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像做商業諮詢那樣做教育

像做商業諮詢那樣做教育

一個熟悉的情景:

一個學生碰到了學習上的困難,家長被請到了學校辦公室。

老師語重心長地和家長說著學生的問題。家長不斷點頭稱是,老師一吐為快,將心中的不滿和要求告訴家長,請家長配合。雙方似乎達成了共識:要狠抓學生的學習表現。

做的好一些的話,老師會把一些業內老生常談的理念講給家長聽,比如要多鼓勵,要相信自己的孩子,不要打罵等等。

當過老師的人都知道,其實大部分情況下,這樣並不會有什麼效果。家長回家輕輕重重的說學生兩句,學生頂兩句嘴,或者哦哦的答應著,過兩天就沒事兒了。或者家長並不認同老師的看法,或者老師本來也沒提供什麼具體操作方法。所以差的學生仍然差,只是變了個形式,或者堅持了幾天,或者等到他終於有一天因為某種生理和環境力量,他醒悟了,開始認真學習。正所謂「好的學生不用教,差的學生教不會。」

我沒有說誰是差生,請不要對號入座,如果你認為你不差,那麼你就不差;如果你覺得自己差,那麼就做的好一點,否則別人再怎麼試圖避開傷害你,你也會覺得受到傷害,還覺得那些人虛偽。不要太在意別人的評價。之所用用差這個字是因為它只有一個字,打起來比較方便,但我從來沒有面對哪個學生的時候說他差,當然背地裡也沒有。就算你聽我說過,也請你不要玻璃心,不就說兩句,你變成好學生打我臉不就行了。

我們現在的學生,比當年是要脆弱一些的,這種脆弱不在於愛哭或者敏感,而在於他們的逃避。以前大多數學生雖然哭,但他們仍然邊哭邊挑戰既定的目標,而現在很多學生他們哭一陣,就去尋開心了,什麼開心就做什麼,逃避挑戰和困難,把這些挑戰和困難留給家長。可能現在選擇多了,物質條件好一些了,但這樣做內心是強大不起來的。

哪裡有什麼正確的教育方法,大多是看學生自己。一些人之所以內心強大素質過硬,是因為他磨礪的多,加上天生就是那樣的性格,還有些機緣巧合的東西。教育能起到的作用其實很難確定,而且很難把控。教育者往往以一種居高臨下的方式來試圖揣摩和定製受教育者的思想和行動,而忽略了成長的速度、多樣化和潛力。

昨晚看了近期獲獎諸多的電影《Lady Bird》(中文譯為《伯德小姐》),講述的是一個主動、外向、叛逆的美國小鎮青春期女孩的躁動,對愛情的初體驗、還有對自己未來的期待,對家長、老師、特別是媽媽的抵觸。但最後如願以償進入到大城市的大學以後,在感到失落、無助和大城市的冷漠以後,感到愧疚,終於明白了母親對自己的愛並表達了對她的愛。

影片把這個青春期時的家庭情況描繪的很生動。家庭的財務困難,父親的抑鬱和失業,母親的操勞,女兒和父母的矛盾,女兒的青春萌動和索取,我想對很多人來說都或多或少經歷過一些。

雖然女孩的家庭看起來一團亂麻,但她相比現實中很多人,是非常幸運的。她的父親雖然抑鬱多年又失去了工作,靠藥物穩定自己的情緒,但他仍然善於溝通和理解,耐心地包容,盡其所能地照顧妻子和女兒;她的母親雖說嘮叨、不理解青春期的她,但她仍然會真誠表達自己的想法,容忍和體諒她沒有收入的丈夫;她有一個雖然鬧過些矛盾,長得很不好看但善良真誠與她心意相通的朋友,而她這個聰明又自信的女孩,也最終考上了大城市的大學。

女兒:「你為什麼總是挑剔我?」

母親:「我以為你對我的意見都不在乎呢。」

女兒:「可你總是不會欣賞,只會指責。」

母親:「我只是想看到最好版本的你。」

女兒:「那如果這就是我最好的版本呢?」

電影總是做了藝術化處理的,現實的情況要比這糟糕得多。首先我們中國人對家人的愛是基本不會用語言表達出來的。有些事情光做不行,還得說,否則吃力不討好。說有個好處是以後會記得,但做了什麼,比如幫你洗衣服做飯這些事,往往會忘掉,或者印象中的效果大打折扣。(其實有時候有些事說比做好,因為語言比行動更不容易產生誤解)

