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俄羅斯終於「以牙還牙」,驅逐外交官到底是種什麼操作

俄羅斯終於「以牙還牙」,驅逐外交官到底是種什麼操作

文/楊升

俄羅斯由於被指控在英國「毒殺」一名雙面間諜及其女兒,遭遇了西方國家「群毆式」驅逐外交官,目前為止,已經有27個國家加入了英國發起的驅逐俄羅斯外交官行動,至少151名俄羅斯外交官會從世界各地打包回家。

以牙還牙,3月30日,俄羅斯外交部宣布,將按照數量對等原則驅逐23國駐俄外交官。

驅逐外交官是一種相當常見的外交手段,它被用於表達對一個國家的不滿。這種不滿基本來源於該國外交人員在自己國家從事違法行動,損害本國利益。歷史上各國被驅逐過的外交官不計其數,俄羅斯及其前身蘇聯是這方面的新聞的熟面孔,其次是以色列和朝鮮,日本外交人員也被中國驅逐過,美國英國等西方國家的外交官也常被驅逐,多半是因為俄羅斯或蘇聯對其進行對等報復。

就此次事件來看,主要衝突方是英俄兩國,英國到目前為止都沒有確鑿證據,連首相在國會說的都是「非常可能」(very likely)是俄羅斯乾的,也沒有走什麼司法程序,所有指控源於現場發現的毒素,以及對作案動機的解釋,但即便如此,英國依然成功發揮了外交攻勢,帶領幾乎整個西方世界驅逐俄羅斯外交官。

那麼這種情況下驅逐外交官合法嗎?根據各國在1961年通過的《維也納外交關係公約》,一個主權國家可以在不給予解釋的情況下隨時宣布他國外交官為「不受歡迎的人」並將其驅逐。沒錯,就是這麼任性,這個規定對大家都是公平的,因為一旦一方這麼做了,另一方也可以對等報復。當然,通常都會給一個解釋讓自己的行為增添合理性,最常見的解釋就是對方「從事間諜行為」。

外交官這個群體身份特殊,是各國對他國進行不可描述行為的理想人群,因為根據《維也納外交關係公約》,外交官在他國享受豁免權,其所在的國家不允許將外交官加以逮捕、扣留或審問,若該外交官有犯罪等行為,只能將其驅逐出境。外交官在進出國界時不受海關搜查,也不必交關稅,並於其駐在地享有治外法權。

所以就算外交人員幹壞事被駐在國發現,他們也沒有什麼人身危險,這比沒有外交身份的情報人員要安全得多。當然,不是所有的外交人員都是間諜,也不是所有的間諜都有外交身份,根據身份的不同,專業技能的不同,他們所執行的任務也會有差異。但外交人員是能見度最高的,國與國之間互相掌握外交官名單,可以指名道姓地進行驅逐,並讓媒體報道形成輿論效應。

《yes,Prime Minister》截圖

為什麼總是俄羅斯?

俄羅斯和其前身蘇聯是被進行這種操作的常客。在各大搜索引擎上搜一搜「驅逐外交官」,幾乎每一頁每一條都跟俄羅斯有關。在英國,驅逐俄國外交官幾乎成為了一個梗,英國有一部著名的政治喜劇叫做《是!首相》(Yes, Prime Minister),其中有一集是英國首相由於國內問題被媒體窮追猛打,內閣秘書建議其通過驅逐76名蘇聯外交官來轉移媒體注意力,然後首相在焦頭爛額的情況下,毅然決然地選擇犧牲外交保內政。

這個劇情是用來諷刺英國政客為了轉移國內注意力甩鍋給蘇聯,而事實上蘇聯以及今天的俄羅斯確實是西方國家最理想的背鍋俠。因為西方根本就沒有修復對俄關係的主觀能動性和客觀必要。就算一直和俄羅斯懟來懟去也不影響國內發展,所以他們非常願意犧牲對俄關係來解國內的套。筆者的英國同學曾經開過一個玩笑,他說英國即便有時去修復對俄關係,也是為了以後拿來甩鍋用的。

回顧一下歷史案例,大部分俄外交官被逐都和英美有關。比較近的一回是在奧巴馬時代末期。2016年12月29日,白宮正式就黑客干擾美國大選對俄羅斯發起制裁,原因是俄羅斯黑客襲擊美國以及干涉美國大選。奧巴馬簽署總統行政令,關閉了位於馬里蘭州和紐約州的兩處俄羅斯外交活動場所,並下令讓35位俄羅斯情報相關人員在72小時內離開美國。

普京當時還沉得出氣,並沒有對等報復,因為怕傷害到和新上任總統特朗普的關係。然而,特朗普這回驅逐了60個俄外交官,佔了各國驅逐總和最大的比例。動機何在呢?很明顯,因為「通俄門」,特朗普希望用行動否定這種指控。普京一年多以前沒有對等報復的好意全被忘光了。

