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花朝節:我與春天有場邂逅

花朝節:我與春天有場邂逅

春天在哪裡

 中國最愛兒歌經典一

兒歌 

00:00/02:13

春天在哪裡呀,

春天在哪裡,

春天在那青翠的山林里。

這裡有紅花呀,

這裡有綠草,

還有那會唱歌的小黃鸝。

當我們還唱著這首熟悉的兒歌時,不知不覺中,九州成了花團錦簇、萬紫千紅的世界,花朝節款款而來。

比起剛剛過去的臘八節和上元節,有多少人還記得花朝節這個傳統節日?它最早記載於春秋時期的《陶朱公》:「二月十二為百花生日,無雨百花熟。」一般為農曆二月初二、十二和十五,因時因地而宜。古人與花交情甚厚,這些默默無聞的嬌嫩生靈,可相伴朝暮,可結為伴侶,自然就有了生辰歲慶。

古人有「花朝月夕」的說法:「花朝月夜動春心,誰忍相思不相見。」夏曆二月十五祭花,八月十五祭月,賦予百花生日和中秋團圓的地位。因而,花朝節與中秋節遙相輝映,一則春序正半,百花爭望,最堪遊玩;一則清秋之中,皓月當空,對酒當歌,古人對柴米油鹽的極簡生活滿懷期待,由衷信奉大自然慷慨的恩賜,這場春天的邂逅顯得格外的珍貴。

妒花風雨怕難銷,偶逐晴光撲蝶遙。

一半春隨殘夜醉,卻言明日是花朝。

——湯顯祖《花朝》

沐雨花朝

 天涯明月刀 遊戲配樂

陳致逸 

00:00/01:56

一、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花朝節的清晨,寒氣輕微,女孩子身著五彩霓裳,綰簾出閣,將五色紙條懸系在花枝上。

這種稱為「賞紅」的習俗源自這樣一個小故事:

清代作家曹雪芹的《紅樓夢》中有段「黛玉葬花」的經典情節,其實在歷史中有原型可查:

唐朝有位處士名叫崔玄微,庭院里百花爭艷,百花精們眼見他如此愛花,化作少女登門造訪。

百花精對他說:「我們本來該趁著春天綻放的,可是,風神卻阻擾我們,所以想請你幫個忙。」

崔玄微答應了,按照百花精的指示,備置彩帛,畫上日月星辰,在二月十二日五更天,掛在庭院的花枝上。

霎時間,狂風大作,洛陽城百花凋零,唯獨崔家花木受到彩帛保護,巋然不動。可謂「春到花朝碧染叢,枝梢剪綵裊東風」。

這件事一時間成了爆炸新聞,登上了洛陽城的頭條,被人們競相效仿,逐漸變成護花習俗,稱「花朝」。

像崔玄微這樣的花痴在唐朝還有很多,足以排滿整條朱雀大街。唐太宗、唐武皇、唐穆宗等,個個都是花的鐵杆粉絲,護花、種花、賞花、吃花。

清代文人李汝珍在《鏡花緣》中有這樣一段描述:

武則天選舉才女,百花仙子托生的唐小山和其他各類花仙子托生的一百位才女考中,為武則天出力不少。足見武則天愛花之切!

每逢花朝節,武則天會下令宮女採下各種花朵,和米搗碎,蒸製成口感鮮脆的花糕,饗宴百官,芬芳馥郁,開鮮花入饌之風。

花酒

能與花糕相匹敵的莫過於用花釀造的花酒了,清代十分流行在花朝節喝花酒。

江頭青放柳千條,知有東風送畫橈。

但喜二分春色到,百花生日是今朝。

你看,賞春花,吃花糕,喝花酒,美兮!壯哉!

盥手觀花圖

宋朝的花痴圈滲透到布衣黎民,花朝節更是「國中罷市,紅翠出遊」,人們踏青、賞花、雅集、種花、挑菜、撲蝶,好不熱鬧。他們不滿足於做一個吃瓜群眾,而且要參與進來。

《清明上河圖》中的花鋪

《清明上河圖》中的花攤

《夢梁錄》記載:「仲春十五為花朝節,浙間風俗,以為春序正中,百花爭放之時,最堪游賞。」

洛陽名都,牡丹盛放,各地的「萬花會」,男女老幼其樂融融。歐陽修在《洛陽牡丹記》中寫道:「洛陽之俗,大抵好花,春時,城中無貴賤皆插花。」

人物圖冊

宋人喜歡在家中放一瓶鮮花點綴生活,高超的插花技藝油然而生。

除了載花盆景,插花貢酒,還在鬢髮上插朵大花(簪花),招搖過市,讓自己化身為一朵花,在春天裡刷一刷存在感,祈禱自己像花一樣朝氣與美麗。

就連男人最大的樂趣,就是琢磨怎麼穿戴「小花花」。

寡人今天也是萌萌噠

不說遠了,就說宋徽宗,每次出遊回宮,都是「御裹小帽,簪花,乘馬」,就連侍從,也都佩戴花花。

楊萬里詩云:「芍藥牡丹薔薇朵,都向千官帽上開。」在禮儀制度上,何種身份佩戴什麼花,都有明文規定。

「陌上山花無數開,路人爭看翠輦來。」花朝節的萬人空巷,在今人看來簡直難以想像!

