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石橋板上的馬蹄印,二千年來為何還在?

石橋板上的馬蹄印,二千年來為何還在?

在古城新野有一座小橋是老百姓攔轡挽留三國名將關雲長的地方,後來就叫攔馬橋。靠東邊的的兩塊石板上還上留有關羽的馬蹄印呢,夏天暴雨過後,天上出現彩虹時,看得清清楚楚。

東漢末年,劉、關、張三兄弟駐守新野請出諸葛亮後,局面就改觀了。博望一戰軍威大振。諸葛亮籌劃有方,用人得當,勵精圖治,文修武備。招撫回來的百姓積極墾荒使經濟很快得到恢復,百姓過上了安定日子,心裡自然感激他們。

關雲長熟讀《春秋》性情耿直,劉備和諸葛亮讓他負責招募操練新兵,兼管興修水利。關雲長聽了大哥和軍師的吩咐,就騎上赤兔馬在境內察看地形,熟悉水勢,入衙翻閱縣誌,下鄉請教老農,最後決定在城北挖一道灌溉渠,與白河相通,旱時灌溉,澇時溢洪。這個決定得到劉備和諸葛亮地支持和讚揚。冬天農閑,關羽親率兵民,深入一線肩挑鍬鑿地幹起來。關羽有著濃厚的民本思想,多年奔波,居無定所,也想建設一個可靠的根據地,故和兵民一道親臨現場,冒著嚴寒往來督察,不辭勞苦。劉備每次派前來犒勞,關羽都把犒勞品賞給眾人,與官兵,百姓同吃同住。工程進展很快僅用一個冬春就全部竣工了。

竣工試水那天,從村莊到縣城,萬人空巷扶老攜幼,前往觀看,眾百姓一來是開開眼界,二來也想趁機瞻仰一下關將軍的丰姿。人們對有關這位漢壽亭侯的英雄故事早有所聞,今天是要看看這位過五關斬六將的蓋世英雄!。正午時分,關羽身著綠袍威風凜凜,親自提閘,鞭炮齊鳴,但見河水奔騰而出,獨如千條玉龍,乘風舞動;又如萬尾白魚,豉鰭南下;兩岸民眾同聲歡呼聲振數里。從此良田千頃旱魅不祟,多年水患一朝根除百姓咋能不衷心擁戴關羽呢?

但好景不長,劉備對新野的治理,引起曹操的忌恨,他決不允許自己的心腹之患在這裡養精蓄銳,長成羽翼,於是就統率大軍殺奔而來。新野畢競地小兵微無法阻擋曹操的大舉進攻。劉備諸葛亮被迫決定放棄新野暫避鋒芒,退至樊城待圖愎灰。 消息傳出後,百姓哪裡割捨得下;便自行提著飯食、茶水到通衢大道列隊相送。等到關羽緩轡走上北門外小石橋時,眾百姓競是淚流如柱,長跪不起。他們想起關羽對自己家鄉的文治武功,治理河流和百姓過的太平曰子,哪裡肯放將軍遠去!眾百姓紛上前攔住赤兔馬,苦苦挽留說不盡的往事,道不完的將來,有的要關羽吃點食品,有的要把趕製的吉祥圖徽送給二將軍。

眾望殷殷,一片至誠,感動得赤兔馬也在橋上愴然踏步,結果石板上就留下了深深的蹄印。因為哪馬是匹寶馬,一踏一蹬很有份量,所以二千年來馬蹄印還仍然隱約可見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國 的精彩文章:

《三國機密之潛龍在淵》十大美圖震撼出爐
日本戰國第一猛將和中國三國第一猛將身高對比

TAG:三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