比較遠的就要追溯到冷戰了,英俄關係史上最大的一回是1971年英國一次性驅逐了90名蘇聯外交官,並禁止15名蘇聯官員進入英國,理由還是間諜行為,是由一名克格勃高級官員叛逃引發的。當初蘇聯在英國有550名外交官,這一下子就趕走了將近六分之一。

英國驅逐蘇聯幾乎每一次都跟克格勃方面有人叛逃有關,一叛逃就遷出一條線或者一個間諜網,於是就點名驅逐。英國此番驅逐23人,上一次超過這個數字的案例是在1985年,雙方互相驅逐31人,就是因為克格勃有人變節。當時冷戰末期,雙方關係趨於緩和,但依然出了這種幺蛾子。

誰也不無辜

此次在英俄外交衝突令人難以理解。這一回英方沒有提供直接證據,也沒有俄方人員出現叛逃提供直接證據,只是由於投毒是在公共場所,並危害到了普通民眾,英國可以借著公憤,用「非常可能」作為理由來驅逐外交官,這種案例還是很少見的。

整個故事就是一個負責刺殺任務的專業特工,選擇一種可核查並有高度指向性的軍用毒素去執行任務,最後人沒直接毒死,還捅了簍子,給對方留了把柄……這怎麼看都像是一口為俄羅斯做出來的鍋,除非俄方內部出了問題,出現了極其業餘的操作方式,要麼就是俄羅斯已經窮到不得不僱傭業餘人員執行任務了。

此外,並不是只有蘇聯和普京才拉仇恨,即便在俄羅斯和西方關係較好的葉利欽時代,1996年,英國一樣和俄羅斯鬧過驅逐外交官的事。只不過那次是反過來,俄羅斯破獲了一個英國在俄羅斯的間諜網,率先驅逐了四名英國外交官,英國作為對等報復驅逐了同樣數量的俄外交官。

間諜行為是這個世界上各國之間不可或缺的一種互相了解信息的手段,大多數時候互相理解,只要不觸及核心關鍵情報,很多時候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你給我知道一些,我也會給你知道一些,和諧共處,互通有無,或者就是「養魚」,等有價值的時候再撈起來。可是一旦出現殺人這種事,就會導致緊張。

歷史上這樣的案例很多,除了俄羅斯,比較面熟的就是以色列,它雖然不是大國,但是國家處境長期是不安全的,在情報工作上的投入很大,行為方式既專業又比較出格。即便是西方國家,也沒少驅逐以色列的外交官。英國和澳大利亞在2010年就驅逐過以色列外交官,但原因是發現以色列特工入境迪拜刺殺哈馬斯指揮官時用過偽造的英國和澳大利亞護照。

值得一提的還有兩蔣時代的台灣當局,行事風格是相當毒辣。建國初期大陸黨和國家領導人在出訪時不止一次遭受過國民黨特務的襲擊,所幸我隱蔽戰線的同志們道高一丈,他們沒有一次得逞。

「克什米爾公主號」事件後,國民黨台灣當局的情報人員被港英政府大規模驅逐,使得大陸方面在香港的地下工作獲得了壓倒性優勢,台灣當局可謂偷雞不成蝕把米。蔣經國時代的1984年,台灣當局竟然還敢去美國僱傭黑道分子刺殺筆名為「江南」的劉宜良,也就是著名的「江南案」,一度導致其與美國關係緊張。

驅逐外交官會有什麼影響?

這種操作帶來的實際影響其實相當有限,頂多就是打擊一下對方在自己地盤上長期經營的情報網,大多數的驅逐外交官案例不會直接導致召回大使或者降低外交級別。在今天,它更大的價值在於輿論宣傳。這回英國通過要求各國參與制裁彰顯了一定的國際聲望以及西方國家面對共同威脅的團結。

除了美國政府為了解套「通俄門」一口氣轟走60個,其他大多數都是象徵性站隊。有意思的是日本作為G7成員,並沒有加入這一輪「群毆」。驅逐外交官還好,但特朗普似乎覺得還不夠,他幹了一件比當事國英國還要狠的事:關閉俄羅斯駐西雅圖總領館。

理由是該領館離美國海軍潛艇基地和波音公司的工廠太近,但是這也會給美國民眾帶來一定的不便。這意味著西海岸的美國人如果想去俄羅斯,他們就要飛去俄國駐休斯頓總領館或者在華盛頓的大使館辦理簽證。

大多數外交官的作用簡單的說就是:有問題的時候解決問題,沒問題的時候促進交流。如果大規模的相互驅逐外交人員,會導致當兩國有問題時缺乏解決渠道,而沒問題的時候缺少交流,也就是說互派外交官數量減少會導致兩國關係好也好不起來,壞卻有可能更壞。俄羅斯和西方的關係史就是最好的例子。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台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觀察者網國際頻道 的精彩文章:

說了這麼久的驅逐外交官,這到底是種什麼操作?
英媒憂全球貿易體系瀕臨解體,盼中國當「救世主」

TAG:觀察者網國際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