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華武術——潭腿的歷史變遷

中華武術——潭腿的歷史變遷

原標題:中華武術——潭腿的歷史變遷


潭腿的歷史變遷


汝繼華 北京市臨清潭腿研究會會長


中國武術,內容豐富,浩如煙海。在這一廣博的武學大家庭中,有一門奇異的武學花朵,幾經洗禮,但它卻仍然艱辛的傳演著,在當今這一盛世時期,終於綻放出奇異的芳香。花開花落幾春秋,臨清潭腿的歷史變遷,有著其難以忘懷的辛酸血淚史。


潭腿祖師崑崙大師法相


一、歷史的長河泯滅不了臨清潭腿的發展


臨清潭腿,這一古老的武術門派,自公元960年由崑崙大師在山東臨清龍潭寺(今河北臨西龍潭寺)創始以來,流傳至今,走過一千餘年的風風雨雨,有著其辛酸的發展歷史。



陳橋兵變 黃袍加身


臨清潭腿始創於唐末宋初時期,至今已有千餘年的歷史。創始人為五代時期後周著名將帥崑崙大師,當時大師奉命遠征,在此期間發生了著名的歷史事件「陳橋兵變」;後周為宋所滅,大師回軍路遠,自知無力回天,當即解散軍隊,以「自焚其身」之假象騙過世人,其實崑崙大師順隋唐大運河已至山東臨清龍潭寺(即今河北省臨西縣龍潭村;1964年因為歷史原因劃歸河北邢台管轄)隱姓埋名,削髮為僧,入寺後法號崑崙。大師身懷絕技並且精通醫術,於是將武術同醫術共溶一爐,研創出內外兩功並用的拳腳——潭腿。



潭腿祖庭龍潭寺——崑崙殿


由於潭腿武術內容的豐富及實用性強,曾在宋代初期被宋太祖趙匡胤欽定為宋代十八家之尊。因此,臨清潭腿名滿天下。宋初朝廷下令在長沙舉行全國大比武,長沙太守在武考後上書皇帝,內容為武考後評選出的最好拳法,依次為潭腿、串拳、大紅拳、小紅拳、華拳、少林拳六家拳種等,當時趙匡胤坐鎮東京汴梁(今河南開封),當趙匡胤看到奏章後龍顏大悅,因河南嵩山在開封西南,山東臨清(今河北臨西縣)在開封東北,趙氏面南背北,登基坐殿,當奏章擺在趙氏面前時,正好是虛實結合的四個方位,而自己的國都開封又在正中央,這寓意著趙氏天下四平八穩,江山永固。因此,趙匡胤御筆親封了:「南重少林北尊潭腿」;史稱南拳北腿。之後,潭腿又被民間武術界公推為六大名門之首,各門各派均爭相傳習。


當臨清潭腿傳至崑崙大師第六世徒孫,湖廣大師時代時,由於當地臨清縣境內的清真教每年秋收後,要舉行謝秋儀式的活動。在儀式上,湖廣大師帶領龍潭寺僧表演了臨清潭腿武術,當時的清真教眾看到了臨清潭腿武術的諸多好處。於是,就請了教內德高望重的阿訇,找到湖廣大師商議,請求將臨清潭腿武術傳與清真教信徒。從此,清真教內有了潭腿的傳習,後人稱之為教門彈腿。

元末明初之時,有一群反元鬥士,組建了摩尼教,即日月教,用武術傳承方式發展教眾,因該教活動區域多在山東、河南、河北等地,其中,有一大批為臨清潭腿派弟子,為了不影響到龍潭寺的聲譽,因此,大家商定以創派祖師,崑崙大師的法號來記派,史稱崑崙派。明太祖朱元璋曾出家,拜師彭和尚,曾加入此派。朱元璋得天下後,將摩尼教即日月教解散,從此,崑崙派系多轉入明朝軍隊,在民間也就銷聲匿跡了。