然後,父親可能無能為力也沒有多少時間;母親也許除了嘮叨以外並沒有做有效的溝通,並對丈夫意見很大;女兒/兒子可能不僅有青春期的躁動和無知,還有個不聰明的腦袋,還沒有自信和主見。而她的朋友,可能是一幫同樣無知還虛偽的損友,隨時在把他們往歧途上帶。

不知不覺的,好像我已經作為一個令人討厭的說教者的形象在講述這些問題了。可能最近親歷的案例比較多,對我本人也有一定的心理「反噬」作用。我感受到的是父母們的懊惱、辛勞和受挫,學生們同樣的懊惱、辛勞和受挫,而這兩者本來是最親近的人,卻被這俗世彷彿從天空到大地的分裂開來。結合自己青春期時的經歷,實在是歷歷在目又恍如隔世,感嘆人生之糾結,成長之痛苦。如果人們的情緒能散發到空氣中,而這種情緒是能看得見的話,我在高樓陽台上看這個城市時,空氣中瀰漫著的是扭曲和痛苦的流動,就如梵高畫作中濃濃的星光和空氣。不知道他是不是也這麼感受的。

我自從進入教育行業以來,一直在想這些問題怎麼解決。從高處說,這些問題是每個人都會面對的普遍問題,不解決也罷,進了社會就明白了。再說人總會分個三六九等,優勝劣汰,這也是尊重自然的態度,我瞎操什麼心。這也是我對個人的正確認識:你算老幾,輪得到你來跟別人談教育?也是我對教育的認識:教育的功能不只在於選拔好的學生,還在於篩選學生,明確學生特質,並淘汰弱的學生。再退一步說,學習好壞並不完全相關於之後的成就高低,所以說一個學生好或者差可能為時過早。

但是,很多事情都能找到原因。很多家長說他們操碎了心,但可能並沒有儘力。所謂儘力並不一定是花了很多錢,花了很多時間,更多的是在反思和學習上。既然有原因,那我們就把原因找出來,解決掉,或者至少解決了一部分,這才叫儘力了。這個部分其實父母要做的更多一些,因為他們跟孩子接觸最多,了解最深,影響也最大。

經過大量的實踐和分析以後,我發覺教育工作者們很多時候討論的範圍太狹隘,或者社會經驗的缺乏,或者兩者的人才分離,導致教育往往面對太多複雜的糾扯和死胡同,我認為是因為考慮不夠全面和有條理的問題。

而只針對學生的教育研究,其實頂多只算是教學研究,是片面的。但從低處說,每個個體結果卻是大相徑庭,他們有的孩子去了名校,有的孩子直接去做初級工作;有的家庭和諧美滿,有的家庭分崩離析。那麼說明努力對人是有一定改變空間的,先不論以什麼方式。同時我看到這些家庭因為教育產生家庭糾紛、情感碰撞時,我深深的感到惋惜。他們不能以自己最好的狀態,面對自己的親人、朋友和社會,他們充滿恐懼和懦弱,憤怒和沮喪,任由自己的天分被埋沒,自己的亮點被迷霧遮蔽。

於是我想,不如,就像處理其他複雜問題那樣,來處理教育吧,用專業的思考分析方式,來解決教育中的問題。而不是要麼糾結於哪個科目不好,要麼思考家長或者學生需要怎麼感化。前者如「我這個孩子數學不好,做題老錯」,「我這孩子背單詞老忘,上課也不聽講」;後者如各中學搞的做足眼淚工作的成人禮,各種培訓機構搞的親子活動等等。

正類似於大衛休謨所寫:

「所以,我們希望在我們的哲學研究中能夠找尋獲勝的唯一途徑,就是摒棄我們一貫採用的那種令人厭惡的迂迴曲折的舊辦法,不要置身於邊界上還要一會兒奪取某座城堡,一會兒又要攻佔某個村落,而是要直擊這些科學的核心或首府,即人性本身。」

——《人性論》大衛 休謨

是時候把教育放進社會環境中考慮,而不是把它隔離在偏僻的校園內了。是時候讓家長們拋開眼淚、面子、虛榮、虛頭巴腦的無根據理論,經驗主義,燒香拜佛的迷信,各種只配吃火鍋底料的教育「磚家」,專騙少婦的仁波切,和浮於表面的、已經被用爛了的行業術語,以及用愛心澆灌的謊言,坐下來理性地、勇敢機智地、拿起武器而不是抱著柔弱情懷地直面「教育」這個複雜的、狡猾的、兇殘的、狗娘養的雜種了。而這個武器,就是科學分析方法。

