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自信,取決於承諾,更來源於承擔

自信,取決於承諾,更來源於承擔

中國文化一直希望能夠讓懦弱者勇,讓殘暴者仁,人人具足「仁、智、勇」的人格。這既是一種理念,一種情懷,同時它又是科學的。

人之所以有無限的潛能,都是因為心能夠被開發。這不是迷信、顛倒、錯誤的認識,恰恰這種認識是合理的。

當我們相信自己,就和佛所說的法合二為一了,而相信法的合理性就與佛陀合二為一。慢慢地具足佛陀的慈悲,以及佛陀遍觀宇宙的洞察力,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學佛不是迷信的原因。

這一切都是建立在合理、自信的基礎上,那麼就會「以佛莊嚴而自莊嚴」,這是你學其他知識都得不到的。因為佛是站在整個宇宙的真理層面來談問題的。

你會發現兩千五百年以來佛陀的教誨並沒有變化。人類穿越意識形態、穿越巫術、穿越自私的皇權理念,經過了幾千年的發展,才發現佛教的生活是最簡單的。

佛教的衣服穿了2500年,佛教集體生活就是共產主義社會的模型。佛教的建築和藝術也符合於現代所謂的審美,不管現代人的審美觀多麼混亂、挑剔,多麼複雜,它也能夠符合,並且歷久彌新。

學佛,我們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們應當自信。自信是取決於我們對生命的承諾,想成為有用之材,想多擔當一點。我們已經開發了自己的智能,擔當得多一點已經成為可能。所以我們要好好地學習,了解生命的模式,你就能成為一個可造的「大材」。

點一點,禪修吧

禪修方法:

1.調節身體姿勢、呼吸、心

點擊閱讀

禪修的方法與意義 | 做自己生命的創造者

2.誦《普賢行願品》誦偈部分

點擊閱讀

如孝法師講解《普賢行願品》念誦禪修方法

3.禪坐5分鐘以上

4.迴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如孝法師 的精彩文章:

勇於擔當,種下一個成佛的因
星雲大師談快樂的生活

TAG:如孝法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