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你貪圖個好名聲,卻要了人家一條命

你貪圖個好名聲,卻要了人家一條命


你貪圖個好名聲,


卻要了人家

一條命






文 | 霧滿攔江




(01)


 


先來道幼稚園的測試題:


 


你是小幼班的阿姨,正在給11個小朋友,分9個橙子。

 


要求分得公公平平,心悅誠服。


 


你如何一個分法?




(02)

 


今天,劉強東回復了一條微信。


 


 

說的是企業家陳生,有錢厚道,回報鄉里。


 


他給家鄉建了生態養豬場,為100多戶村民提供了就業機會,讓家鄉甩掉了貧困帽子。


 


他出錢種植荔枝樹,給每戶村民分了五畝荔枝林。


 


他發現家鄉住的都是青瓦房,老土破舊。就砸下兩個億,給全村建別墅。


 


總計建了258座別墅。


 

但這些別墅,卻遭不明襲擊,十多個窗子被石頭砸壞。


 


是誰干滴?




(03)


 

新聞稱,陳先生替村民建的別墅,已經分不下去了。


 


有的村民提出子女已結婚或將結婚,要求再來兩套。


 


外遷的村民,要求回村分房。


 


還有村民表示,你建別墅,拆我們家舊房,賠償總得給吧?


 


所以劉強東跟貼說:


 


初衷非常好,不過農村非常複雜……稍有不慎就會引火燒身!明明大好事也會引發無數矛盾甚至指責……我現在,也是小心翼翼。


 


城市套路深,我要回農村。


 


農村套路淺,也是有風險。


 




農村到底有多複雜?又為什麼複雜涅?




(04)


 


說一件我小時候,聽家鄉老人講的事兒:


 


早年家鄉,有個乞丐,沒得吃,也沒得穿。無論是烈日炎炎,還是寒冬臘月,都赤裸著兩條腿,挨家挨戶乞討要飯。因為他長年沒褲子穿,兩條腿砂蹭土磨,黑黝黝的瓦光鋥亮。行走在雪地里,大老遠就看得清清楚楚。


 


有戶人家看得心疼,替乞丐做了條棉褲。等到乞丐上門乞討時,把棉褲送給他。


 


萬萬沒想到,乞丐不接棉褲,卻問道:好心腸的人家,你這棉褲,是準備年年舍給我,還是就舍這一次呢?


 


主人回答說:我們家也是小戶人家,只是看你太可憐,最多施捨你這一次。


 


乞丐道:既然如此,這棉褲你收回,咱不敢要。


 


主人家問:為啥呢?


 


乞丐說:這還用問嗎?我也是娘生爹養的皮肉人,之所以大冬天不穿棉褲,卻沒凍死,那是因為我熬過最苦的日子,已經習慣了。但這人吶,沒有吃不了的苦,只有享不了的福。一旦你今年施捨給我棉褲,來年寒冬,我就無法適應了。如果明年冬天你不再施捨我棉褲,我會活活凍死的,所以不敢要。


 


那戶人家聽了,皺眉說:既然你如此說,那我們就咬咬牙,以後每年冬天,都施捨給你一條棉褲,這你沒說的了吧?


 


乞丐:你可千萬別反悔,不然會要我命的。


 


那戶人家:你這人真麻煩,好心施捨給你棉褲,還這麼多的事兒!放心穿上吧,絕對不反悔。


 


於是乞丐就穿上了棉褲。


 


來年天氣轉冷,乞丐慌裡慌張的跑來了,哐哐哐的敲門:開門,開門,你去年答應我的棉褲呢?


 


那戶人家開門:還想要棉褲?去年不是給過你一條嗎?


 


乞丐:去年的棉褲,早被人偷走了。今年就指望著你家的棉褲過冬了,你可是答應過年年施捨的,棉褲在哪裡?


 


那戶人家:……不好意思,我們小門窄戶,用度不足。今年施捨不起了。


 


乞丐一聽就急了:別價,你要這樣說,我可就死在你手裡了。


 


那戶人家:有沒有這麼誇張啊?你以前年年冬天沒棉褲穿,不也沒凍死嗎。


 


語罷,那戶人家就關上了門。


 


乞丐急得又吼又叫,一個勁的敲門,那戶人家也不肯開。


 


幾天後,下雪了。


 


——乞丐凍死在那戶人家門外。


 


乞丐凍死後,當地人議論紛紛:這可憐的乞丐,他熬過了酷暑,熬過了寒冬,卻死在一家人的善意之中。你明明沒有能力贍養乞丐一輩子,為何非要用一時的舒適,讓乞丐失去寒冬存活的能力?你貪圖個好名聲,卻要了人家一條性命。那戶人家受不了鄉人異樣的眼光,沒多久就悄無聲息搬走了。




(05)


 


人的經濟本質,是交易。


 


人每做一件事,總是要支付代價的。


 


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你得到任何東西,都是需要付出的。


 


——哪怕是得到土豪贈送的大別墅,也不例外。




(06)


 


升米恩,斗米仇。


 


在別人遇到生死困厄時,趕緊給他碗米粥,活人一條性命。這是大善,是永世銘記的恩德。


 


但如果,你扛著一斗米給人家,就是戲侮對方了!


