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英國招募的華人僱傭軍為什麼戰場表現比清朝最強的正規軍還好?

英國招募的華人僱傭軍為什麼戰場表現比清朝最強的正規軍還好?

我們絲毫沒有理會頭頂上呼嘯而過的子彈,排槍射擊非常有效,命中率很高。非常幸運的是,敵方持有許多種不同顏色、不同形狀的旗幟,這有助於我方準確的選取射擊目標。這些士兵們表現得完全像一個老兵……而且他們的群射技術非常好,槍槍命中目標,冷靜得如同在打靶場練習射擊時一樣。

——《與中國軍團在一起的活躍日子》,華勇營第二連連長[英]巴恩斯中尉著,1902年出版於倫敦。


他們經常用的隊形是在散開後的一隊中揮舞大旗開火,開火為隨意射擊,並沒有一齊射擊……也許是不善於射擊,也許是不善於測量距離,也許是時間與演習在射擊上有很大的差異,其子彈多從頭上通過,達到很遠的距離……淮軍所部,只有聶士成所部有堅定射擊到底的勇氣,但是當我軍在付出不大的傷亡(因為他們射擊技術的拙劣),逼近並且亮出刺刀的時候,清軍每次都轉入崩潰,無一例外。

——《血證:甲午戰爭親歷記》,[日]鬼井茲明著,高永學、孫常信譯,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

這裡需要提煉幾個關鍵詞:

1,排槍;

2,命中率;

3,精神狀態。

如果不特彆強調,誰能相信這是相隔5年,對於兩支「中國人」組成軍隊的評價?

事實上,前者是庚子國變期間,受雇於英國的「中國軍團」,也稱「華勇營」的在天津東局子攻防戰中的表現,後者則是清軍最精銳的主力淮軍在日本對手眼中的形象。

英國招募的華人僱傭軍為什麼戰場表現比清朝最強的正規軍還好?

華勇營堪稱「豪華」的軍營

更奇怪的還不止如此。

1898年11月,英國印度兵團的鮑爾·漢密爾頓少校被提升為中校,帶著2名中文翻譯和1名德文翻譯到威海衛招募士兵,最初的計劃只是在威海衛這個人眼稀少的地區招募編製為1000人的華勇營。

不久後,他的「軍團」的副指揮官布魯斯少校和皇家步兵營的4名軍官和6名中士也來到了威海衛,而他們的招募工作卻遠沒有計劃中的順利,當地的中國官府和士紳都在阻礙本地的小夥子應募,最少的時候,一天只有4個人應募。

最終,英國人決定將招募範圍擴大到山東全省、直隸和東北地區,並由單純招募農民擴大到清軍退伍官兵,應徵者才多了起來,換句話說,華勇營的兵員之中本身就包括了當年曾參加甲午戰爭的清軍士兵。

然而,同一群人,在當了「漢奸」之後反而更加具有軍人素質,這難道不是對某些人迷信的「精神原子彈」理論最大的反諷嗎?

英國招募的華人僱傭軍為什麼戰場表現比清朝最強的正規軍還好?

華勇營的士兵

現實是,近代的軍隊可能是最需要「講專業」的組織系統了,在這一點上,英國人作為老牌的殖民者,實在是擁有旁人難以比擬的經驗。

1899年,擁有7個連,534名官兵的「華勇營」正式成立。

這支軍隊的所有軍官和士官都是英國人,但他們都會說簡單的中文,對「中國人的內在性格和等級觀念」都有所了解,更重要的是,他們「自華勇營創立之日起就和士兵在一起,在招募到第一個新兵前就已經抵達威海衛。」

也正是這群軍官,他們對華勇營採取與英國軍隊一樣的訓練,同時,「和士兵生活在一起,並像在英國訓練軍士一樣對他們進行一對一的教導,不管在訓練場還是在軍營地,他們無時無刻不保持著與士兵的交流和溝通」。

英國招募的華人僱傭軍為什麼戰場表現比清朝最強的正規軍還好?

華勇營的英國軍官

英國隨軍記者阿諾德·亨利·薩維奇·蘭道爾在《中國與八國聯軍》里這樣評價華勇營的訓練結果:

士兵們每天訓練達四、五個小時,軍事素質迅速提升,尤其六百碼(548.64米)射擊成績十分優秀。所以帶兵軍官對他們讚不絕口:「他們非常遵守紀律,而且十分自律;他們非常強壯,而且十分堅忍;而且,他們個個都是射擊高手,幾乎環環擊中。」

只不過非常令人憤慨的就是,這些軍事素質上佳的士兵,僅僅在一年後,就將他們的槍口指向了自己本國的政府軍,並作為英軍的「唯一代表」,換上了英國軍裝,發起了對天津城的攻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