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4/3 年度神片《大佛普拉斯》導演黃信堯來紐約 《紐約時報》首席影評人」必看「推薦

4/3 年度神片《大佛普拉斯》導演黃信堯來紐約 《紐約時報》首席影評人」必看「推薦

本文中文重新編輯工作系愛聚紐約原創,未經授權謝絕轉載。轉載請聯繫微信號:hxfjack

叨叨念了一整部《大佛普拉斯》的黃信堯導演終於要來紐約了

你們可以聽到他現場叨叨念了!

快跟小橙橙mark calendar:

New Directors New Films

新導演新電影影展《大佛普拉斯》紐約首映

Tuesday, April 3 8:45 PM

MoMA Titus 2 現代藝術博物館

Wednesday, April 4 6:30 PM

Walter Reade Theater 林肯中心Walter Reade影院

而在影展的《大佛普拉斯》紐約首映之前

沒有Plus的《大佛》

也就是黃信堯入圍台灣金馬獎

並因此受評委鍾孟宏賞識從而獲得拍攝長片機會的短片

和講述五十年後將沉沒的島國

黃式旁白已自成一格的紀錄片《沉沒之島》

會率先在紐約大學Tisch電影系放映

電影學子們摯愛的張真教授會與黃信堯導演展開映後對談

活動時間:Tuesday, April 3, 12:30-3:15pm

地點:721 Broadway, Room 108

*僅對持NYU ID者開放

本次《大佛普拉斯》參展的「新導演 新電影」由紐約電影節主辦方林肯中心電影協會和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合辦,旨在發掘新銳導演,因精準獨到的眼光和僅30部的體量被認為是北美最「精選」的影展之一。無數曾寂寂無名的電影大師,包括侯孝賢、王家衛、諾蘭、斯皮爾伯格、理查德林克萊特、德羅·阿莫多瓦早期皆憑「新導演 新電影」進入主流觀眾視野。

被「新導演 新電影」選片人稱為「風格化又熱鬧的諷刺當代台灣社會階級和腐敗」的《大佛普拉斯》 將進行紐約首映,這是該片繼入圍台灣金馬獎、多倫多電影節、香港金像獎、亞洲電影獎後獲得的又一個重量級影展的認可。

北美影評人紛紛將《大佛普拉斯》列入影展「必看推薦」

「用情緒濃烈的黑色電影式黑白色彩、耀眼乍現的彩色片段和犀利低沉冷幽默的畫外音敘事,黃信堯建構了一個關於階級腐壞崩裂的暗黑諷刺故事。觀者一時既為這個社會的殘酷悵然,又為黃導演流暢俏皮的風格而入迷。」

——《紐約時報》首席影評人A.O.Scott

「片名不是打錯了,它直指某智能手機品牌數碼拍攝技術和黃信堯導演奇異幽默的處女作寒冷黑暗的內核。令人同時感到好笑又毛骨悚然,《大佛普拉斯》用獨特的21世紀視角看待腐敗滋生的後果。」

——影評網站IndieWire影評人David Ehrlich

最近的北美院線上映已令《大佛普拉斯》圈粉無數

「台灣近十年最重要的電影,上一部是《一一》。」

——Look Chi Man,HK01

"期待重塑對電影力量、視野和樂趣的信念的觀眾會大愛《大佛普拉斯》,它做到既挖掘了台灣生活的細節又捕捉普世現代生活的特別,幾乎每個人都可產生共鳴。

——Ken Eisner,Georgia Straight

「《大佛普拉斯》令美國影迷認識了一個他們會無比期待儘快再聽到的新聲。」

——John DeFore,Hollywood Reporter

「一部數碼時代對《後窗》(希區柯克經典懸疑片)的致敬之作。」

——Anita Katz,SF Examiner

「《大佛普拉斯》是一個藝術片,但千萬別因此退避三舍。它只因藝術造詣高而「藝術」,沒有絲毫的沉悶。劇情顛覆所有預想,創造出令人驚喜的懸念…且比想像中還更搞笑。「

——Anthony Kao,Cinema Escapist

「它融合黑色幽默、爆笑台詞和剋制冷靜的生命理念的手法前所未見,至少沒人曾完成得這麼出彩。黑白鏡頭拍攝得非常美,每一幀都值得被掛在牆上……難怪這部片子獲了那麼多獎。」

