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高古典雅、妙不可言的王羲之的小楷,都在這了。到底哪帖為第一?

高古典雅、妙不可言的王羲之的小楷,都在這了。到底哪帖為第一?

王羲之小楷流傳下來的有《黃庭經》、《樂毅論》、《孝女曹娥》、《佛遺教經》、《東方朔畫像贊碑》等,都是傳為王羲之所書,很難考證確定為真跡。今天我們來全面欣賞比較一下,哪一帖最好?

一、《黃庭經》

《黃庭經》是中國道教的經典著作,相傳為老子所寫,講述的是道教養生修鍊的道理。《黃庭經》字數不多,卻內容深奧,語意深遠,是道家必修的經典。

王羲之小楷《黃庭經》部分

王羲之小楷用筆圓渾,中段豐實,體勢平正中寓有姿態,因其去古未遠,故能在用點的質地保持著漢魏質樸的遺意,而在結構上卻能各盡字的自然之態,顯得不激不勵,而風規自遠,沒有絲毫習氣,這正是他的高明之處。

王羲之用小楷縱行寫成的《黃庭經》,共計60行,1200餘字,運筆流暢,結構完美。原本為黃素絹本,在宋代曾摹刻上石,有拓本流傳。此帖其法極嚴,其氣亦逸,有秀美開朗之意態。古今書家無不從中汲取營養,智永、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趙孟頫等,他們均從《黃庭經》中探究王書的路數,得到美的啟示。

王羲之小楷《黃庭經》局部

王羲之小楷《黃庭經》,字體有大有小,筆畫有粗有細,在保持整體和諧的前提下,增強了字與字之間的形態變化,具有動態美。

王羲之小楷《黃庭經》局部

在結字上,筆畫欹側傾斜,左輕右重,錯落有致,使字更具有輕靈飄逸感。

王羲之小楷《黃庭經》局部

在用筆上,筆勢流暢,起止舒展,被後人奉為小楷之最。

王羲之小楷《黃庭經》局部

王羲之在帖的末尾署明了書寫日期和地點:「永和十二年五月二十四日山陰縣寫」。那一年,王羲之54歲。

關於《黃庭經》,在民間還流傳著羲之以白鵝換帖的故事,中國唐代大詩人李白就寫有「山陰道士如相見,應寫黃經換白鵝」的詩句。因此,後人都習慣把王羲之書寫的《黃庭經》叫做「換鵝經」。

王羲之小楷《黃庭經》完整版

二、《東方朔畫像贊碑》

王羲之小楷欣賞《東方朔畫像贊碑》書法圖片4張,簡稱《畫贊》或《像贊》。無款,末署「永和十二年五月十三日書與王敬仁」,傳為王羲之書,三十三行。唐褚遂良《右軍書目》 將此帖列為第三,位排《樂毅論》《黃庭經》之後。

史上最美的40副小楷經典法帖,終生值得擁有!

王羲之小楷《東方朔畫贊碑》(宋拓本)

三、《孝女曹娥碑》

東晉陞平二年(公元358年),王羲之到曹娥廟,以小楷書《孝女曹娥碑》文存廟,又有新安吳茂先為其刻碑。三年後,晚年體弱多病的王羲之去世。後世公認此作是王羲之生平最後的一幅小楷。

曹娥碑

北宋元祐八年(公元1093年),北宋書法家、王安石之婿、蔡京之弟蔡卞以行書重書《孝女曹娥碑》文,立碑存廟,至今猶存。

王羲之小楷《曹娥碑》結字扁平,用筆多不藏鋒,有隸書筆意。其章法自然,筆力勁健,結字跌宕有致,無求妍美之意,而具古樸天真之趣。這幅王羲之晚年小楷作品,完全不比名作《蘭亭序》遜色!

王羲之小楷《曹娥碑》絹本 遼寧省博物館藏

東晉 王羲之 小楷 孝女曹娥碑二拓本

釋文:孝女曹娥碑

孝女曹娥者,上虞曹盱之女也。其先與周同祖,末胄荒流,爰來適居。盱能撫節安歌,婆娑樂神。以漢安二年五月,時迎伍君。逆濤而上,為水所淹,不得其屍。時娥年十四,號慕思盱,哀吟澤畔,旬有七日,遂自投江死,經五日抱父屍出。以漢安迄於元嘉元年,青龍在辛卯,莫之有表。度尚設祭誄之,辭曰:

伊惟孝女,奕奕之姿。偏其返而,令色孔儀。窈窕淑女,巧笑倩兮。宜其家室,在洽之陽。待禮未施,嗟傷慈父。彼蒼伊何?無父孰怙!訴神告哀,赴江永號,視死如歸。是以眇然輕絕,投入沙泥。

