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是時候聊聊日本電影引進這個話題了!

是時候聊聊日本電影引進這個話題了!

你應該看這篇文章,是因為:

今年年初有《浪矢解憂雜貨店》《戀愛迴旋》兩部日影在內地上映,越來越多的日影,尤其真人電影,可以與大家見面。儘管有《你的名字。》曾火遍內地,斬獲5.76億票房,但被引進的日影並非皆表現突出,有的甚至撲街。#日本電影引進#在版權價格、本土宣發等方面有更多難關需要挑戰。

過去我們很少仔細去談日本電影引進這個話題,但這兩年情況有了明顯變化:首先是在各種形式的版權交易與合作中,日本方面的內容越來越突出,其次基於這一點,日本電影——這個政策效應下有所鬆動的版塊,在經歷了2015年之前長達10年的冷遇之後,如今是回暖伊始,「春天」未到,埋藏機會與潛力,變成片商眼中一片值得深耕的「新田」。

2015年,《哆啦A夢:伴我同行》(含3D)在國內收穫5.3億票房,但是如果留意一下,你會發現在這之前的三年多時間裡(2011年11月至2015年5月),日本引進片完全是休眠狀態,空白一片。隨著政策的緩和,以及15年《哆啦A夢》和《名偵探柯南》的破冰嘗試,2016年,日本電影引進有了數量上的顯著增長,而11部引進片里僅兩部真人電影,大熱動漫仍然佔了絕大多數。當年最具話題性的兩部電影,一部是在日本和中國同時創造超高票房的《你的名字。》,一部是在中國收效良好的中小成本真人製作《墊底辣妹》。

到了2017年,中國片方的購片重點不再只圍繞日本動漫,真人電影無論引進數量還是選片類型都有了較大改善,無論是去年陸續上映的《銀魂》《深夜食堂》《與君相戀100次》,還是今年頭三個月上映的《浪矢解憂雜貨店》《戀愛迴旋》《第三度嫌疑人》等影片,留給觀眾的可選項一下豐富了不少。但是,從已有的票房結果來看,日本真人電影在中國市場的「殘念」還是顯而易見的。而這些變化和收效,也是我們打算認真談談「日本電影引進」的一個重要原因。因為如果僅以票房數字來簡單粗暴定義一個日本電影是否適合引進,以及進一步評判其項目成敗,好像就太沒趣了。身為愛好者和關注者之一,筆者當然真誠希望這個版塊能越做越好,未來能在影院看到越來越多好的日影作品。

關鍵詞:時機

《墊底辣妹》劇照

日本引進片「回暖」,首先有政策因素。尤其在《墊底辣妹》之前,日本真人電影很少被引進的一個主要因素,也是從純商業角度擔心政策風險。一般來說,動畫抵禦能力強於真人;另外,動漫的受眾層比氣質獨特的日本真人電影廣得多。

雖然中國電影市場這些年發展迅猛,院線、屏數、觀影人次的飛升激活了海外片方、尤其好萊塢對於這個新票倉的熱情,但日本方面,這份熱情來得要晚得多。因為在過去,基於各種因素導致的、不愉快甚至結果逆向大反轉的情況很多,這讓他們在與中國片方的接觸中始終保持謹慎。

2015年之前漫長的空白期,讓日本電影購片價格跌落谷底。時至2015,不僅有了比過去寬鬆緩和的氣氛,一些新興電影行業新貴也有意開拓歐美之外的泛亞市場,而日本作為這些「新土地」之一,其多元豐富且在國內有相當受眾的文化內容值得深耕。這個時候,《哆啦A夢:伴我同行》從結果上來看即被看作是一次成功的破冰。

《哆啦A夢》海報

事實上,《哆啦A夢:伴我同行》在日本本土就已被寄予厚望。為謀求突破,他們不僅找來山崎貴與八木龍一聯合執導,更為該系列篇加入3D版。當年負責3D的執行公司作為新成員,在這個項目的製作委員會之中完全屬於新鮮血液(日本電影項目運作基於「製片委員會」制度,這裡不多做闡述),換言之,整個製作委員會其實是扛了巨大壓力畫「一擊入魂」的餅,因此該片在日本本土的營銷聲勢和規模也非常之大。