在明朝著名軍事家戚繼光所著的《紀效新書》中提到:山東李半天之腿、千跌張之跌、鷹爪王之拿、張柏凈之打,皆為好中最好的拳法,然山東李半天之腿亦譯稱潭腿。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明朝正德年間,少林寺的相墼禪師聞潭腿名滿天下,於是到山東臨清龍潭寺訪問,與崑崙大師的再傳弟子時任龍潭寺住持僧月空大師會晤,並互換拳腳。從此,少林派有了潭腿;而臨清潭腿武術至此傳遍整個武林界。以後潭腿又派生出很多的門派,如:教門彈腿、崑崙潭腿、少林彈腿、六合彈腿、通背彈腿、形意彈腿、精武潭腿等等。可以說,臨清潭腿自創始以來,在民間武術界廣為流傳,有著深厚的群眾基礎。期間,以龍潭寺為基地,培養和訓練了一大批掌握臨清潭腿武術功法的武林人士,他們推動了臨清潭腿武術門派的發展。


然而,到了清朝的雍正年間,清王朝統治者為了其封建政權的穩固,開始殘酷鎮壓民間武術社團組織,並下《禁武令》禁止民間人士習武,至乾隆年間,清封建統治王朝對民間武術事業的發展實施了慘絕人寰的鎮壓。明令禁止民間人士習武,禁止組織民間武術社團,禁止開設拳場、設壇活動等。乾隆初年,清王朝統治者還派出軍隊對民間武術社團、組織、人員進行殘酷屠殺。在此期間,凡習武者必遭殺戮。龍潭寺及南少林寺等各個大小武術組織、拳場以及各個具有習武傳統的村莊,都遭到了滅頂之災,龍潭寺、南少林寺等均被焚毀,特別是發源於山東臨清龍潭寺(今河北臨西龍潭寺)的臨清潭腿,由於在當時武林界的地位原因,受到了更為嚴厲的鎮壓。昔日繁華的龍潭寺被毀於一旦。很多曾習練過臨清潭腿派武術的人員放棄了習武生涯,社團、組織自動解散。一些從龍潭寺得以逃脫劫難的武僧們,從此遠離山東臨清龍潭寺,流落他鄉,不在回返。然而,正是那些逃得一難,背井離鄉的武僧們,卻保留並延續了臨清潭腿武術門派的種子。他們散落在民間的各個角落,至今仍在含辛茹苦的繼續傳習老祖宗留下的武術瑰寶——臨清潭腿。



龍潭寺古武譜


二、古老的武術奇葩終放出絢麗的光彩


臨清潭腿自受到清王朝的殘酷鎮壓後,卧薪嘗膽。一直在民間秘密流傳、發展。從龍潭寺逃出來的僧人們,各奔東西。有一些僧人們逃到了山東的一個叫馬家莊的地方,從此落腳,並向當地人傳授武功。解放以後,有一位習練馬家功的氣功大師馬春先生,道出了其馬家功的傳承歷史,馬春的師祖就是從龍潭寺逃出的武僧,武僧們在傳授武術功法時,為了不引起世人的注意,不再稱練習的武術為臨清派武術,而改稱為馬家功。還有一些僧人們,逃到了京城,進入到清王朝的王公大臣府邸之中,繼續傳授臨清潭腿武術。如:清朝名將福康安,就是臨清潭腿武術傳人,福康安在系統的學習了臨清潭腿武術後,創出了有名的武術器械——螺絲雙棍(目前螺絲雙棍功法還在臨清潭腿武術流派內傳習);福康安憑藉這一對雙棍東爭西戰,立下了赫赫戰功。


清朝中期,由於社會的發展變革,臨清潭腿開始在社會上授徒傳藝。因武術的傳播被清政府所控制,所以,在當時主要是以私塾的教學形式開展的,因私塾老師白天教文化課,到了晚上,才進行以兵經戰冊為主的教學,其中包括了武術搏殺內容。