——Steve Kopian,Unseen Films

「它刷新了黑色電影…就像這一類型中的其它精品一樣,既搞笑又先鋒睿智。」

——Stuart Derdeyn,Vancouver Sun

「常年自視甚高的藝術片里鮮有的幽默,在台灣導演黃信堯的《大佛普拉斯》里令人驚喜地高產。」

——Jordan Cronk,Film Comment

「爆笑又犀利,結合了藝術和娛樂。或許是台灣電影回魂的一整年中最好的作品。」

——Maggie Lee,Variety

「升華為一幅深刻描述人性力量的凄美畫卷。」

——Kamran Ahmed,Next Projection

除了影評人好評如潮,花式打call

北美觀眾也對這部爆笑又言之有物,精彩又有藝術成就的片子愛到不行

甚至迫不及待為了它提前開始總結「年度最佳」片單……

小橙橙看看自己的賬戶,好像沒花過買水軍的預算啊

「為言尚早,但《大佛普拉斯》或許會是今年我看到的最好的電影之一。融合了抨擊時弊、悲劇、懸疑和社會寫實。大讚結局!」

「@Joebendel1說《大佛普拉斯》是2018目前來說最好的電影…這傢伙今年可是既去了聖丹斯電影節也去了Slamdance電影節。」

《大佛普拉斯》是編劇兼導演黃信堯入圍金馬獎最佳影片的短片《大佛》的升級加長版

《大佛》在被評委鍾孟宏導演(《第四張畫》《一路順風》)看到並狂笑了60分鐘(短片只有30分鐘)後,長片計劃就提上日程

剛好趕上「愛瘋」出新款,導演於是給長片取名《大佛普拉斯》,諧音「大佛Plus」

是不是很有「國際觀」

故事講述在台灣南部的小鎮里,官商勾結

一對屌絲好基友--門衛菜頭和拾荒者肚仔

賺不到錢,吃不飽飯,還處處看人臉色

只能每晚一起偷窺海歸老闆Kevin行車記錄儀中的內容娛樂

卻從香艷咸濕的嘿咻嘿咻里 意外發掘關於大佛的駭人秘密

二人的生活從此改變

影片大膽玩轉電影概念

導演與觀眾直接對話討論故事,吐槽團隊

主角們一言不合就打破第四面牆自我調侃

在黑白與彩色、現實與記錄儀小屏幕中游刃轉換

讓觀眾直觀體會

「窮人的世界是黑白的,有錢人的世界是彩色的」

但這種藝術形式的大膽創新

不妨礙它擁有大多數台灣電影、藝術片缺乏的特質

——接地氣

劇情用各種寫實犀利的橋段戳破虛偽

講明不管是「一人一票」的制度

還是分門別派的宗教信仰

乃至主觀抽象的藝術

都一樣「三分靠背景,七分靠作弊」

讓觀眾先會心大笑拍手叫絕

再在驚險刺激的情節里

為主角感同身受的命運捏把冷汗

最終每個人對什麼是「公正」

都會有自己的答案

影迷讚歎這部處女作讓人看到台語版的賈木許融合希區柯克

黃信堯則謙虛表示片中的人物和對話都來源於生活

家境平凡,求學時就做過汽車銷售、工廠工人、地下電台主播並堅持拍攝紀錄片多年的他對社會有入微的觀察

他的作品辛辣調侃社會中各種荒謬和殘酷的現象

折射當代台灣不同階級族群在全球文化角力背景下的生存狀態

除了用大量台語對白,影片還摒棄華語片濫用的西方管弦樂,誠邀客家音樂人林生祥配樂

也正是這種專註自身環境現實,不卑不亢的本土自信

反而超越語境,打動不同文化背景的觀眾

在線觀看《大佛普拉斯》及關注更多最新動態

登錄TheGreatBuddhaPlus.com

點擊二維碼尋找

一起去活動的小夥伴!

圖片來自網路

關於愛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愛聚紐約 的精彩文章:

TAG:愛聚紐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