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嶺南與中原的碰撞和對接

嶺南與中原的碰撞和對接

嶺南與中原的碰撞和對接

嶺南與中原的碰撞和對接

根據《廣州舊志》記載,在東周之春秋時期,周惠王命諸侯中最靠南方的楚國兼管嶺南,自此,百越人開始臣服於楚,所以,廣州曾有「楚庭」的別稱。但這一別稱後來為何又會湮滅呢?這是因為嶺南文化後來的發展己非「楚文化」所能概括了,嶺南文化發展到後來己經成了中華文化長河中一股生機盎然的活水。

其實,南越民族被「王化」,並非在春秋戰國時期,因為楚國經常自顧不暇,所以一般是由楚國任命嶺南人自己來管理自己。周顯王時期,就是廣東南海人高因作為楚國委任的總督,管理兩廣地區。而嶺南地區也是時而認同楚國,時而又和楚國離心離德。總之,嶺南地區始終未真正成為「楚文化」的一部分。

秦王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贏政統一了六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國家,並把自己稱之為始皇帝。秦始皇此時也有了把嶺南併入大秦帝國版圖的打算。秦王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贏政派大將屠睢領兵五十萬進軍嶺南。初時嶺南各部落,互不相屬,各自為戰,很快就被秦軍瓦解了。但是,嶺南的南越民族非常剛烈驍悍,他們不願臣伏。於是,南越人又重新組織起來,他們不僅實行「堅壁清野」,以切斷秦軍的糧草來源,還組織部落戰士成立突擊隊,或從山林偷襲,或從小路出擊,直打得缺少供給的秦軍狼狽不堪。一次,南越人在山谷設伏,利用夜戰大敗秦軍,混戰中,連主帥屠睢都被殺死了。《淮南子》記載了這場著名戰役,謂「伏屍流血數十萬」,這是秦軍在蕩平六國時都未曾遭受過的重創。於是,秦軍陷入「三年不解甲弛弩」尷尬局面。而大敗秦軍的主力,就是廣東西江流域,廣西桂江流域的「西甌」這支驍勇驃悍的南越部隊。

秦軍之敗,除了不擅山地戰和水戰外,還有因五嶺山脈的阻隔,造成補給線太長,致使部隊給養不濟等因素。鑒於此,秦始皇決心開闢水路。由是,秦政府徵集民工,在廣西開鑿「靈渠」。通過靈渠,將湘江水引入灕江,然後又匯入珠江,這樣,長江水系與珠江水系就由一條靈渠溝通了。靈渠的建成,雖然出於軍事目的,但它對南方的開發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它是中國繼都江堰和萬里長城之後,所創建的又一宏偉工程。

解決了補給的運輸問題後,秦始皇便換帥再戰。秦軍新任主帥為任囂,水軍統領為趙陀。常言道:「換帥如換刀」,新刀就是好使。秦軍換帥後,戰略戰術果然不同從前,不再蠻打蠻幹了,而是在嶺南採取了多項應對措施,譬如:「屯墾戍邊」、「築道設關」、「謫戍移民」、「與越共處」、「攻心為上」等。由於任囂措施得當,又能結交各部落酋長,善待當地土著,因此,在贏政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中國大一統的霸業遂告完成。

據《史記.淮南王列傳》記載:秦未,趙陀(時任囂己死,趙陀繼任)曾請求秦中央政府發配女子南來與秦軍士兵婚配,他「使人上書,求女無夫家者三萬人,以為士卒衣補。秦皇帝可其萬五人」(上級對下級提出的數量請求,一般都是減半批准的)。但這區區一萬五千女子對數十萬留守嶺南的秦軍來說,簡直是杯水車薪,如果說得俗一點,就是「還不夠塞牙縫的」。由是,絕大多數秦軍士卒就與當地的越族女子通婚了,後來,他們的後代血脈都融入了嶺南這片熱土。寫至此,不禁讓我想起了上世紀五十年代,新疆建設兵團在內地大量招募年輕的女農墾隊員赴疆支邊的故事。

在秦始皇完成了對嶺南地區的統一後,嶺南也併入了秦朝的郡縣制管理。當時,全國分為三十六郡,其中,嶺南為三郡:一為南海郡,包括了今天廣東大部分地區;一為桂林郡,包括了今天廣西大部分地區;一為象郡,包括了今天越南北部和廣西部分地區。這三個郡都是由南海尉任囂統管。

秦始皇在統一嶺南之後四年就死了。而就在始皇帝死後的第二年(公元前209年),大澤鄉爆發了陳勝、吳廣的農民起義。「天下苦秦久矣」,各路義軍在大澤鄉的爆發中,也紛紛揭竿而起,風雲際會,狼煙四起,不出兩年,不可一世的秦王朝就滅亡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蕭家老大 的精彩文章:

宋真宗御駕親征上戰場是被寇凖逼的嗎?
千古佳話:昭君和親後邊關是否還要戍衛?

TAG:蕭家老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