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兒童醫療需求迫切的背後原因解析!

兒童醫療需求迫切的背後原因解析!

醫訊 |病例| 經營

全文共1384字,閱讀需要9分鐘

導語

「金眼科、銀外科、馬馬虎虎婦產科、千萬別干小兒科」,這句在醫生圈裡流行多年的調侃或許也是兒科的一個寫照。

「到兒童醫院工作的藥師,沒有經過任何兒科的培訓,如何監督兒童臨床用藥?」

原北京市衛生局局長、中國醫師協會兒科醫師分會名譽會長朱宗涵這樣問?

3月23日,在南京醫科大學舉行的兒科醫學院發展研討會上,多位專家認為,我國兒科醫生長期緊缺的背後,是對兒童醫學的漠視

恢復兒科院系,不是簡單地多培養幾個學生,而是要在生命科學基礎上重新規劃發展兒童醫學。

GIF

兒科醫生究竟有多緊缺?

《2015年中國衛生統計年鑒》公布的數據顯示,近5年來,我國兒科醫生總數從10.5萬下降到10萬,平均每1000名兒童只有0.43位兒科醫生

與全國平均每千人配備2.06名醫師水平相比相去甚遠,有人測算過,幾年前,我國的兒科醫生缺口就有20萬。

「兒科醫師缺乏,兒科診療尺度缺乏,兒科醫療機構缺乏。」

說到底還是對兒童醫學的不重視

舉例說

教育部撤消兒科專業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也沒有兒科方向,甚至院士選拔中也難覓兒科人才,在醫學院校內部兒科同樣也沒有話語權。

2016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會議,首次提出涉及兒童關愛的改革措施。

同年,國家支持南京醫科大學等8所高校舉辦兒科學本科專業。朱宗涵表示,恢復兒科院系不是多培養幾個學生的問題

而是要在生命科學、發育生物學基礎上重新構建兒童醫學的學術發展,培養高質量的兒科醫生。

「兒童醫學與成人醫學最大的不同是,成人醫學(研究的)是成熟走向衰老,兒童是從一個胚胎髮育為一個生命體,發育是兒童醫學的關鍵詞,它給臨床醫學帶來了新挑戰。」

兒科是一門綜合性基礎學科,包括內科、外科、五官,甚至兒科的影像、麻醉、病理等,都與成人不一樣,需要專門研究。

「比如,兒童吃藥不是成人劑量的1/2或1/3就可以解決」

兒童病症的治療不是按成人比例縮小,兒童在發育過程中,生理解剖特點與成人完全不同。

0—3歲、0—6歲、14歲以下,都有不同的階段性特徵,直到14歲以上才接近成人。

「要讓兒科醫生掌握兒童在發育過程中不同階段的特點,才能為患者提供更好的診療。」

在全面放開兩孩政策後,兒科醫療和保健需求將更加迫切。

2016年,國家衛計委提出力爭2020年兒科醫師達14萬人以上;教育部提出力爭2020年每省至少1所高校開辦兒科本科專業。

但是遠水解不了近渴,「一名本科生在校學習5年,畢業後規劃培訓3年,成長為一名成熟的內科醫生至少還要5年,而成為外科醫生則要8—10年。」

丨作者: 診所老闆之家

精選

THEBEST

們最懂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民康診所管理平台 的精彩文章:

村醫「雷鋒日」的苦惱:病人求診上門去還是不去?

TAG:民康診所管理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