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劉邦不殺自己最痛恨的人還封他為候,只因這個私心

劉邦不殺自己最痛恨的人還封他為候,只因這個私心

劉邦有木有自己最痛恨的人?有;有木有殺他?木有;為什麼?來看看這篇文章吧。

劉邦痛恨的有兩個人::一個是蒯通,一個是雍齒。但劉邦都木有殺他們,這就是政治家的作風,一切行動利益至上。我們先來聊聊蒯通。

蒯通是楚漢爭霸期間的謀士,本名蒯徹,因避漢武帝之諱而改為通,他曾在楚漢決戰的關鍵時期勸韓信三分天下。韓信死後他被劉邦下詔逮捕後釋放。劉邦為何釋放蒯通,我們先來看看《史記》的原文:

高祖已從豨軍來,至,見信死,且喜且憐之,問:「信死亦何言?」呂后曰:「信言恨不用蒯通計。」高祖曰:「是齊辯士也。」乃詔齊捕蒯通。蒯通至,上曰:「若教淮陰侯反乎?」對曰:「然,臣固教之。豎子不用臣之策,故令自夷於此。如彼豎子用臣之計,陛下安得而夷之乎!」上怒曰:「亨之。」通曰:「嗟乎,冤哉亨也!」上曰:「若教韓信反,何冤?」對曰:「秦之綱絕而維弛,山東大擾,異姓並起,英俊烏集。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於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跖之狗吠堯,堯非不仁,狗固吠非其主。當是時,臣唯獨知韓信,非知陛下也。且天下銳精持鋒欲為陛下所為者甚眾,顧力不能耳。又可盡亨之邪?」高帝曰:「置之。」乃釋通之罪。

這段話大意是說,盜跖的狗沖著堯舜狂吠,並不因為堯舜不是聖人,而是因為狗的本性就是看家護院,吠咬外人。我當時只知道韓信,並不知道陛下你呢,所以才會替韓信出謀劃策(所謂不知者無罪),況且想要南面稱王的人多了去了,只是實力不濟罷了,你又怎麼能夠殺光殺盡呢?

蒯通確實是辯才,這話既暗中給劉邦戴了高帽,又委婉開脫了自己當時只知韓信不知陛下。如此,劉邦轉念一想,就把他放了。個人覺得,劉邦釋放蒯通大概原因如下:

1、劉邦被蒯通的花言巧語迷惑了。試看《史記》原文中蒯通替韓信出謀劃策時怎不知劉邦呢?這完全是在給自己的死罪找理由,只不過劉邦信了;

2、國家初建,因既往舊怨殺掉一位知名謀士,顯得度量狹小;

3、韓信已死,幾乎所有的對手都束手就擒,蒯通一個謀士也翻不了大浪,還不如放了他還博一個美名呢。

所以,蒯通就這樣被赦免了,後來還做了相國曹參的賓客。

至於雍齒,劉邦最痛恨他,但沒有殺他反倒給他加官進爵,這主要是因為形勢逼迫。《史記》的記載如下:

(六年)上已封大功臣二十餘人,其餘日夜爭功不決,未得行封。上在雒陽南宮,從復道望見諸將往往相與坐沙中語,上曰:「此何語?」留侯曰:「陛下不知乎?此謀反耳。」上曰:「天下屬安定,何故反乎?」留侯曰:「陛下起布衣,以此屬取天下,今陛下為天子,而所封皆蕭、曹故人所親愛,而所誅者皆生平所仇怨。今軍吏計功,以天下不足遍封,此屬畏陛下不能盡封,恐又見疑平生過失及誅,故即相聚謀反耳。」上乃憂曰:「為之柰何?」留侯曰:「上平生所憎,群臣所共知,誰最甚者?」上曰:「雍齒與我故,數嘗窘辱我。我欲殺之,為其功多,故不忍。」留侯曰:「今急先封雍齒以示群臣,群臣見雍齒封,則人人自堅矣。」於是上乃置酒,封雍齒為什方侯,而急趣丞相、御史定功行封。群臣罷酒,皆喜曰:「雍齒尚為侯,我屬無患矣。」

這段話說的很明白,就是眾大臣恐懼劉邦度量狹小,揪住過去和自己不睦之臣的小辮子置他們於死地,為什麼呢?因為劉邦確實度量狹小,立國後所賞都是蕭何、曹參這些故人,所殺都是自己怨恨的臣子。因此,大家都很恐懼,害怕被誅,商量著聚眾謀反。正是在這種形勢的逼迫下,劉邦為了安撫眾人,才不得已封雍齒為什方候。可見,劉邦不是不想殺、也不是不敢殺而是不能殺雍齒。再結合劉邦赦免蒯通來看,他很可能只是耍了一套收取人心、博得清譽的政治伎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生叨逼叨 的精彩文章:

因為這句話,朋友說孔子污衊夷狄,把我笑噴了
韓信是否善良單純,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明白了

TAG:書生叨逼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