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常州紅木雕刻工藝師:刀尖上的藝術

常州紅木雕刻工藝師:刀尖上的藝術

沈百平,20多歲入行做紅木雕刻,至今已經做了30多年。

也許你沒有聽過他的名字,但他的作品,你也許不會陌生。武進區淹城遺址的九龍壁,長近6米,高近3米,是沈百平歷時5年之作;紅梅公園北大門的4塊銅梅花鑲嵌楠木匾,是沈百平帶領30人的專業團隊設計雕刻完成。

沈百平常年與木頭、雕刻刀為伴,一塊塊木頭在他的刀下開出花來。

每一件作品都需經過拼接、雕刻、打磨、等一系列繁雜的步驟才能完成。

沈百平一刀一式、一絲一毫揣摩構思,在片片木板上,傾注對木雕藝術的痴迷。

走進沈百平的工作室,一張大約6、7米長的紅色牌匾格外引人注目:看樣子是一個半成品,上面有龍有鳳,栩栩如生,天上的雲朵,水上的浪花……牌匾前還有雕刻的工具,足有30多種。

觀賞之餘,沈百平慢慢走了過來,他50多歲的樣子,瘦瘦高高,戴著老花眼鏡,初看還有點學者的樣子。仔細看,沈百平的臉上有一道疤痕。「這是我有一次用機器打磨木頭的時候,木頭飛過來砸到我臉上,留下的疤。」沈百平說,做雕刻,小傷是經常有的事情。「手上這個傷,前幾天剛剛不小心弄破的,我都習慣了。」

工作台上擺滿各種雕刻工具

走近沈百平的工作室,到處釘滿了設計稿。

大幅的作品絕對是一件費時費力的手藝活

精雕細琢,把握深淺,才能栩栩如生。

沈百平眼裡每塊木料都是一件藝術品

做雕刻是一件費時費力的事情,少則幾個月多則幾年。沈百平說,首先是畫圖紙,再照著樣子在木頭上打毛胚,上漆、打磨。「圖紙上畫出來的樣稿,沒有深淺、層次,更沒有立體感。怎樣讓花鳥、山水、人物活起來,這就要靠平時的細心觀察、經驗積累,以及雕刻時的精微把握。當你把這些注入了木料,作品就會栩栩如生。」

沈百平說,他做了一輩子的木頭雕刻工作,起初在南通老家做,後來來到常州,便一直留了下來。幾十年的打拚,他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作品也和常州緊緊聯繫到一起。「紅梅公園、春秋淹城、狀元樓、仙客來茶樓……」沈百平對自己的每件作品都如數家珍。

沈百平說,現在,他的手腳沒以前利索了,眼睛也有點老花,工作效率下降是必然,不過那份熱愛還在,沈百平依然堅持每天10個小時的工作,雷打不動,他說,雕雕木頭,就是每天對自己的慰藉。

來源:常州日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江蘇驢友 的精彩文章:

TAG:江蘇驢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