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檔電視節目點燃「文博熱」,《國家寶藏》自帶哪些「網紅體質」?

一檔電視節目點燃「文博熱」,《國家寶藏》自帶哪些「網紅體質」?

央視大型文博探索類節目《國家寶藏》將代表中國文化走出去。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從3月28日召開的《國家寶藏》第一季研討會獲悉,繼3月20日亮相香港國際電影節邁出全球宣傳推廣第一站之後,《國家寶藏》還將亮相戛納電視節,並走向大英博物館和大都市博物館。「節目不僅在國內熒屏上可以產生深遠的社會影響,而且具備了中國文化走出去的條件和能力。」 《國家寶藏》總製片人呂逸濤說。

去年年底,央視和故宮兩大文化體強強聯合,攜手八大國家級博物館(院)打造的大型文博探索類節目《國家寶藏》一經播出,引發強烈反響,一股自熒屏燃到線下的博物館熱,讓沉睡的文物從館舍之地邁向了大千世界。

根據各平台的反饋,《國家寶藏》觀眾的主體構成人群中,年齡集中度最高的是20歲到25歲,15歲到20歲的緊隨其後排名第二,廣大年輕觀眾持續在B站、豆瓣、微博、朋友圈等網路平台刷屏、點贊及分享。年輕觀眾的追捧,使得《國家寶藏》充分爆發「網紅體質」和「裂變屬性」。每周定時追更,熱情的網友還自製節目嘉賓及國寶表情包、動漫、手繪等,不斷發酵節目的擬人化傳播和多角度話題。

《國家寶藏》首次將文博與大眾娛樂、綜藝形態結合在一起,讓更多人開始關注文物、喜愛文物。隨著節目的播出,2018年元旦及春節期間,全國範圍內掀起一股參觀博物館的風潮。據統計,自2017年12月初《國家寶藏》開播以來,通過「博物館」搜索國內旅遊產品的數據上升了50%,「為一座博物館赴一座城」成為旅遊項目新熱門,《國家寶藏》中介紹的部分博物館參觀人數較去年同期提升了50%以上,除了博物館的常規參觀旅遊外,旅客們開始更加渴望深度體驗博物館,感受厚重的歷史文化內涵。

很多觀眾第一次知道,原來雲夢秦簡中的法制精神、商鞅方升里的精準理念、銅鎏金木芯馬鐙的古老智慧、秦杜虎符開創的信息安全技術、讓中國航天發動機製造領先全球的雲紋銅禁「失蠟法」等至今仍在我們的生活中延用。第一季《國家寶藏》將曾經冷門的雲夢秦簡、銅鎏金木心馬鐙等文物打造成了明星文物,形成了「秦簡熱」「小馬鐙大作用」等現象,也讓網路上花式調侃的「乾隆皇帝農家樂審美」因各種釉彩大瓶的燒造工藝而改變。同時,也有多位博物館館長、今生故事講述嘉賓成了被觀眾所熟悉、敬仰和熱議的「明星人物」。

上海博物館館長楊志剛想起,前幾日上海進才中學北校原校長潘裕翼帶著該校現任校長來博物館調研,準備以博物館元素作為課程改革的重要方向。潘裕翼正是大克鼎捐贈者潘達於的長孫,過去他一直為人低調,學校里的老師和學生們都不知道他有這樣傳奇的家族故事。直到《國家寶藏》上博的節目播出,潘裕翼站在央視舞台上,緩緩講出捐贈大克鼎的故事,人們才恍然大悟。如今,他在進才中學北校成了「網紅」,許多小朋友都想認識他,甚至他在節目里說的幾段話,學生們都倒背如流。「潘校長說,現在的中學生對《國家寶藏》這樣的文博類節目是發自內心的喜歡,他們不僅看了節目,還把節目中文物作為自己興趣探索的課題來做,做了許多相關研究,節目的意義也許比我們想像的還要更深。」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感慨:「從《國家寶藏》節目開始,我們已經邁出了成功的一步。人們在博物館所接受的教育可能會伴隨他的一生。只有讓廣大民眾從博物館的工作成果中真正得到實惠,博物館的功能和社會價值才能真正體現出來,博物館才能獲得社會的廣泛認可和尊重,並由此贏得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

此外,中國台灣地區也加入了文化綜藝強推陣容,多家電視媒體輪番報道解讀,為中華民族祖先的智慧點贊,更有學者呼籲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數字化,海峽兩岸攜手傳播「國家寶藏」。這股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浪更是從國內「燃」到了海外,多家媒體海外版塊也紛紛推薦節目,法國、加拿大、韓國等多國網友,在當地組織朋友觀看《國家寶藏》,表示「《國家寶藏》傾力造、傳統文化突驕傲,先祖先賢書春秋,華夏千古顯榮耀。」

《國家寶藏》第一季研討會由中央電視台和故宮博物院聯合主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體質 的精彩文章:

百媚蛙:三種特殊肥胖體質,看完之後你可能減肥更快
家有大陽台,就養這10種花,它們都有不怕曬的體質哦!

TAG:體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