如此一來,作為引進該片的中國片方,面對的其實是日本業內最為嚴格和高標準的製作委員會,購片只是成功的第一步,這之後要應對的事也都不輕鬆,「機器貓的全球收益、包括版權、周邊等等,蛋糕瓜分規則是很嚴格的。包括機器貓鬍子角度多少,顏色和光澤,日方都要求精準,我們的物料要給他們全面監修 。」另外,當時該片在國內的市場前景其實也沒有被寄予過高預期,「沒有人看好這個片子(會大爆),包括第一輪看片的時候……就覺得基本盤有個5、6000萬,但是再高……因為之前沒有先例,也不敢下定論。日影太久沒有(爆款)成功案例,也就限制了業界的想像力。」而最終,《哆啦A夢:伴我同行》(含3D)在國內收穫5.3億票房。

關於影片帶來的後續效應,片方負責人談到,「機器貓的成功最重要的價值其實讓中國的市場、尤其是發行埠、院線埠認識到,日本動畫片可以賣到這個數。其實美國動畫片(迪士尼為主)在中國賣得好,對中國本土的刺激是不強的,但是日本動畫片也能賣得很好,這個在中國二次元產業(尤其是國漫動畫製作)的刺激是巨大的。」

關鍵詞:促進

《戀愛迴旋》劇照

富士電視台這兩年一直是和國內版權合作最為頻繁的日本影視版權方之一,從國內製作公司開心屯劇作改編權開始,富士台就為自己的版權內容劃拉了個長長的表單,向財大氣粗的中國買家熱情招手。當然富士台還有電影業務,熟悉日本電影的觀眾可能知道,「富士台+東寶」這個搭配的平均表現向來還不錯,而電影公司聯動電視台在日本是一種經濟高效的製作和宣發模式,尤其熱門電視劇衍生的電影作品,票房回報率較高。

今年3月初在中國上映的電影《戀愛迴旋》,其海外版權就在富士台手上。據引進該片的中國片方透露,在與富士台接洽的過程中,對方也會主動將一些尚未公映、甚至消息未公開的作品提供給他們,「有的是詢問我們有沒有引進的意向,或者詢問我們覺得這個影片會不會適合中國市場。」例如同樣是「富士台+東寶」的、今年黃金周大片《犬屋敷》(4月20日日本上映),該片在去年籌備階段就已在陸續進行海外版權合作接洽。

《你的名字。》海報

日本方面的態度轉變,是成功案例和市場催化的結果。《哆啦A夢:伴我同行》在中國取得票房成功之後,其製作委員會盛情邀請中國片方赴日洽談合作,而以示友好和共贏意願的方式之一正與富士台如出一轍——劃拉片單,畫大蛋糕。2016年底,東寶為「後宮崎駿時代」傾力打造的動畫《你的名字。》在中國上映並拿下5.75億票房,「光線傳媒」也隨之在日本業界出了名,東寶還排了專人來華參觀考察,與這些電影公司深入交流,他們還同時帶著向中方推介未來一年內主推作品的任務。近年專註投了不少大製作的華納日本,似在向華納國際靠攏,每年產出在內容上突破地域格局的作品,爭取海外市場。而東寶、角川等大公司也大方宣布與中國加深版權和產業合作,除了推進引進片(東寶的《瑪麗與魔女之花》還走了分賬片名額),合拍片《妖貓傳》也在日本實現了中日合拍片最大規模宣發。

《妖貓傳》日本版預告截圖

一方面合作加深,一方面版權費也跟著水漲船高。實際《哆啦A夢:伴我同行》之後,日本電影的版權費就有了相當明顯的躍升,再到《你的名字。》,中國片方在國際市場上的競價實力進一步哄抬了版權價格。過去批片幾十萬美金,現在百萬美金也只是個下限數字,一部分話題作品、IP大製作甚至二輪競價階段都依然有不低於15家買家,拍板價只高不低,這裡不便細說。但日本版權方往往不是直接考慮出價最高者,最終他們還是要看細化的方案和合作誠意,一些頭部資源會繼續「奶」給過去有良好合作基礎的買家。而有消息稱,有「壕」哭級中國買家曾打算出價上億人民幣購買日漫《海賊王》影視改編版權,但實際上買家對這部漫畫作品了解並不多,導致溝通現場空氣有些……此事便沒了下文。