二、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花朝節與花神密不可分,花神掌管植物的生長鍾,包括萬物的繁衍。

相傳最早的花神是女夷,《淮南子》記載:「女夷鼓歌以司天和,以長百穀、禽鳥、草木。」

作為花的民族的漢族,並不滿足於此,憑藉腦洞大開,創造了十二月花神,掌管每個月令花卉的才子佳人被封為花神,以美女形象居多,如豐潤的楊貴妃被封為二月牡丹花神,浣妙的西施被封為六月菡萏花神,王昭君因遠嫁匈奴時帶了枝茶花而被封為十一月山茶花花神。

美男子也不例外,據說,正月的花神是柳夢梅,就是《牡丹亭》里那位讓杜麗娘生生死死的翩翩佳公子!宋代六郎楊延昭,戍邊二十年,抵禦遼寇之於桃木符驅逐凶禍,故封為三月桃花花神。

而花農,則對花神情有獨鍾。

花農趁著芳菲未盡,農夫攤曬各類種子,儘可能多地湊齊「百樣種子」,祈禱豐收:須晴日,五穀豐登好兆頭。花農在花神廟裡祭祀,祈求花神護佑,風調雨順,百花齊放。夜幕降臨,人們還會提著各具特色的花神燈巡遊在花神廟周圍,直到興意闌珊。

春江花朝秋月夜

 琵琶行

華語群星 

00:00/04:23

想起十多年前,阿牛的一首流行歌「暖暖的春風迎面吹,桃花多多開。枝頭鳥兒成雙對,情人心花開。」

桃花朵朵開

 桃花朵朵開

阿牛 

00:00/03:30

1

2

3

4

5

6

不錯的,唐宋時期的文人墨客好雅集,郊遊雅宴。少女們在花魁樹下擺設宴席,以紅裙作宴幄,圈出一方屬於少女心的半畝方塘,在亭邊流水邊煮茶對飲,銜觴賦詩,肆無忌憚地談笑風生,抽花簽、鬥百草、飛花令,「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春風拂過,「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並醉倒於花下,真夠風雅!

白族人民在農曆二月十四舉行「春會」,家家戶戶門前用盆栽花卉搭建成「花山」,形成一條「花街」,大理古城的居民穿著節日的盛裝,走出家門,串街走巷,欣賞花景。

壯族把花朝稱為「百花仙子節」,青年男女齊聚平壩,在木棉樹林里遙相對歌,嗨起了拋繡球的遊戲。日落西山紅霞飛,拾到繡球的人們把繡球掛到花仙子所住的木棉樹上,祈求愛情花開,永結同心。「像晶瑩的浪花,盛開在他的心海。是淡淡的青春,純純的愛。」

陪伴是長情的告白,給花朝節平添了幾分甘霖,這種感覺如沐春風,給心靈一個有所皈依的港灣。

三、春事闌珊芳草歇,落紅處處聞啼鴂

「勝地不常,盛筵難再;蘭亭已矣,梓澤丘墟。」

時至今日,花朝節盛名不再,人們依然趁著春光明媚,出門踏青,那一簇簇的花開,正是人間的三月,濕潤中瀰漫著呢喃,綻放中略帶著羞澀,無不牽動著人們的美學神經。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和相愛的人攜手同賞春光,豈不是一種良辰美景嗎?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還記得嗎?我們初中語文課本學過袁宏道的《滿井遊記》中提到「花朝節後,余寒猶厲」,花期短暫,花神的生日轉瞬即逝。好花不常開,好景不常在,我們珍惜的,是人常在!

花朝雨夕

 花朝雨夕

Chris 

00:00/04:30

春寒淺,料峭減,巴渝大地的花花們都睡醒了。歌樂山上的臘梅凋落,嘉陵江畔的李花初綻放,江北嘴的玉蘭白得奪目,華嚴寺的杏花期待雨水的來臨,文化宮的海棠已經歷了一場晨霧濃濃。巴渝春天的萬物,有靈且美!

重慶大學生花朝節剪影

攝影:經緯

此值花朝節之際,願你不負春光不負卿,不負時光不負己,與子同袍,沐浴春風,重溫「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的愜意。

跟我走吧,天亮就出發,不到自然,焉知春色如許?給你一個正確的花朝節打開方式,不做宅男宅女,「忙趁東風放紙鳶」,在花開爛漫的春日筵席里酣眠、沉醉、品茗,聽花開的聲音,讀悲喜交集的天地,和春天來一場說走就走的邂逅!

花朝  花朝  民國 舒曼殊

 國學唱歌集——中國節日之記憶

於文華 

00:00/03:18

春光無限好,一起去旅遊

向上滑動,送你一片明媚的春光

今夜花朝,

來宵寒食,

後日清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和珅和馬雲相比,誰更有錢?放在今天,和珅的身家排名世界第幾?
囈語金庸之武俠篇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