武術界首先開設學堂,傳授臨清潭腿武術的,要首推賀子琴先生與其師弟張木連先生了,他們在北京得勝門外石佛寺開館傳藝,在授徒期間,其傳人甚多,並多是有成就者。自此潭腿門武術在北京廣為傳練,臨清潭腿這一古老的武術門派又綻放出勃勃生機。

賀子琴先生傳人中,能夠繼承並發揚臨清潭腿武術的代表人物有英啟、金啟亮、史正剛等。史正剛後來在北京潭柘寺出家為僧,法號『齊雲』,人稱『史和尚』創立了大悲拳。


英啟先生傳人洪連順先生,在抗日戰爭時期曾任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九路軍大刀隊武術教官,專門教習大刀劈砍術,用以對付日軍的刺殺術,在多次同日軍戰鬥中,二十九軍的大刀隊衝鋒在前,砍殺日本侵略者,出色的完成了任務,為我國的抗日戰爭做出了貢獻。洪連順,名緒如、字連順,人送綽號「大力洪」,與意拳創始人王薌齋先生交友甚厚。洪連順先生傳人姚宗勛先生,師從洪連順先生學練潭腿門武術長達八年之久,後經洪連順先生引見,從師於意拳創始人王薌齋先生學習意拳,被稱為「青年武術家」,並成為意拳第二代傳人。


賀子琴先生之師弟張木連先生所傳之弟子中的代表人物為何德全先生。何德全、人稱「蓋金陵」、「雙槍何」。曾在南京中央國術大賽中獲得雙槍套路冠軍,並得到「花梨木杆銀槍頭」雙槍的獎勵。已故的著名武術家王選傑先生,早期就從學於何德全先生,習練潭腿門武術。



臨清潭腿第96代掌門 愛新覺羅?啟亮


金啟亮先生,原名愛新覺.啟亮,號「餘一」,滿族正黃旗,建國後被選為政協委員。金啟亮是他自己起的名字,金啟亮先生長說:「是金子、總會發亮的。」所以起名叫金啟亮。金啟亮先生師從於臨清派潭腿門第九十五代『節』字輩傳人賀子琴先生,並被賀子琴先生定為臨清潭腿第九十六代『廉』字輩傳人。金啟亮先生精通各種拳術、器械,尤善臨清潭腿門武術,他不但能用雙腳隨意踢人面部,而且能用腳尖踢漏一寸後的松木板,被武林界人士譽為「潭腿金」。期間,金啟亮先生與意拳宗師王薌齋先生交友過密,並在武術、戲曲等方面共同研究,為臨清潭腿武術技藝,填補了許多空白。


建國初期金啟亮先生曾組建了青松武術社,並自任社長。建國後北京成立武術協會,金啟亮先生成為第一屆武協委員,一九六四年,金啟亮先生在中央電視台舉辦劍術講座,在此期間他還曾為北京拳術的考源及各門派考證做出了貢獻。


自青松武術社成立後,金啟亮先生致力於臨清潭腿武術的發展,在北京,當時曾經有數以百計的學員,向金啟亮先生學習臨清潭腿武術,其所傳弟子有;李林、李長慶、李長福、盧耀增、盧耀存、盧金城、劉福、肖杏國、郭民、孟耕野、孟席水、陳德亮、韓樹增、呂忠、李維成、隋世國、李啟明、羅金城等等,有造詣者分別賜予了拳號,例如,李長慶賜拳號:梅展;盧躍增賜拳號:梅峰;龔榮祥賜拳號:梅仟;隋士國賜拳號:梅宇等等。


一九八三年三月,隋士國先生在《武林》雜誌上發表了題為《臨清潭腿》的文章,該文章的發表,震動了武術界。在此以前,很多武林人士都以為臨清潭腿已經失傳,卻沒有想到後繼有人,臨清潭腿這一武術瑰寶,又煥發出了新的青春。


自該文章發表後,先生又多次在《武魂》、《精武》等武術專刊上發表文章,專門介紹臨清潭腿武術的功法和內容。除此以外,隋士國先生還在日本《武藝》雜誌上圖文並貌的連續發表了介紹臨清潭腿的文章,為中國武術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礎。


