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為什麼和別人不一樣

我為什麼和別人不一樣

就像人類會思考自己是從哪裡來的一樣,我曾經也被這個問題困擾:我為什麼會喜歡男生?

如果這個問題是別人問我,尤其是對這個群體不了解的人(直男癌、家人...),我肯定會不假思索的回答:當然是基因決定的。同性戀作為的少數社會群體存在這麼多年,而且動物里也有有同性戀現象。時間之長、範圍之廣,而且這麼大的鍋當然要丟給基因背啊。但是當自己日常思考人生時,卻沒有這麼果斷的得出結論了。

01

有種通過食指和無名指長度判斷時不時gay的方法。emmm....你是認真的嗎??

本著工科生的求實的耿直思維,我瀏覽了Alan R. Sanders在《Scientific Reports》(影響因子4+)的2017年12月發布的最新文獻。這位老哥真的是立志於研究同性戀的遺傳基因,記得他2012年就在一個叫《New scientist》的新聞類期刊上發表了同性戀與基因的相關的研究。大致的通過相關分析,同性戀和一些與性有關的基因片段存在相關性,最後猜測該基因可能決定性取向。但是在專業領域,這篇文章在研究方案、樣本容量上都遭到了質疑。也就是說基因決定性取向是沒有實錘的。

大二的時候上過一門課叫《物種起源與生物進化》,那門課講的叫一個玄學,說人很多東西都是基因決定的。有人聰明,是由智商基因決定的;有的人學霸愛學習,是由「抖m」基因決定的;性格是基因決定的;自控力是基因決定的……啥東西都會和基因掛個鉤。所以說有理由相信,雖然沒有找到證據,但同性戀這個東西多多少少是有先天影響的。至於研究就交個各種生物科學家了。

02

高中生物學過:後天形狀是由基因和外環境共同決定的。那我的「外環境」呢。

仔細想想,自己好像從5、6歲開始就和別的男孩子不一樣。大概是體質不好的原因,和女生玩耍(過家家跳皮筋)比較多,和男生一起玩耍的時候也經常是被照顧的那個。上小學之後因為媽媽是小學老師,我在小學讀的還是有點小特權的,感覺總有一個大傘保護著我,自己也慢慢習慣一這種被保護的感覺。

三年級的時候爸爸去出差了,不知道是半年、一年還是兩年,只覺得很久很久。只記得當時晚上和媽媽出去散步總要花上幾毛錢在話吧給爸爸打個電話。那一段時間有時會感到孤單。

五六年級的時候,男孩子們開始討論女孩子的顏值和身材的時候,我內心強烈的表示i don"t care,倒是追逐打鬧時的身體碰撞會引起一陣小興奮。沒錯,我從小學開始就有這種懵懵懂懂的意識了。

知直到初中遇到了喜歡的男孩子,知道了自己是同性戀。我終於認識了自己。

03

現在我和很多人一樣,有著自己的小圈子。和基友閑聊時會發現很多gay的一些相似之處。

一個是安全感:缺乏安全感、時長會感到孤單時就會想想找一個依賴的肩膀,想要找一個和我一樣的男孩子一起肩並肩的往前走。在發現自己和別不一樣的時候,這種安全感的缺失也會變的更加強烈

一個是家庭因素:很多基友的家裡母親比較強勢,很多基友是單親家庭,很多基友父母經常吵架......有聽過一種說法叫,gay一般缺少父愛,les缺少母愛。不談這個說法的正確性,但這個說法的存在至少反映了一些規律。

當然不是說這些因素會讓一個人變成gay,直人中這種例子也是一把一把的,真正決定一個人是不是gay的只有性慾。而這些因素就像性取向的一種誘因,並不具有普遍性。很多人不就是,自然而然就彎下來了。

經過了很久的糾結與自我認同的過程,我慢慢不再去關心這個問題了。對我來說喜歡一個男生,就像直男喜歡女生一樣,就像吃飯喝水一樣自然而然的事情。

雖然我們不一樣,但我們仍然可以過得很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你的大腦是蘋果的還是安卓的?
不會吧,綜藝這麼厲害!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