翩翩孝女,乍沉乍浮。或泊洲嶼,或在中流。或趨湍瀨,或還波濤。千夫失聲,悼痛萬餘。觀者填道,雲集路衢。流淚掩涕,驚慟國都。是以哀姜哭市,杞崩城隅。或有尅面引鏡,剺耳用刀。坐台

待水,抱樹而燒。

於戲孝女,德茂此儔(chóu,同輩,伴侶)。何者大國,防禮自修。豈況庶賤,露屋草茅。不扶自直,不鏤而雕。越梁過宋,比之有殊。哀此貞厲,千載不渝。嗚呼哀哉!亂曰:

銘勒金石,質之乾坤。歲數歷祀,立墓起墳。光於後土,顯照天人。生賤死貴,義之利門。何悵華落,雕零早分。葩艷窈窕,永世配神。若堯二女,為湘夫人。

時效彷彿,以招(昭)後昆。

漢議郎蔡雍聞之來觀,夜暗手摸其文而讀之雍題文云:黃絹幼婦,外孫齏臼。又云:三百年後碑冢當墮江中,當墮不墮,逢王匡(叵),平二年八月十五日記之。

王羲之小楷《孝女曹娥碑》

四、《佛遺教經》

《佛遺教經》,簡稱《遺教經》,又名《佛垂涅盤略說教誡經》,一卷,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是佛陀釋迦牟尼一生修道、度化的智慧結晶,是佛將入涅盤前對眾弟子語重心長的諄諄教誨,也是佛遺留給後代所有想離苦得樂者的得度因緣。

此經倍受歷代僧人乃至帝王的推崇,唐太宗、宋真宗曾為之作序。世親菩薩作《遺教經論》,從七個方面進行了闡釋,在教界具有深遠影響。書聖王羲之、唐書法家孫過庭、南宋書法家張即之所書《佛遺教經》字帖,冠絕古今,各領風騷,受歷代知識分子推崇、珍愛,被無數書法愛好者觀賞、臨摹。今天我們就來欣賞王羲之的小楷《佛遺教經》。

此帖文後有「永和十三年六月旦山陰王羲之」一行款。據此,歷來眾說紛紜。王字小楷傳世較少,長篇亦不多見。初唐搜求王書至多,均不見此目。宋歐陽修認為是唐經生所作,清何義門認為唐僧徒集字而成,但細審文中「世民」二字不避諱,恐非唐人所為,故歷來稱以「傳為王羲之所書」。此帖通篇秀雅婉麗,規整雋潔,墨色濃郁古厚,刻工傳拓均佳,當為宋末佳拓。

五、《樂毅論》

《樂毅論》局部

《樂毅論》四十四行,王羲之小楷代表作,褚遂良《晉右軍王羲之書目》被列為第一。

《樂毅論》是三國時期魏夏侯玄(泰初)撰寫的一篇文章,文中論述的是戰國時代燕國名將樂毅及其征討各國之事。傳王羲之抄寫這篇文章,是書付其子官奴的。有人考證說,官奴是王獻之。這一書跡,早在去東晉未遠的南朝曾被論及。

陳、隋之際釋智永視《樂毅論》為王羲之正書第一。據他說:「梁世模出,天下珍之。自蕭、阮之流,莫不臨學。陳天嘉(650—565)中,人得以獻文帝,帝賜始興王,王作牧境中,即以見示。吾昔聞其妙,今睹其真,閱玩良久,匪朝伊夕。始興薨後,仍屬廢帝。廢帝既歿,又屬餘杭公主,公主以帝王所重,恆加寶愛,陳世諸王,皆求不得。及天下一統,四海同文,處處追尋,累載方得。」

《樂毅論》局部

唐朝初年,《樂毅論》入於內府,曾經褚遂良檢校鑒定,認定為真跡。褚氏著錄內府所收王羲之書跡,為 《右軍書目》,列《樂毅論》為王氏正書第一,並註明「四十四行,書付官奴」。

唐太宗最為寶重的書跡是《蘭亭序》與《樂毅論》。唐內府收藏的《樂毅論》,最初摹拓分賜大臣是在貞觀年間。

褚遂良《榻本(樂毅論)記》曰:貞觀十三年(639)四月九日,命直弘文館馮承素摹榻,分賜長孫無忌、房玄齡、高士廉、侯君集、魏徵、楊師道六人,「於是在外乃有六本。」武平一《徐氏法書記》載:「至高宗又敕馮承素、諸葛貞榻《樂毅論》及雜帖數本,賜長孫無忌等六人,在外方有。」摹本的傳布範圍,限於皇親國戚或近侍大臣而已,世人罕見其貌。

被譽為王羲之「正書第一」的《樂毅論》富傳奇氣息,記史性與貴族氣,可比作楷中蘭亭。

《樂毅論》局部

下面,我們將該作品精細放大供書友們品讀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名藝在線 的精彩文章:

這小楷,當今無人超越!
歷代大書法家邀你賞「燈」寫「元宵」!

TAG:名藝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