中華潭(彈)腿聯合總會會長隋世國先生


一九八四年,以九十七代弟子隋士國先生為代表的臨清派傳人們,首次向北京市體委遞交了關於成立臨清潭腿研究會的書面報告。同時,先生還經常組織自己的學生,多次參加北京市武協舉辦的各項武術比賽,並取得好成績。一九八九年,代表著臨清潭腿武術門派的研究會正式成立,它是臨清潭腿幾代人努力的結晶。一九九三年十一月,一個以傳授臨清潭腿武術為內容的基地成立,既北京市武術院華宇武術培訓中心。為了更廣泛的傳播臨清潭腿武術,又於一九九五年成立了龍潭武術社。



臨西縣古臨清龍潭寺遺址


期間,以隋士國、汝繼華等九十七代及九十八代弟子,遵照金啟亮先生的遺訓,於一九九一開始,對臨清潭腿武術發源地,龍潭寺遺址進行多次考查,確定龍潭寺遺址在今天的河北省臨西縣龍潭村境內,並在該遺址立碑紀念,立碑人為臨清潭腿第九十七代和九十八代部分傳人,該碑上刻錄了立碑人的姓名與拳號,至此臨清潭腿武術發展到一個新的鼎盛時期。



北京市臨清潭腿研究會會長汝繼華先生


三、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


隋士國先生作為臨清潭腿第九十七代傳人中的一員,曾歷任數屆北京市武協委員、副秘書長,北京市臨清潭腿研究會會長,北京華宇武術培訓中心主任等職。由於隋士國先生的不懈努力,其國內外學生桃李滿園,並給有造詣者賜予了拳號,其中有:尚志平賜拳號潔軒、侯新生賜拳號潔斌、王憲明賜拳號潔沖、趙文利賜拳號潔仲、張福順賜拳號潔遠、常耀宗賜拳號潔展、康景才賜拳號潔超、王顏明賜拳號潔峰、楊建國賜拳號潔貴、朱啟輝賜拳號潔恆、汝繼華賜拳號潔空、牛玉崇賜拳號潔燁、雷永魁賜拳號潔磊、艾春光賜拳號潔承、余和建賜拳號潔凱、婁志明賜拳號潔銘、王龍賜拳號潔賢、董春蕾賜拳號潔玄、山口直人(日本)賜拳號潔仟、前田史樹(日本)賜拳號潔放、西村龍司(日本)賜拳號潔然等。以上為臨清潭腿第九十八代『潔』字輩部分傳人。


汝繼華先生與中國武學泰斗吳彬老師


汝繼華先生為臨清潭腿第九十八代弟子,拳號:潔空慧明,汝繼華先生從10歲開始習武,拜師隋士國先生。後又得到盧躍增(臨清潭腿97代傳人)先生垂愛,收為記名弟子,賜號:慧明,並傳授金啟亮老先生所著---臨清潭腿武術譜(全譜)。之後,汝繼華先生又繼續向其他臨清潭腿97代弟子學習。在向97代各位老師虛心學習中,汝繼華先生全面系統的掌握臨清潭腿武術內外功法,樁功、試力、發力、技擊等內容,以及各種拳術、器械、及對練套路。



汝繼華先生與眾門徒


在此基礎上,汝繼華先生於1987年開始正式收徒,到目前為止,傳徒百餘人。賜拳號者近百人,其中有代表性的有:


曲宗海、賜拳號:菊魁;臧運良、賜拳號:菊鋒;


王海其、賜拳號:菊濤;聞 凱、賜拳號:菊睿;


劉 勇、賜拳號:菊鄰;李 劍、賜拳號:菊道;


宋海讓、賜拳號:菊英;王克德、賜拳號:菊海;

陳泰伊、賜拳號:菊轅;陳 林、賜拳號:菊疆;


韓欣、賜拳號:菊容;楊 昆、賜拳號:菊軒;


劉凱寧、賜拳號:菊莊;楊建華、賜拳號:菊翱;