 


一斗米,就是10升,已不再是危難援手。


 


——而是給對方,一個舒適的日子。


 


——你讓對方舒服了,而且不求任何回報,沉醉在自己是個善人的快樂中。


 


你什麼也沒得到——並不意味著對方沒有付出!


 


——對方付出的,是適應原有生活的能力。


 


甚至會失去改變命運的能力。


 


任何一種生活,都是一種自如周圓的生態。你不理解的,往往是對方無可選擇的。正如前面故事中的乞丐,好心人家給他條棉褲,還聲稱年年施捨,讓乞丐穿上棉褲,滿足了自己做好人的願望。但這戶人家並沒能力年年施捨,次年就撒手不管,結果讓乞丐活活凍死。


 


——你得到了好人的滿足感,人家卻搭上一條性命!






(07)


 


陳先生回報家鄉,心是好的。


 


他給了鄉親們、自己能力達不到的物質享受。


 


——但是那些住進免費別墅的人,需要為此付出什麼?


 


其實鄉人的要求,已經說得很明白了。之所以要求給自己的子女也分別墅,正如光腿的乞丐,要求年年施捨棉褲一樣:


 


——既然你,讓我失去適應此前貧寒生活的能力,那就請提供讓我適應舒適生活的配置。不然的話,你一撒手,我又跌回此前的生活狀態,卻又失去了適應能力,會很悲慘的。


 


——不要總是說窮人貪得無厭!


 


——他們為你做個好人的心理慾望,付出的代價太慘烈。


 


——玩不起!




(08)


 


讓我們回到幼稚園。


 


如何給11個小朋友,分9個橘子,還要分得公公平平?


 


——答案是,先把9個橙子榨成汁。然後把橙汁,分成同等的11份,每個小朋友1份,這就OK啦。


 


但如果,你不這麼做,就無法分得公平。到時候小朋友們哭的哭,鬧的鬧,你再跺腳抱怨,說幼稚園太複雜,說什麼我願為你人前顯貴,你卻為我雪上加霜,未免矯情。


 


陳先生回報鄉里,但鄉人並不領情。


 


就說明了陳先生的分配方案,有必要做個小小調整。




(09)


 


早年舊上海大亨杜月笙,發達之後,回報鄉里。


 


他沒有給鄉人蓋別墅,建公館。


 


他知道,給人以超過其能力的物質享受,是件殘忍的事兒。要不你就得把這些能力不足的人養一輩子,要不,就幫助他們獲得成長機會。


 


所以杜月笙,在家鄉建了座圖書館,當地人可以免費閱讀,獲得改變命運的能力。


 


——然鵝,當時許多人,根本不識字。


 


所以杜月笙,又在家鄉建起座知名小學,聘請名師。本鄉子弟,無論家境如何貧寒,都可以免費入讀,學校免費供早餐午餐,讓窮家孩子免於饑饉,同時又可以讀書識字,改變命運。


 


大德不德,大善無跡。


 


真正的善行,始於謙恭,止於尊嚴。始於危患,止於貪婪。始於急迫,止於欲壑。始於悲憫,止於私權。始於自己的能力,止於對方的生活。你可以走入別人的世界,但不要隨意走來走去。所有的濟助不過是權宜之計,信任、尊重與希望,才是這個世界最大的善意。




(10)


 


贈人玫瑰之手,歷久猶有餘香。


 


最有價值的善行,是幫助對方獲得認知自我、走出命運低谷的能力。


 


什麼叫財富?


 


財富是你造福他人的資源和權力。


 


獲得財富,需要運氣,更需要智慧。


 


而運用財富造福他人,卻一絲一毫的運氣成份也沒有,十足十的智慧體現。


 


智慧是一種全面的認知能力,能夠洞悉人性。

知其所需,明其所憂。止於至善,避於其惡。

佛家將智慧視為一種慈悲的力量,慈者,在對方心裡種下善念。悲者,撥除對方心裡惡的根苗。無論是慈者植善,亦或是悲者撥惡,都是一種高層次的智力運作,而非單憑個人的喜惡衝動。


 


稻盛和夫先生說:小善如大惡,大善最無情。


 


這裡所說的如大惡的小善,特指那種為博取自己的好名聲,卻讓對方失去生存能力的行為。


 


而稻盛和夫先生所說的無情大善,也未必有多大。只是要能夠給對方帶來愉悅心情,帶來上進勇氣,帶來生活希望的微小行為,諸如臉上的笑,鼓勵的話,關切的眼神,等待的耐心。這些看似極小,卻對他人有著重大影響的舉止,都是有價值的善行。這些不僅只是善意,不僅是行為,還是一種智慧的理念,能夠讓我們獲得善的能力,在幫助他人的同時,啟迪善念,得到善的回應。








霧 曰


你此刻最需要的,不是低調謙和,而是強大,是勇敢,是一張縱遭受千般磨難,屢挫愈艱的厚臉皮!是真誠面對自我,輕鬆應對人生課題,完成美好旅程的閑致心境。




往年今日


《萬水千山總是情,臉皮太薄可不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霧滿攔江 的精彩文章:

會說話的人,都有超強的商業思維
《無問西東》:你有沒有看到那頭牛?

TAG:霧滿攔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