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李淵在唐朝歷史上的地位到底如何?

李淵在唐朝歷史上的地位到底如何?

唐朝在中國歷史上存在了290年之久,是古代歷史上一個重要階段。這個階段,明顯地標誌著中國歷史的進程向前大大跨進了一步。由於這一步的幅度很大,從而使唐代不僅在中國歷史上佔有重要地位,而且在世界歷史上也顯得格外醒目。所以,研究唐代歷史的人在中國不少,而且還成立了中國唐史學會,同時,在國外也出現了一批專門研究唐史的學者,美國、日本還有這方面的學術團體。由此可見,唐代歷史的重要地位是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

歷史是以人類的活動為內容的,唐代歷史地位的重要,意味著它的內容極其豐富。李淵是唐朝的建立者,他建立唐朝、統一全國的活動,是唐代歷史的豐富內容的開端。所以,認識李淵在歷史上的地位是研究唐代歷史的重要內容。

智勇兼備的政治家軍事家

李淵建立唐朝,絕不是偶然的。在隋朝末年,農民起義軍與統治階級內的割據勢力遍布各地。最初,李淵只不過是這些割據勢力中的一支,但他能夠抓住一切有利時機,利用一切可用的力量,壯大自己,削弱別人;最後,鎮壓了農民起義軍,消滅了各個割據勢力,統一了全國。不可否認,他有超過別人的智慧和能力。換句話說,由於李淵充分發揮了他的政治才能與軍事才能,所以才能在對敵鬥爭中取得了勝利。這樣一來,如果弄清李淵取得勝利的原因,自然也就認識了唐朝建立的客觀條件與主觀因素了。

李淵的政治才能是表現在多方面的,隋煬帝即位以後,驕奢淫逸,拒諫飾非,興師動眾,勞民傷財,階級矛盾與統治集團內部的矛盾急劇激化。但隋煬帝並沒有意識到這是自己的所作所為導致的危機;反而變本加厲,一面殘酷地鎮壓農民起義,一面又在統治集團內部猜忌別人,打擊異己。凡有不利於隋煬帝的所作所為者,都有遭受迫害甚至身首異處的可能,所以,大業年間的政府官員,大都心懷疑懼,惶恐不安。甚至讚揚隋文帝的人也被猜忌,慘遭殺害。例如,隋文帝時的內史侍郎薛道衡,以才學頗有盛名,後又相繼出任襄州總管,番州刺史,隋煬帝即位,又召他到京,欲用為秘書監。薛道衡見了隋煬帝,呈上《高祖文皇帝頌》一文。隋煬帝一看,大為不滿,認為頌揚隋文帝就是嘲諷他自已。於是,妄加罪名,令薛道衡自盡。薛道衡自以為無罪,不願自殺,隋煬帝又派人縊而殺之。當時都認為這是很大的冤案。在這種情況下,作為統治集團中成員的李淵,當然也不例外,無時無刻不在考慮怎樣對付隋煬帝對他的猜忌與迫害。

?

李淵在這方面的應變能力,正是他的政治手段的一種反映。當隋煬帝詔征李淵赴行在所時,李淵因病未往,因而引起隋煬帝的猜疑,遂對李淵的外甥破口大罵道:你舅死了嗎?李淵獲悉,遂「縱酒沉湎,納賄以混其跡焉」,實際上這是李淵狡猾地向隋煬帝表示他沒有政治野心。

當李淵為扶風(今陝西省鳳翔縣)郡太守的時候,有駿馬數匹。他的妻子竇氏勸他道:「上好鷹愛馬,公之所知,此堪進御,不可久留,人或言者,必為身累,願熟思之。」這段話反映了當時的臣子們必須向隋煬帝投其所好的事實。不久,竇氏死去。李淵認為妻子的意見應當重視,遂「數求鷹犬以進之,俄而擢拜將軍」。於是,他對諸子道:「我早從汝母之言,居此官久矣。」不難看出,李淵是千方百計地運用政治手段在與隋煬帝的鬥爭中保存自己,發展力量。

為了取得隋煬帝的信任,李淵還在獲知楊玄感起兵反隋的消息後,立即向隋煬帝告密。大業九年(613),正當隋煬帝第二次進攻高麗時,禮部尚書楊玄感於黎陽(今河南省浚縣)起兵南下,進攻洛陽。楊玄感的弟弟楊玄縱正隨隋煬帝進攻高麗,當楊玄縱知其兄起兵時,私自離隊南逃,欲參加其兄的反隋隊伍。

當時,李淵正在懷遠鎮(今遼寧省遼陽市西北)督運軍糧,他「知楊玄縱兄弟?(逃)還,密表聞奏,煬帝始知玄感起逆,乃班師。於是慰勞高祖(李淵),論以親親之意」。同時,又立即重用李淵。由於楊玄感與尚書兵曹郎斛斯政頗有交情,斛斯政在進攻高麗時因楊玄縱逃走而怕受牽連,遂投奔高麗(後被高麗送回處死)。於是,與斛斯政有親戚關係的元弘嗣也受到株連。當時,元弘嗣任弘化(今甘肅省慶陽縣)留守。隋煬帝命李淵去執元弘嗣,代其為弘化留守,並且兼知關右諸軍事。關右,即函谷關以西廣大地區。要李淵兼管關西京師周圍的軍事,當然是隋煬帝對李淵的極大信任。

在對待農民起義軍方面,他用軟硬兼施的手段,也顯示出他高瞻遠矚,頗有政治眼光。大業十一年(615)十二月,隋煬帝命民部尚書樊子蓋發關中兵數萬鎮壓絳郡(今山西省新絳縣)起義軍。樊子蓋畏起義軍強大,他只是深溝高壘不敢出戰。但是,他殘酷毒辣,燒毀汾水以北的村塢,對放下武器者不問多少,全部坑殺。於是,起義軍反抗隋朝的怒火更加高漲了。在這種情況下,隋煬帝命令李淵代替樊子蓋。李淵一面不放棄武力鎮壓,一面又從政治上發動攻勢,誘騙起義軍投降。凡是投降者,李淵都「引置左右,推赤心待之,人人自安,願效死力」,這樣就對起義軍起了瓦解作用。在封建社會裡,個體小生產者不可能有科學的世界觀,他們只能看到眼前的利益。所以他們認為:「我輩本無逆心,徒以政令嚴苛,懼((死)為盜耳,前後首者為子蓋所殺,窮無所歸,今唐公與人無隔疏,遠意坦如也。我輩知不死矣,遂相率歸首,前後至者數萬。」剩下的起義群眾也軍心不穩,只好轉移他郡了。顯而易見,政治攻勢要比單純的軍事鎮壓對統治集團更為有利。這說明李淵在統治集團中確是高人一籌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愛看歷史 的精彩文章:

成吉思汗建立的是蒙古帝國,自封皇帝,而不是汗國與大汗?
馬超武勇過人,但人品卻不咋地,尤其是為人殘暴、忠孝仁義等大節有虧

TAG:愛看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