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清明節為何又叫寒食節?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

清明節為何又叫寒食節?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

清明節為何又叫寒食節?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

-

"四海同寒食,千秋為一人" 。清明為何又叫寒食節?

-

是的,清明前一日,是傳統的漢民族節日:

寒食節。

寒食節亦稱「禁煙節」等,在夏曆冬至後一百零五日,清明節前一二日。

該節日前後綿延兩千餘年了,曾被稱為民間第一大祭日。

後來因為寒食和清明離的較近,所以人們把寒食和清明合在一起只過清明節。

主要習俗:

禁煙火,只吃冷食;祭掃、踏青、鞦韆、蹴鞠、牽勾、斗卵等風俗。

寒食節是漢族傳統節日中惟一以飲食習俗來命名的節日。

-

清明節為何又叫寒食節?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

小一時空 編輯整理。圖片和史料源自網路

-

相傳,春秋時晉文公為紀念介子推,禁火寒食,以寄哀思,寒食節由此得名。

關於「子推綿山焚身」的故事,唐代詩人盧象《寒食》詩云:

子推言避世,山火遂焚身。

四海同寒食,千秋為一人。

-

相傳此俗源於紀念春秋時晉國介子推。

當時介之推與晉文公重耳流亡列國,割股(即大腿)肉供文公充饑。

文公復國後,子推不求利祿,與母歸隱綿山。

文公焚山以求之,子推堅決不出山,和他的母親一起抱樹而死。

晉文公見狀,慟哭。

裝殮時,從樹洞里發現一血書,上寫道:

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

為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將這一天定為寒食節,以寄哀思,後相沿成俗。

......

第二年晉文公率眾臣登山祭奠,發現老柳樹死而復活,便賜老柳樹為」清明柳「,並曉諭天下,把寒食節的後一天定為清明節。

-

清明節為何又叫寒食節?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

小一時空 編輯整理。圖片史料源自網路

-

寒食節的主要習俗:

禁煙冷食:家家禁止生火,都吃冷食。

寒食食品種類繁多,包括寒食粥、寒食麵、寒食漿、青精飯及餳等。現在一些地方都有清明寒食的美味:鬆軟味美的子推蒸餅、餡料豐富的清明果、油綠如玉的青團、米香撲鼻的烏稔飯…等等。

拜掃祭祖

一家或一族人同到先祖墳地,致祭、添土、掛紙錢。古時候還有將祭品「子推燕、蛇盤兔」撒於墳頂滾下,用柳枝或疙針穿起,置於房中高處,意沾先祖德澤的習俗。

寒食踏青、插柳、鞦韆等習俗

柳為寒食節象徵之物,原為懷念介之推追求政治清明之意。

南北朝《荊楚歲時記》就有「江淮間寒食日,家家折柳插門」的記載。

民間還有「清明(寒食)不戴柳,紅顏成白首」之說。

宋·李之彥《東谷所見》載:「拜掃了事,而後與兄弟、妻子、親戚、契交放情地遊覽,盡歡而歸」。此謂『踏青』。

宋代宰相文彥博詩《寒食日過龍門》雲 「橋邊楊柳垂青線,林立鞦韆挂彩繩。」

此外,寒食節時期還有詠詩,賜宴、賞花、鬥雞、牽鉤(拔河)、放風箏、鬥百草、等許多活動。

清明節為何又叫寒食節?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

(頭條號 :小一時空 編輯整理。圖片和史料源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一時空 的精彩文章:

經典詠流傳:楊洪基老師演繹了這首男生們特別喜歡的詠史詩詞…
花花世界:羊蹄甲、紅花羊蹄甲和洋紫荊怎麼區別?

TAG:小一時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