下面就說說我們秉持這樣的思想,做的兩個案例吧。

說案例前,先展示下在這種思想基礎上建立的工作流程。

教育是大問題,所以要用大方案來解決。總的來說,走的是諮詢公司的路線。

這種流程圖看起來很老套,沒錯,我們再看下面:

名詞解釋:

業務:從接觸家長開始,為家長、學生、學校和家庭提供教育解決方案並協助執行的綜合服務

家長智囊團、團隊:由家長、諮詢顧問和專家組成的、力圖滿足業務需求的團隊

會議:由智囊團成員參加,為討論議題並得出結論的會議

諮詢顧問:負責聯絡、協調和安排、跟進整個業務流程的團隊成員,扮演項目經理的角色

專家:與某個業務相關的教育領域、社會行業領域、某方面具有專長的團隊成員

怎麼樣,是不是有點意思了? 簡單來說,就是通過包含社會人士在內的,聯合教育相關的幾方的力量,共同針對目前的問題,由客戶提出需求,由團隊給出方案,並幫助執行。

靈感來源於麥肯錫,這家老牌企業戰略諮詢公司。科學分析方法,配上專業行業素養,還有聰明的腦袋,大膽假設,小心求證,以事實為依據,分解出相互獨立且窮盡的問題,衡量權重,給出綜合方案,解決需要解決的問題。

好了,進入案例:

案例一:

某私營業主,代號A。女兒,初三,代號X。

A向我們描述了他的幾個觀點:

女兒X初三,臨近中考。成績差,不做作業,而他幾乎已經對她放棄,估計以後中專職高都沒法讀,打算等她16歲以後,養她一年,送進社會。

女兒X很可憐,但是也沒辦法,嚴格要求就會讓她崩潰和自殘自憐,不要求她就懶惰無動力。自閉,手機就是她唯一的朋友。

女兒X的媽媽對X的教育簡單粗暴,事無巨細見到不滿就說就批評,還會體罰,A自己一般是攢起來好好打一頓。

現在不知道怎麼辦了。

(其中還有許多涉及隱私的細節,在此就略去。但希望讀者明白的是,那些細節其實在分析中要把它們排除或者納入分析中,也是需要思考的。)

A是一個創業十多年的硬漢,說話聲音大,性格果敢無畏,但說起這些事來的時候,感覺得出他心中埋藏的苦惱和傷感。我和他在業務上打交道近十年,但就這次才碰巧和他談起教育問題。在我說了我的理念以後,他很高興的允許我和他一起就女兒學習的問題展開討論和分析。

首先我與他交換意見,並針對上面他對問題的表述做了一一質疑和梳理,達成一些新的初步共識:

1.孩子還小,不算沒有前途,不應該放棄。

2. 她喜歡畫畫,他也確認了她和同齡人相比一定的高水平;她的厭學很可能因為對於文化課程的反感和對畫畫的追求產生的矛盾無法梳理和調整一致,所以我們可以考慮往畫畫這個方向側重,同時也讓她明白文化課程對於畫畫造詣的重要性和升學的必要性。這樣可能可以使她在學習方面更主動積極。

3. 家庭內部的溝通氛圍要調整,X的母親需要講究方法和心態,爸爸需要花更多時間,更耐心的和女兒平等的討論現實問題。

4. 中考在即,需要儘快決策並設定目標,這是解決目前女兒苦惱迷茫還有父母擔心的關鍵。

於是我們在了解一些具體情況以後,得出了下面的思考層次圖:

紅色方框代表被否決的方案。右下角的兩個方案為家長認同的可選方案。注意,這些信息是通過調查取證得到的,這不是我們本來就知道的,而是請教走訪了業內人士,並搜集公開信息後獲得的信息。

那麼問題現在就變得明確一些了:

α方案:讀藝術中專,升大專藝術專業,然後專升本或者直接就業,難度較低。

β方案:讀普高藝術班,升大本藝術專業,然後讀研或直接就業,難度較大,但有迴旋餘地。

家長會覺得學畫畫恐怕沒前途。沒事,有沒有前途不是你我說了算,我們得用事實說話。我們調查兩個問題:1.學畫畫的這些人去幹嘛了,工作狀況怎麼樣? 2.女兒X是畫畫這塊料嗎?能學好嗎?