楊 科、賜拳號:菊易;趙景磊、賜拳號:菊茂;


本傑明(法國)、賜拳號:菊揚;等等。


見證人,臨清潭腿第九十八弟子艾春光、拳號:潔承。



汝繼華先生、蔡益柱先生與臨西龍潭寺十大弟子


在此期間,汝繼華先生曾多次到河北臨西縣---龍潭寺發源地傳藝。將正宗臨清潭腿傳回發源地,使臨清潭腿這一古老的武術門派在龍潭寺又續上了香火。期間,汝繼華老師在臨西縣所傳的第九十九代門徒有:


李正國賜拳號:菊啟;李友波賜拳號:菊松;

張洪偉賜拳號:菊尚;袁會祥賜拳號:菊斌;


趙培勇賜拳號:菊沖;劉同嶺賜拳號:菊禮;


程先強賜拳號:菊炎;李樹森賜拳號:菊麟;


李世嶺賜拳號:菊衫;洪長利(回族)賜拳號:菊穆。


此十名學生,被譽為臨清潭腿汝繼華先生門下在臨西龍潭寺的十大弟子。為臨清潭腿第九十九代傳人,初步繼承和掌握了臨清潭腿的武學技法。



臨西龍潭寺十大弟子


2015年,汝繼華先生接任北京市臨清潭腿研究會會長一職,自接任會長以來,汝繼華先生多次帶領門內弟子參加各種武術比賽,以及各種民間武術交流活動,並取得好的成績,特別是2017年,由汝繼華先生領隊,帶領徒弟們參加了「一搏成名」民間傳統武術搏擊賽,並取得較好的戰績。「一搏成名」比賽,是建國以來,第一次舉辦的民間傳統武術搏擊賽,意義深遠。除此以外,汝繼華先生還在武魂雜誌上發表文章,專門介紹臨清潭腿武術文化。


目前臨清潭腿門武術,已經傳到第一百代『凈』字輩弟子。臨清潭腿至今百代傳人所使用的班輩表,仍然為崑崙大師所親定,崑崙大師所定班輩表共一百二十代,家譜至今仍在本派內保存。現在所有臨清潭腿的傳人,均努力將這一武術奇葩不斷傳演下去。


春華秋實各領風騷,臨清潭腿自崑崙大師創始以來,經歷風風雨雨千餘年的洗禮,後經數代人的努力與奮鬥,最終使發源於山東臨清龍潭寺(今河北臨西龍潭寺)的這一古老的傳統武術在北京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現在,在這個盛世的年代,這一古老的拳種,歷經滄桑,又傳回了臨清潭腿的發源地,並在國內外開枝散葉。我們相信,它將會繼續的傳承下去,為中國武術走向世界做出貢獻。


謝謝關注|臨西縣歷史文社


專心整理資料,不炒作、不營銷。


關注推薦「臨西縣歷史文社」


給你的朋友們認識吧


歷史是神秘的,是斷層的,是令人嚮往的,對於年輕人來說,我們渴望了解這塊土地的曾經,但又不耐其中的枯燥乏味,在這裡,讓我們用年輕人的方式,結合臨清,臨西等縣市的傳統文化,用最年輕的態度,為您還原一個臨清州,了解臨西縣(古臨清)人文歷史,從這裡開始!今日頭條號「臨西縣歷史文社」、搜狐號「臨西縣歷史文社」、QQ看點平台「臨西縣歷史文社」、百家號「臨西縣歷史文社」等將同步進行推送!

「臨西縣歷史文社」是歸屬於臨西縣文廣新體局的附屬文化賬號,專門致力於臨西縣乃至周邊地區的「古臨清」歷史文化推送,為臨西縣的運河文化事業、古臨清的歷史底蘊介紹貢獻一份力量。屆時歡迎社會各界投稿。郵箱:745259141@qq.com;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臨西縣歷史文社 的精彩文章:

臨西的一句快要失傳的歇後語,你聽過嗎?

TAG:臨西縣歷史文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