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對腸易激綜合症病因的一點見解

對腸易激綜合症病因的一點見解

關於對腸易激綜合症病因的一點見解

最近在網上查了一些資料,其中看到一種理論叫「腦腸互動新理論」,是這樣說的:「作為我國消化身心疾病領域的學術帶頭人,xxx教授特別關注腦腸互動理論的最新研究,在處置臨床問題時注重身心同治,雙管齊下,解決了不少消化系統的疑難雜症。

他說:「在臨床上,因焦慮、抑鬱等情緒因素導致的功能性胃腸道疾病患者,占消化科門診量的50%~70%,這部分患者通過常規檢查沒有太大的器質性異常,但是卻飽受腹痛、腹瀉等消化道疼痛影響,久治不愈,嚴重影響生活質量。而腦腸互動神經胃腸病學,有效解決了功能性胃腸病的臨床挑戰,讓這些患者走出苦痛纏身的陰霾,重獲生命和生活的燦爛陽光。」

腦腸互動新理論

胃腸道是除語言、表情以及肢體語言以外最能淋漓盡致表達情緒和情感波動的人體系統器官。在漫長人類進化歷史中,人類早已不自覺地知曉了胃腸功能性疾病與情緒的關係。

xxx舉了個例子,「我們可以從人類表達情感和情緒變化的語言中找到證據。漢語里的互訴衷腸肝腸寸斷都用來準確表達情緒的狀態。又如肚子里的蛔蟲用來描述心靈相通。類似的,英文中也有這樣的短語,如Follow your gut(意思為追隨你的內心)。」

這裡不妨問一下這個我國消化身心疾病領域的學術帶頭人幾個問題:一是這麼嚴謹的學術問題用所謂的漢語里和英文里的形容詞舉例來對其理論做支撐其嚴謹性在哪裡?二是怎麼證明出來的50-70%的胃腸道疾病患者的疾病是由於焦慮、抑鬱等情緒因素導致的?是有實驗數據還是簡單的個人判斷就得出如此結論?這與嚴謹的科學態度相符嗎?隨便就可以下如此結論?既然是緊張焦慮等情緒引起的腸易激綜合症,為什麼得病的只是極少數?為什麼有些人再怎麼緊張焦慮也不會得這個病?比如戰爭年代出生入死的戰士夠緊張的了吧,但也沒聽說得這個病的就特別多!其次,人緊張了會發生各種適應性反應,比如臉紅、出汗、顫抖、心跳加速等等,按你說那這些也應該在緊張過去後成為常態,也成為一種病態?其實,這些都是正常的反應,緊張過去自然就恢復了,這是再正常不過的反應了,我想胃腸道的反應也應該是這種反應,緊張過去了就應該恢復,至於說為什麼不能恢復?為什麼會常年存在?這才是需要深入研究的課題!不能憑經驗就把腸易激的病因歸結為緊張焦慮引起!更重要的證據可以證明這個觀點,比如很多不緊張的人也會有腸易激綜合症,還比如便秘型和腹脹型腸易激綜合症患者你怎麼證明他是由於緊張了就便秘了,緊張了就腹脹了,緊張了就產氣了?還有為什麼腸易激綜合症患者在旅遊、療養、休息、休假、甚至住院時候照樣發作?還有一個重要證據就是很多患者第一次發病並非是在緊張焦慮的情況下發病的,比如我就是在玩耍的時候發病,對於這個情況做何解釋?所以真正的原因沒搞清之前是不應該妄下結論的!這樣只會誤導患者,更嚴重的是使治療方案跑偏。任何病查不清楚,最後都往精神方面套可以說是所謂的「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其實是不負責任的!我還是那個觀點:不應把腸易激綜合症病因歸結到精神方面去,而是有了這個病,精神因素會導致加重。比如一個壩,如果它足夠結實,再大的洪水,他是潰不了的,反之,如果它很不牢靠,再小的洪水,它隨時都會潰泄的,精神因素就像洪水,所以,重要的是把壩築牢。當然在病因未查清之前,這也只是一種經驗判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腸易激IBS剋星 的精彩文章:

TAG:腸易激IBS剋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