈97%均為抄襲內容。

快貝當日在官微上幾乎是發出了「謹防詐騙的公告」。

事後帥初並未作出任何回應,瞬間其28歲入選《福布斯》、出入各種會場大談區塊鏈發展的精英男人設崩塌。

同時各大自媒體對其進行群轟,有的甚至直呼其為渣男!

保著一顆好奇心,小編進行了一番盡調,結果大吃一驚,不至盜竊代碼,垃圾幣站台摟錢辣么簡單,還有比這個更沒下限的,這渣男之名實屬名至實歸!

先來看看兩個國外社區吵得熱鬧的醜聞事件。

Bitbay盜幣事件

Bitbay醜聞發生在2014年,據了解Bitbay通過ICO籌集了不到1300個BTC, 團隊原計劃要將募集的BTC分發給5個人,而帥初(不對當年他稱自己為Patrick dai)中途通過「迷魂障眼法」捲走了200個BTC,並在市場大量拋售Bitbay代幣,隨後與項目其他幾位創始人一起分贓後拍拍屁股走人。

事後沒人說事兒也就不了了之,但誰知3年後名為「David Zimbeck」的傻兄弟不服當這個「替罪羊」將一切公諸於眾了。

Medium盡調顯示,Zimbeck才是Bitbay唯一的開發人員,最後卻只拿到25個BTC。 Zimbeck在量子鏈ICO前將帥大鍋與其他幾人的分贓記錄公布在bitcointalk論壇上,隨後在社區上引起渲染大波,Qtum隨即關閉自己的官方論壇。

由於論壇討論是全英文,且在2014年區塊鏈還沒大火之前,國內少有人關注,國內社區也只有知乎在6月1號爆出,but還是英文,所以沒在國內掀起多大的輿論風波。

事情暴露2-3天之後,時任Qtum創始人的Patrick dai 發表聲明承認自己就是參與Bitbay項目的Steven dai,並在聲明自己離開的原因:

2014年我在阿里工作時,參與了bitbay的項目,當初bitbay就是一團糟,根本不像個團隊,也就是3-5人臨時搭夥要湊出個bitbay的節奏,而我自己則更像是項目投資人,幫著湊錢、打開中國市場,不過那時我還是相信團隊的人,但最後項目一團糟甚至有些失控。zimbeck是當時唯一的開發人員,他確實承受了所有的壓力,也和團隊另外兩個人吵了很多次,我曾盡最大的努力幫zimbeck控制局面,守住融到的90個BTC,不過後來因為博士論文和工作的事兒,時間不充裕我就放棄了這一項目。

事後無人再提及此事,中間我和zimbeck聊天也還似老朋友,直到2017年我要發起Qtum項目時,zimbeck變了,說我欺詐卷錢,換名字等等。這裡我想說的是,我曾在bitcointalk用的昵稱名是Steven,今天在此論壇上也依然有人這麼稱呼我,這沒什麼可指責的,不過我也學到了教訓,未來我會把Qtum做的更好,清者自清,濁者自濁,謠言止於智者,我沒什麼可說的。過去的5年里,我們見證了區塊鏈的發展,未來我們不竭餘力地讓Qtum成為最好的區塊鏈平台,目前我們還沒有公布,事實上量子鏈區塊鏈平台已經有了10億的市場,相信未來4年里我們會續寫更多的區塊鏈傳奇!謝謝支持的朋友們!

(來源:reddit社交平台)

不得不說,看了這個聲明,小編滿眼的都是「我是正義之士,請大家繼續指出Qtum,愛你們哦~~」的神補腦...