於是我找了當地某985高校的藝術設計學院的一位系主任加入到我們團隊,請他給我和家長介紹了詳細情況,並展示了他們的學習場地、工作室、作品和就業去向以及老師本人同專業校友的去向,回答了第一個問題。

答案是學畫畫有前途,如在廣告公司為企業和組織宣傳的MG動畫,動畫片等等這些業務是有市場的,人才缺口也不小。這位老師的工作室也直接面向社會接業務,業務量是不小的。接下來理論上我還應該找一些就業市場的分析資料來佐證,但因為增加成本,另外家長和學生也已經認為挺好,就沒有詳細來做了。

另外,還請這位系主任評估了下X的繪畫水平,看了幾幅她畫的畫,認為她是有一定基礎和天分的,可以走繪畫藝術這條路。何況她自己在描述對繪畫動漫的愛好時,充分展示了她在這方面深造的決心。這回答了上面第二個問題。

於是家長也開始認同繪畫並不是沒出路,而結合女兒的學習情況來看,也許這條路也是相對理智和有效的一條路。

那麼接下來,就需要去調查一件事了:有哪些學校可以選擇?

我們進行了大量的調查和走訪,給出了五個備選學校,他們的介紹,招生信息,課程設置等都羅列出來,都是繪畫相關的專業,然後進一步對它們進行對比,最後推薦出兩所學校。一所是中專,一所是普通高中。

在進行又一輪會議以後,家長和學生決定普通高中是最期望的選擇。那麼我們又把這所高中需要的大致分數,藝考時間等信息作了搜集整理,並對接了校內人士進行諮詢。

那麼忙活了那麼一通以後,基本確定了X的學習方向,現在該來解決眼前的問題了:如何把中考考好?

對這個問題,我們又進一步進行了分解,得出以下思考層次圖:

又配備一名執行人員對學生家長進行日常溝通,答疑解惑,並觀測執行情況,進行必要的幫助和行動擴展。

這個案例進行到現在,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是有問題,她會陷入思考,充滿期望但沒有動作的狀態,因為她已經養成了這樣的生活學習習慣;而家長也很有可能因為忙碌或別的原因而無暇細心地進行溝通和教育,但是,世上的事就是這樣,知易行難,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如果教育一定都有好的結果,那麼還要選拔做什麼?直接分配就可以了。但至少輸也輸得明明白白,敗也敗得清清楚楚,努力過,嘗試過,行動過,那家長和學生也可以有一些慰藉和情感的交融。

案例二:

某單身媽媽,代號P;女兒12歲,小學六年級,代號Q。找到我們的起因是她認為孩子學習成績差,注意力不集中,特別是數學方面解題問題比較大。

通過P的描述,我們了解到她的一些觀念和情況:

老公離開了母女兩,母女兩以後要相依為命過日子了。

孩子的問題主要在注意力不集中,做作業要做很多個小時,但效率很低。很多時候會撒一些小謊,對於媽媽吩咐去做的事情會把事情掩蓋起來而不去做,比如讓她收拾垃圾,她就把垃圾藏在床底下了事。

孩子在學校很受氣,孩子雖然聽話,但是成績很差,班主任當著全班面經常諷刺打擊學生,甚至打擊學生家長,讓孩子很委屈和傷心。而母親只能盡量對女兒要求嚴格一些,作業方面加大輔導力度,但教起來還是很困難,孩子接受的很慢。

孩子從小受父親的家庭暴力,有一次還比較嚴重。

通過和P的接觸和交談,初步感覺到這位媽媽是個知性、溫婉但缺乏主見、脆弱的人。又看了看她的女兒Q,跟媽媽差不多,很聽話,有些靦腆但是很愛照顧人,話不多,聽到表揚會開心的笑。

基於以上的情況,我們認為目前主要矛盾不在於學習,而在於女兒與母親的關係,以及母親和女兒各自的自信和勇氣。我們邀請了某中學的一位老師來加入我們的團隊,這位老師是個和藹的女老師,對學生關愛有加,善於與學生溝通。

我們讓這位老師與孩子Q進行單獨溝通,溝通的情況是孩子有很多委屈和可憐媽媽的地方。她年紀雖小,但明白媽媽的辛苦和悲傷,自己成績不好有原因,但至少會在家裡的時候盡量讓媽媽看到自己在做作業,以免她難過。上課的時候因為總被老師打壓,同學們對她態度也不好,於是她也難以建立起學習的信心,也會時刻注意大家對她的評價和眼光。

同時我與她的媽媽進行了交談,針對以上4點進行了一一的分析並達成共識:

一定不要用母女相依為命的態度來影響孩子,更重要的是首先不要影響自己。一個給家庭帶來恐慌和暴力的人走了,應該高興才對。母女兩過日子,應該是嚮往著開心、輕鬆而去。這一點當媽的要首先堅強起來,否則女兒也會產生自卑和懦弱的心態。另外也盡量不要在女兒面前抱怨前夫,首先自己不抱怨,其次也要真實的接受這樣的態度:美好生活靠自己創造,不怨天尤人,過去的就放下,如果仍在抱怨,那隻會讓別人造成的傷害更深。

