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延慶烈士紀念牆落成 收錄全部延慶籍、在延慶犧牲烈士名字

延慶烈士紀念牆落成 收錄全部延慶籍、在延慶犧牲烈士名字

昨天,八達嶺烈士陵園裡,中小學生向延慶區烈士紀念牆敬獻花籃和鮮花,以此緬懷先烈。本報記者 和冠欣攝

昨天一早,來自延慶區八達嶺鎮的150名中小學生胸前佩戴小白花,向八達嶺革命烈士陵園中的烈士紀念牆敬獻花籃,聆聽烈士故事。今年清明期間,延慶區1.3萬名中小學生奔赴全區22處烈士紀念設施,為長眠的烈士掃墓、培土、敬獻花籃,緬懷先烈。延慶區烈士紀念牆也在八達嶺烈士陵園正式落成,共收錄2165名烈士的名字,實現了延慶籍和在延慶犧牲烈士的全覆蓋。

烈士牆收錄2165名烈士姓名

在古樸肅穆的八達嶺烈士陵園內,長6米、高3米的延慶區烈士紀念牆佇立在陵園最高處的蒼松翠柏間。這是紀念牆落成後首次在今年清明亮相。黑底金字的烈士紀念牆上,2165名烈士的名字整齊有序地排列在整面烈士牆上。

「宋大石頭」「孫三丫頭」「高小四子」,仔細看烈士的名字,不少都以小名兒的方式出現。延慶區民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烈士牆上收錄的既有1618名《延慶區烈士英名錄》在冊烈士,也包括547名不在冊但在零散烈士紀念設施上有記載的烈士,實現了延慶籍和在延慶犧牲烈士的全覆蓋。

此前,延慶在紀念碑、紀念牆上留下英名的烈士共有1013名,還有1152名烈士只有檔案記載,沒有任何實體紀念形式。而且,2165名烈士中有詳細安葬地的僅有272名,還有1893名烈士安葬地不詳,有的長眠在抗美援朝的戰場上,有的因戰爭沒有留下安葬線索。此次設立烈士紀念牆,將延慶籍和在延慶犧牲的烈士英名全都鐫刻其上,一條線索都不放棄,一個名字都不落下,就是為了彌補現有烈士紀念設施紀念範圍的不足,在告慰烈士的同時,為烈士遺屬提供一個祭拜先人的場地,讓他們英魂永駐。

不過,因為年代久遠,且不少烈士沒有後代,留下的英名多靠一代代村民口口相傳,所以很多烈士只留下了一個小名兒。從這些讓人心酸的小名兒上也不難看出,不少烈士犧牲時還都是風華正茂的年輕人。

延慶區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延慶是革命老區,平北地區第一個農村黨支部——沙塘溝村黨支部和第一個抗日民主政權——昌延聯合縣政府,都誕生在這片紅色熱土上。目前,該區已實現烈士紀念設施搶救修繕全覆蓋。

設專人講述烈士故事

今年清明節,區民政局在延續以往烈士祭掃全覆蓋外,聯合區教委開展祭掃英烈活動,將祭掃主力軍擴展至全區中小學生。延慶區的1.3萬名中小學生將奔赴全區22處烈士紀念設施,為長眠的717名烈士掃墓、培土、敬獻花籃,緬懷先烈。

活動還新增了工作人員講述烈士陵園修建史和烈士故事環節,讓生長在和平年代的孩子們,聆聽和他們來自同一個村、鎮,戰鬥在他們從小生活土地上的烈士故事,激發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懷。

此前,延慶區用五年時間搶救性地挖掘保護了散落在溝壑山間的261座烈士墓。其中,在四海烈士陵園,安葬了80名無名烈士。昨天的祭掃活動中,工作人員給前來掃墓的孩子們講起了烈士故事,孩子們很受感動。「為了人民解放,他們把青春留在這裡,卻沒有留下名字,他們也會思念家人吧。」四海小學的一名小學生邊擦拭墓碑邊說。

在彭家窯村烈士紀念碑前,永寧中學的一名學生默默誦讀著碑文。「碑上鐫刻的18名烈士都是彭家窯村人,我也是彭家窯村的,英烈離我們並不遙遠。」深深地鞠了一躬後,他獻上了胸前的白花,「以後每年我都會來祭奠他們,還會把他們的故事講給更多的人聽。」

向全區烈士紀念設施敬獻花籃

據統計,延慶區現有22處烈士紀念設施,分布在13個鄉鎮,包括1座烈士紀念園、4座烈士陵園、15座烈士紀念碑和2座烈士紀念雕塑,共安葬717名烈士,有名烈士僅有187人且大部分沒有直系親屬,530名烈士都是無名英雄。清明節期間,延慶民政局向全區烈士紀念設施敬獻花籃,這也是本市首個實現烈士祭掃全覆蓋的。

同時,全區各鄉鎮、街道也將依託就近的烈士紀念設施,開展向烈士敬獻鮮花、重溫入團入黨誓詞活動;廣大群眾還通過網上祭英烈活動,送出一份哀思。

「我們將把清明烈士祭掃全覆蓋做成一個品牌,今年組織小學生,明年可能組織全區志願者,讓更多的人參與烈士祭掃,讓無名烈士的事迹和精神永存。」延慶區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北京日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