隨後也就是2月25號,量子鏈基金會團隊也立即發表了一份聲明,表示Patrick dai承認使用過Steven dai這個名字,並參與過BitBay這個項目,但Pactrick在2015年離開該項目時已歸還了Bitbay所有的資金。

Bitbay也給出了官方回應:

「日前Bitbay接到了團隊創始人員和Qtum聯合創始人Patrick dai糾紛問題的問詢,Bitbay首席開發人員,David Zimbeck確定Bitbay項目中的Steven dai就是Qtum項目中的Patrick dai,Steven離開時拿走了ICO募集的資金至今未歸還,Bitbay團隊在這裡提示小心和Steven(現在的Patrick) dai有關的加密貨幣投資 」

Bitbay這聲明警告和快貝可以說是如出一轍啊。

今日小編在Medium關於Qtum的一份盡調中看到了這樣的事實:

真實赤裸裸的打臉,這分贓的興奮勁兒小編看著真是心疼對面的韭菜....

假帥初,真戴旭光

David回憶幾年前,在Bitbay還沒有問世他正在發起黑鏈時,名叫戴旭光的人來找他合作Bitbay,這個人也就是後來的Steven dai,但萬萬沒有想到這個人會讓自己成為Bitbay醜聞事件的「替罪羊」。

普華永道假合作?

Steven dai從Bitbay項目歡喜而退後,找到著有比特耶穌之稱的Roger Ver和以太坊聯合創始人Anthony Di lorio及OKcoin徐明星等大佬站台華麗轉身為Patrick dai,國內稱自己為帥初,不稱自己戴旭光。

Qtum發行後幣價連翻好幾倍,雖然中間也有不同程度的跌幅,但相較眾籌時的2.02元,已是大利了,截止發稿時至已從眾籌的2.02元漲到了92.94元,翻漲45.90倍。

當然除了註明重量級大佬的投資背書,還有另一處事件也許出力不少。據外媒Coinjournal報道在量子鏈2017年3月宣布與普華永道合作時,普華永道兩位合夥Chun Yin (CY) Cheung 、YikaiKevin Feng的領英賬戶狀態沒有任何更新,其中前者還是一個月前的活躍狀態、且沒有個人照片,這對在領英這樣一個職業屬性的社交平台是不常見的。

更為可疑的是量子鏈在國外官方博文中很快刪除了自己與普華永道合作的文章。儘管對此量子鏈團隊官方回應稱,是為了和其他主流媒體一起發聲,然而事後也沒有任何的工作。

在存有疑慮的情況下,小編找到了Chun Yin (CY) Cheung先生的領英賬戶2017年12月20日文章,文章闡述自己兩年來的區塊鏈認知,而從內容上看他第一次真正接觸區塊鏈項目是從唯鏈開始的。

然後在後續的深度背調過程中,小編髮現帥初自2015年10月就成為國內一家區塊鏈創業公司BitSE的首席技術官,隨後看到相關報道,具體消息如下:

從巴比特報道中看,出席人員沒有海外人員,普華永道出席人員有:普華永道中國金融技術合伙人季瑞華、普華永道中國通信、媒體及科技行業主管合伙人高建斌。

看到普華永道出席人員的title似乎不太有說服力,在聯想到外媒對中國質疑的證據小編不由疑慮更大。

然而深度了解量子鏈團隊,你或許更為驚訝!

從量子鏈公布的白皮書看,其團隊可謂是超豪華陣容。不僅有北大、中科院、百度、阿里、金山等光鮮的背景,同時也有區塊鏈行業資深專家,甚至還有13歲開始編程,亞洲模仿冠軍這樣的天才。

首先榜首的帥初,本名戴旭光,領英資料顯示,2015年期間他同時擔任唯鏈、Factom、meilink、BitSE、tilepay、快貝多個項目的CTO,且開發項目各異,小編疑惑的想問,這是神精力啊能同時Hold辣么多項目?不現實吶!