這麼大的孩子,面對了這麼多的外界干擾,心神不定是很正常的。這個孩子內心比較關心媽媽的感受,所以才出現了為了不讓媽媽難過,就算不會做作業,也要裝作在做作業;不會做家務事,也要把問題掩蓋不讓媽媽知道。基於這樣的情況,母親應當和孩子建立通常的溝通渠道,就事論事,多一些耐心,不要指責,但可以共同完成一些事情,比如弄明白一道題,一起做家務事等等,不要給孩子留下一種「沒做好事情就要被批評」的印象,而應該留下「如果我不會,我問媽媽,媽媽會教我」的印象。青春期即將到來,小升初並不考試,所以應當把心理調整還有溝通渠道建立放在首位,然後再來談學習成績的事情。

對於學校老師這樣的不當做法,首先要冷靜,與老師一同仔細分析問題所在,結合學生在校表現。同時應給予老師警告,不允許其再次如此當眾羞辱學生和學生家長 ,必要時可以向校領導甚至當地教育局反應。這麼做一來是阻止老師繼續對學生造成傷害,二來是讓女兒明白媽媽的自主獨立和勇敢,讓媽媽起到以身作則的作用,從而女兒不會碰到任何事情都一味逃避或自責,而是勇於承擔和面對。另外馬上就要小學畢業了,很多事情解決不了的可以先放一放,到初中又是一個新的開始。

對於家庭暴力和離異這一點,我的看法是這些經歷雖然註定會對孩子造成傷害,但是如果引導得當,會讓孩子更堅強、自我和獨立,所以也希望媽媽自己首先不能有悲觀情緒。其次要努力改善和女兒相處的氣氛,做到真誠交流,耐心共同面對困難和現實,不要讓孩子覺得沒有安全感或者比較受傷。這些大部分只能由母親以身作則來做示範。

之後我們還具體為Q的升學做了一些初步的建議,還給家庭內溝通做了一些具體的可操作項目的描述。

同時因為以我們的經驗,單身父親或母親在帶孩子的時候,往往比較繁忙,可能在飲食方面也會疏於照顧成長期中的孩子。在做了家裡的日常飲食調查後,發現她們家裡吃肉很少,這對孩子來說是不好的,但是媽媽做飯時間花的較多,回家也不算早,所以也很勞累。於是,我們還設計了一些菜譜,建議了方便快捷的餐具,保證營養搭配也可以保證一定的美味的食材和做法,最重要的是它們可以在比較短的時間內做出來。每周每天不會重複。

部分菜譜見下圖:

一個星期以後,我們跟P溝通的時候,她這麼描述的:

希望她們母女兩越過越好,女兒進入初中以後學業有成。

我們不講情懷,不倒雞湯,就事論事來進行理性分析,但要先提醒注意的一點是,這樣下來也未必有根除問題的作用。這也正常,我們至少也可以制定一個小目標,再慢慢累積成大目標,畢竟教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也需要多方的配合。付出了,就有收穫;有一定的形式,就有一定的內容。做生意需要積累,教育子女也一樣。

當然,這個服務是收費的。正如《米其林美食指南》從免費發放變成付費獲得時所作的解釋:

"Men only respect what they paid for."

人們只尊重那些他們花錢買來的東西。

價格是價值的體現,而商業價值是人類勞動創造出來的。收一點費,並不奇怪。你為了討好孩子買了個幾千塊錢的手機,不如讓我幫你提高一下你們之間的通話質量,這個價值是不可估量的。

而我們在與客戶的合作過程中,感受到更多的是溫情的流動和設身處地的細緻情感,並把這些感受轉化為解決問題的決心和動力。因為我們理解家長面對的教育問題的複雜程度,還有他們對子女深切的關懷和期待,我們也希望能把教育這個難題最大程度的解決。另外,我們對家庭情況和個人情況嚴格保密,在業務開始前會簽署保密協議,保護家庭和個人的隱私。

另外要強調的是,雖然兩個案例都是用有些教育方面的負面問題需要解決,但我們也很樂意做一些提升和錦上添花的案例。比如您的孩子成績非常好,綜合素質也高,那麼我們也可以和您一起為他/她提供一些更多更好的選擇,並討論出一個最優選擇。

Omnisciences

思想的旅途,求知的風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Omnisciences 的精彩文章:

TAG:Omniscienc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