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孩子有差異,父母有高低

孩子有差異,父母有高低

教育,永遠面向未來,而父母是孩子最寶貴的教育資源。

從認知角度來說,父母是分層次的:

第一層級是物質型父母:捨得為孩子花錢,以為食物充足孩子就會自然長大。

第二層級是道德型父母:捨得花時間,對孩子貼身保護,生恐孩子學壞。

第三層級是思考型父母:開始考慮教育的目標問題。

第四層級是成長型父母:與孩子一起成長,為了孩子願意提升和完善自己。

第五層級是智慧型父母:鼓勵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

不同的父母成就孩子的不同未來。這種劃分對我們很有參考意義。

孩子是父母的遺傳。遺傳一方面是生物性的基因延續,另一方面是觀念、習慣、經驗的影響和傳承。

想孩子禮貌,父母首先應有教養;想要孩子優秀,父母應該上進。父母的高度和層次決定孩子的前半生,這是很現實的存在。

我們不能只關注孩子的差異而忽略父母的差別。和孩子一起成長,用愛和實際行動影響孩子才是最有效的教育方法。要求和強制只是無能的泄憤,無助於化解孩子成長困境。

第一層級是物質型父母:捨得為孩子花錢,以為食物充足孩子就會自然長大。

爸爸媽媽捨得給孩子花錢,覺得錢就是全部愛的表達。

這一層次的爸爸媽媽完全是不知道教育為何物的,其實是完全沒有把教育孩子當成自己的責任,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的孩子是完全不明白爸爸媽媽的愛是什麼東西的,長大後到底會怎麼樣全憑運氣,要是遇到貴人,點撥他,提醒他,或能成才,但是多數情況下,孩子是成長的很不好的。

第二層級是道德型父母:捨得花時間,對孩子貼身保護,生恐孩子學壞。

爸爸媽媽捨得給孩子花時間,陪在孩子的身邊,見證孩子的成長。

這一層次的爸爸媽媽開始嘗試教育孩子,他們陪伴孩子成長,想著讓孩子好好地長大。可是對於到底應該採用什麼方法非常迷茫。要知道,錯誤的教育方式其實會讓事情變得更加嚴重。

第三層級是思考型父母:開始考慮教育的目標問題。

爸爸媽媽開始思考教育的目標問題:孩子的未來在哪裡?一旦目標可以清晰地確定,爸爸媽媽就有了前進的動力。

這一層次的爸爸媽媽對於想讓孩子變成什麼樣,有了一些認識,有意識的朝著一個方向教育培養自己的孩子。可是,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管你想讓孩子變成什麼樣,都要一點一點來,缺少良好的系統的教育方式,閉門造車是非常容易走偏的。

有個日本孩子在網上分享了父母幫他擺平他叛逆期的的故事。

我老媽的教育,可以說天下無敵辣。

想當初我十幾歲進入叛逆期,第一次對老媽破口大罵:死老太婆!

沒想到老媽心花怒放,奔走去向老爸報喜:咱家兒子終於到叛逆期了,趕緊開PARTY慶祝。

當天家裡煮了象徵吉祥的紅豆飯,還在家門口的郵筒上貼上告示:我家也有叛逆期的兒子辣……少年蠢萌的我,根本玩不過老爸老媽好嗎,叛逆期只好灰溜溜的結束樂。

這算是第三層級的父母,知道孩子的髒話罹罵,並非挑釁自己。所以能夠淡定從容,化解危機。

第四層級是成長型父母:與孩子一起成長,為了孩子願意提升和完善自己。

第四層級的爸爸媽媽為了教育孩子,會關注孩子的問題癥狀及其原因,並且做出反思和改變,從而和孩子一起成為更好的自己。

這樣的父母知道,「你是誰」比要求孩子「成為誰」更重要,言傳身教在教育方面是非常重要的。

「言傳身教」是我們所知的教育孩子最有效的方法,爸爸媽媽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孩子產生影響,孩子從一出生開始就會模仿身邊的人,爸爸媽媽的言傳身教也會給孩子的教育樹立一個非常好的榜樣。換句話說,你想要孩子閱讀,那麼首先你自己就要學會閱讀;你希望孩子禮貌,那麼你自己首先就要有禮貌;你希望孩子勤奮,那麼你自己首先就要勤奮。

島國還有位母親,正讀高中的女兒到了叛逆,無端視生母為仇人,根本不和母親說話。有一次,母親的膝蓋被剪刀扎到,疼得哇哇慘叫,女兒卻在一邊拍手叫好,哈哈大笑。

不是孩子天性冷血,不盼母親得好。而是孩子面臨成長危機,一定要冷靜,找到化解孩子心理危患的辦法。

這位母親自己包紮好膝蓋,認真考慮如何幫助女兒。

她找到個奇怪的辦法——把女兒每天上學要帶的盒飯,拼成奇趣的花樣,有文字,有圖案,以此與女兒溝通。

開始,女兒毫無反應。

但慢慢的,女兒開始習慣這種溝通方式,對母親的訊息有了回應。

到了母親四十歲生日那天,女兒用打工積攢的錢,送給母親一隻平底鍋。

高中畢業典禮後,長時期冷漠的女兒終於說話了:媽媽每天認認真真的給我做卡通盒飯,我心裡其實充滿了感激。感謝媽媽為我做過的所有事情,我也想成為像她那樣的人。

這是第四層級的母親,有耐心,願意陪孩子一起成長。

第五層級是智慧型父母:鼓勵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

爸爸媽媽真正認識到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發現「我是誰」比「成為誰」更重要,爸爸媽媽幫助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也以身作則支持孩子成為真正的自己。

「不到則改之,到則加勉」,想要達到第四種境界的父母還需要落到實處,在生活中為孩子做好榜樣,成為孩子人生的「指明燈」!

一位父親曾在網上分享幫助女兒走出叛逆和早戀、成績飆降的經歷。

事情發生以後,這位父親思考了很久,他意識到一件事:孩子的早戀,不是個道德問題。而是孩子心靈空茫,見識不夠。

於是他決定請假帶女兒外出旅遊。

請假,無疑耽誤女兒學業,可父親考慮的是:設若女兒患上絕症,學習成績什麼的,還有意義嗎?雖然女兒現在身體健康,但心智明顯出了問題。必須修復孩子的心智,才能讓女兒的人生,走出足夠遠的距離。

他帶著女兒,走了幾處名勝古迹、遊歷了幾座高等學府、拜訪了幾個事業有成的朋友。10天之後,女兒回到學校,再看最初那個曾讓她痴迷,甚至不惜與父母決裂的男孩,原來的感覺,竟蕩然無存。

她曾以為對方就是整個世界,現在她看到了世界才知道迷住自己的,不過是卑微與淺陋。

這位父親已經接近第五層級,他知道問題的本質所在,幫助女兒尋找自我,給孩子一個遼遠無垠的未來。

認知停滯的父母,不肯理解孩子;面對孩子成長的困境,他們選擇把問題簡化為道德判斷。

棍棒和冷漠下也能出孝子和優秀人物。錯誤的教育方式沒有毀掉孩子,多半是出於孩子努力與僥倖,並非是錯誤教育多麼合理。

道德是低維的,只有對錯與是非。而解決問題,需要智慧,而這恰恰是低認知父母的軟肋死穴。

父母必須與孩子共同成長,否則我們自己都可能成為孩子的成長障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學媽小百科 的精彩文章:

紅樓夢的來龍去脈和原著大結局
最高級的成熟:理解和尊重這個世界所有生命

TAG:學媽小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