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QC35與1000X的體驗對比 就在飛機上

QC35與1000X的體驗對比 就在飛機上

BOSE和索尼,如果說他們都有什麼共同點的話,就是常被大家成為黑科技廠商。BOSE最擅長的就是在小體積空間營造清晰不失真的大聲量,同時也是降噪耳機的鼻祖。而索尼則擅長在最小空間內集成最多的功能。

現在索尼在前幾年高調進入BOSE最擅長的領域——降噪耳機。於是兩家黑科技品牌就開始正面的交鋒。

主動降噪耳機在最初是源於BOSE的創始Amar G Bose先生忍受不了飛機上的噪音而研發出來的,所以從一開始降噪耳機的用途就是在飛機上用。

BOSE QC35 II以及索尼WH-1000XM2的都是頭戴式降噪耳機,也就是我們體驗的主角。

測試場景,我們選擇在往返上海和廣州之間的飛機上對比了兩款耳機的降噪性能。

在測試前我們還是要先介紹一下這2個耳機。

BOSE QC35 II和WH-1000M2從型號上看都屬第二代,是原有QC35和WH-1000X的小改款產品。

QC35II在原有基礎上增加了一個控制降噪效果的物理按鍵同時調整了聲音三頻表現,而WH-1000XM2則增加了自動對環境以及佩戴進行降噪優化的功能以及APP支持。

兩款耳機的外觀都不算搶眼,但用料上,兩個耳機都有花心思。QC35II 引入了高端賽車座椅中常用的面料Alcatana,用於頭梁的緩衝面料。而WH-1000X則在外殼上蒙上了一層人造皮革,其中右邊的外殼支持觸摸控制。

我們先直接從體驗上來說吧。基本上上海與廣州之間的飛行時間為2小時,算上登機和落地前後最少也有2個半小時之多。我分別各戴著用一個小時。

舒適:

我先戴著索尼的WH-1000X,第一感覺是耳機重量比較重,耳壓也很明顯。基本上戴著半小時就已經開始累了。另外,WH-1000X的操控並不算方便,電源與降噪按鍵並排放置對盲操並不友好。不過觸控面板控制音量和切換曲目的體驗非常棒,基本沒有識別錯誤的情況,人造皮革的面板觸感也很舒服。

而QC35II在重量上不僅比WH-1000XM2要輕,耳壓也非常輕。戴在頭上所感受到的壓力也比WH-1000X小很多。至少可以佩戴一個半小時耳朵也不覺疲勞。QC35II簡潔而明晰的操控面板基本不會有誤操作的機會。

降噪能力:

在飛機開始平穩飛行後,我們對比了兩個耳機對機艙內噪音的降噪能力。然後發現兩隻耳機對於飛機引擎的噪音消除屬於同等級水準,基本上就只剩下一些比較高頻的空氣聲,而中低頻的震動都基本沒有了。

不過WH-1000XM2對人聲的消除會比QC35II更多一點,其實這意味著索尼在演算法上會將稍高頻段的聲音都過濾掉,從安全的角度來講這其實並不太好。

如果在飛機上還好,但在日常生活中,過濾掉更高頻率或許會帶來更安靜的體驗,但實際如果是在通勤過程中使用其實也是蠻危險的。儘管索尼有針對這種行走模式的降噪自適應系統,但消費者是否願意從更安靜的降噪切換到更弱的降噪呢?

最後我的個人體驗感受就是,如果一定要在QC35II和WH-1000X之間選的話,我應該會有線考慮QC35II。誠然WH-1000XM2能把人聲都去除掉一部分,但長時間的飛行過程中,舒適度可能是我更加需要考慮的問題,這一點上QC35II的人體工學顯然做得更優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外設上癮 的精彩文章:

給自己的新年禮物——BOSE QC30
身處都市怎麼隔絕煩囂?降噪,這副耳機是認真的

TAG:外設上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