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想知道校長們在「煩惱」什麼嗎?

想知道校長們在「煩惱」什麼嗎?

西湖區教育局聯合浙江外國語學院 一起幫他們精準研修解決「煩惱」

家長焦慮,為讀書、為成績。老師忙碌,每天備課、上課、批作業。而校長呢?在很多人看來,不用奔波在教學一線,應該是一個「挺輕鬆」的崗位。其實,並非如此。

昨天,西湖區教育局和浙江外國語學院舉行「學校內涵發展促進項目」簽字儀式,同時啟動的是該項目的「重頭戲」——項目基地學校校長案例式高級研修班,21位學員都是區內中小學的校長副校長。和以往的研修班不同,這次的培訓將採用「私人定製」的方式,用兩年時間進行跟蹤浸入式學習,目標是培養西湖區「新一代名校長」。

「目前有什麼問題讓你煩惱?你正在思考哪些問題?最希望研修班幫你們解決什麼問題?」這是開班儀式上,來自浙江外國語學院的導師們拋出的第一個問題,校長們暢所欲言。

校長們集中的「煩惱」:怎樣「帶好隊伍」

這21位校級領導,是西湖區教育系統綜合選出來的。他們來自不同的學校,有小學有初中,有名校也有農村學校,有新校也有老校,但身上有一些明顯的共同特徵,比如年齡在35歲—45歲,對教育事業有強烈的責任感,教學經驗豐富,辦學思想也正在逐步形成中。問到當下的思考和困擾,他們說得很真切:

「我們學校辦學30年,曾取得了很輝煌的成績。但新時期也遇到了某些發展瓶頸。怎麼樣才能『再出發』,彌補不足發揮優勢是我們最關注的。」

「我們是集團化辦學的一個新校區,硬體很好。從目前看,我們做得最多的是對母體文化的傳承,但在這個基礎上,我們更想形成校區自己的特色品牌。」

「我們學校辦學已經20多年,這兩年發展勢頭不錯,但學校核心文化、核心理念等整個系統還需要轉型升級。」

「師資隊伍是目前比較困擾的,教師主要集中在『兩頭』,一批是年紀大的,處於職業倦怠期;一批是剛入職的新教師,經驗相對不足。如何有效解決『青黃不接』?」

「作為一所農村學校,這兩年我們在德育工作上提升很大,形成了品牌特色,如何在教學質量實現突破性進步」……

這個「謀劃」不僅是培養幾位名校長

所有學員的問題,都被導師們一一記錄了下來,經過整理分析後,將全部納入兩年的研修活動中。該干訓項目的負責人是浙江外國語學院副教授蔣莉,她說,學校是有文化基因的,一定要找到一所學校的「根」,這樣才能真正去了解和辦好一所學校。「這些校長,教學和管理經驗都比較豐富,理論基礎也紮實,這次需求梳理就是想走出以往拼盤式培訓低效的怪圈,真正基於學校、基於內涵發展來對學校管理進行一個統整,通過自己學校或身邊學校的發展案例來進行團隊式的自主性研修,從而活學活用經典教育理論,找准學校內涵發展的切入口,整體提升校長、提升學校。」

整個研修班將持續兩年,目標是培養西湖區的「新一代名校長」。可在西湖區教育局長馬冬娟的「謀劃」中,絕不僅僅是出幾位名校長。「這是一連串的輻射效應,一位校長背後是管理和教學團隊,校長發展了,整個團隊也就發展了。而教師團隊的背後,就是一所學校。有了名校長名教師的帶動,整所學校自然也就帶動起來,最終受益的就是所有學生。」

據了解,這次研修班定位高端、資源整合,比如聚焦當前教育的熱門話題和教育發展的長遠趨勢,注重參與、重視情境。在專家的選擇上,整合高校、教育行政管理部門、中小學校、知名企業等優質資源,構建研修共同體,進行各類對話、研討等活動。馬冬娟說,整個項目的合作圍繞學校、內涵發展、促進等幾個關鍵詞,根據西湖教育高位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全面提升校長綜合素質,打造學校自主辦學文化,促進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杭州教育 的精彩文章:

讓偉人精神照亮時代夢想,深切緬懷周總理誕辰120周年

TAG:杭州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