而外媒coinjournal發出了質疑,並稱為什麼不公布團隊成員的社交媒體賬號,為什麼這些成員只有名沒有姓,為什麼找不到證據證明團隊成員卻有其人(除了帥初以外,還不幹公布自己的真名:戴旭光),且沒有找到「Caspal」魔方冠軍獲獎的記錄。

Neil Mahi是白皮書中位列帥初之後的第二人,但谷歌卻沒有相關信息。國內團隊稱其為經驗豐富的區塊鏈技術專家,但在國外並不熟知。Coinjournal在報道中深度質疑,為什麼一個有20多年開發經驗的「老手」,尤其還是區塊鏈技術開發專家,卻不曾在Github上留下過任何代碼,也沒有任何的Facebook和Twitter賬戶。

排名第三的Time Markov無法google,因為搜索的結果基本就是馬爾可夫鏈,19世紀一個重要的數學模型。此外,搜索「Time Markov 比特幣」,「Time Markov 區塊鏈」這樣的關鍵字也沒有相關信息。

量子鏈代碼ICO前是空?

除了團隊本身讓人質疑外,量子鏈項目代碼也讓人頗為懷疑。

據外媒Coinjournal調查了解,量子鏈項目直到ICO之後才開源,此前github上代碼是空的,並稱帥初團隊僅僅依靠其豪華陣容就獲得了投資。而與此同時國內極客們指出量子鏈的核心代碼是僅是把「bitcoin」欄位替換成了「Qtum」,然後把其他山寨幣的pos代碼文件和以太坊虛擬機代碼文件放了進去,並沒有做實質性改動。

But帥大鍋給出的回復也是....打臉吶!

然而量子鏈公開在經濟白皮書中宣稱「量子鏈完美地結合了比特幣和以太坊的優點,並解決了現有區塊鏈系統的固有缺陷」。

有網友吐槽稱,以太坊和比特幣兩個鏈的原理不同,理念不同,怎麼可能簡單粗暴地把兩個訴求不一致的競品放在一起,鏈能跑起來都是個問題,還既要做公有鏈,又要做聯盟鏈,這是一口氣想吃個胖子啊還是僅為了一個高大上的噱頭?

為什麼量子鏈那麼火?

人員存疑,產品垃圾,但為什麼量子鏈幣價猛漲,截止發稿時至已從眾籌的2.02元漲到了92.94元,翻賬45.90倍。

有幣圈韭菜告訴烯財經說多是莊家背後操縱,徐明星本身就是量子鏈的投資人,也有人稱量子鏈國內外公關、營銷推廣做的給力,讓量子鏈在去年的大牛市大火,打出了自己的名聲。

對此,有外媒將其歸咎於媒體惹的禍。據Coinjournal分析,正是因為有比特耶穌的Roger Ver、以太坊 Anthony Di lorio等人的站台誤導了媒體對量子鏈的判斷,進而引起主流媒體的關注讓量子鏈大火,尤其是財富雜誌一個不懂區塊鏈技術作者的背書更是Qtum的「美好形象」錘實了。

這一點在小編看來還是和帥初曾在矽谷Drapper University的英雄學院取經佈道有關。據了解,Draper University 所謂英雄學院就是矽谷投資大佬Tim Draper創辦,被稱為矽谷魔法學院,孵化創業者,類似國內的湖畔學院,是結實矽谷投資大佬的好機會。有網友爆料稱,矽谷投資大佬很多投的項目是把美國技術帶回國內,也就是中國本土化的項目,還給配翻譯。

去過此地的網友爆料稱,學校在 san mateo的繁華街道上,停車不太容易,感覺不像是個學校,像是個商鋪。

按照領英顯示的工作履歷,帥初在2015年進入Drapper取經學習,是早期接觸比特幣投資的一部分人,所以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那麼多大佬為Qtum站台了。

在幣市還處於早期發展階段時,我們沒有辦法用更好的機制、更量化的視角去權衡一個項目的優劣,一個項目的價值似乎也不僅是從技術角度、市場情況去衡量,從短期發展看似乎市場運作、幣值管理等綜合能力更為重要。但這裡小編依然想說的是盡調還是很重要!!!很重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烯財經 的精彩文章:

PATH項目測評——95後天才少年的區塊鏈+生產力工具

TAG:烯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