關鍵詞:困局

《銀魂》海報

去年在中國上映的真人版《銀魂》拿下了日本真人電影國內票房第一(近8200萬)。但片方表示這個數字還是「不太理想」。如上所說,日片版權價格這兩年實現了幾級跳,而經過激烈競爭,《銀魂》購買價成了這家公司所有日本引進項目里的目前最高價,購片成本高,意味著宣發投入也跟著高,綜合下來,票房數字距離回本還差一丟丟。但在他們看來,這件事上有比賺錢更有價值的所在,之於這個所在,他們尚且能承擔得起為「期望」而付出的代價,「和華納全球、華納日本深度合作,還是在華納日本年度最重要的項目上進行合作,我覺得我們承擔得起這個代價,並且是不惜力的方式去幫他們建立起作品價值,我覺得這是電影人合作的價值。我非常強調一件事——用電影人做生意的方式去做電影,不是用做生意人做生意的方式去做電影。」

《銀魂》劇照

真人版《銀魂》從開拍階段就已經在推進引進。原因很簡單,負責選片的製片人喜歡《銀魂》。作為日漫腦殘粉、《銀魂》的三星半腦殘粉,他非常了解原作的故事架構和世界觀,加之主創陣容也符合調性,所以是說做就做了。「因為喜歡」,這個理由和他們過去引進《墊底辣妹》、這個同樣看似不會有很好票房收益的勵志青春片是一樣的。不過《墊底辣妹》當年的版權價格還算較低,因此3700多萬的票房數字已經很令人滿意。但現在的局面是——當做大概率事件討論的話,3000萬的票房數字只是勉強「打平」。想要保證不賠錢甚至努力賺錢,所有事情都要控制好。

片方很清楚,「畢竟大家拿到片子後立馬就會想到這是個非常垂直的項目」,而且發行方面給到的回饋也只是「一般」,這些都是影響票房的因素。但他們還是想拿《銀魂》探探底,「就是想看看日飯、日漫粉到底有個多大的票房底數,其實(在現有票房數字上)上下加權……(此處加密省略)就差不多,換句話說這就是這個類型片的極限(類型片=垂直向漫改IP)。」

《寄生獸》劇照

這兩年引進的幾部真人電影票房都不算突出,相較來說,《銀魂》表現尚算可觀了。佔住2016年9月檔期的《寄生獸》也是出自大導山崎貴之手,票房4800萬(而且上下部合併為一部被剪得一言難盡);去年的《深夜食堂2》《與君相戀100次》僅收了1300萬出頭;今年2月上映的日版《浪矢解憂雜貨店》過了個春節假期仍不到3000萬,3月9日上映的《戀愛迴旋》至今只累計了1835萬……肉眼可見的——這些電影都相繼撲街了。

《深夜食堂2》海報

「這部影片是一部粉絲電影,但又不僅僅是一部粉絲電影,就是即使你把新垣結衣換成別人,它也還是個合格的商業電影。」《戀愛迴旋》引進項目的片方負責人承認影片實際票房結果不如預期。他們原本期待著電影創造5000萬左右的票房成績,但現實和理想差距不小。很多媒體還在跟進報道中稱——是新垣結衣的「老公們」輸了。

「老公們」不給力不過是戲言。要知道,新垣結衣在中國根本沒有那麼龐大的粉絲群體,而單個明星、哪怕頂級流量的粉絲群體也不能扛起電影票房。

那這些電影歸根究底是「輸」在哪呢?又或者說,真的沒有更好的影片可以選擇了嗎?

「我們團隊比較年輕,主要30歲左右,對日影本身是比較關注的。」負責人繼續談到,在這個電影上,他們實際採取了「通過演員倒推」的方式。簡單來說,就是新垣結衣主演日劇《逃避雖可恥但有用》成為收視黑馬並成功網紅之後,他們Get到新垣結衣人氣不俗,緊接著得知影片《戀愛迴旋》由她主演,便通過信息渠道Get版權方,發出合作意願。

正式達成版權合作是在《戀愛迴旋》在日本上映的前一周,不過片方似乎是從最開始就篤定了,「實話說,我們當時對這個項目的合作意願很強,除非影片質量特別不過關,或者有其他不能引進的因素,不然一定會繼續推進的。」而為了能儘可能搶時間早日過審上映,很難等到電影在日本上映後有了更多維度的參考數據後再購片,因為片方還必須考慮到,通常日本電影上映半年後,日本方面就會發行DVD和藍光,屆時「資源」一出,普通商業片再無前景可做。

但新垣結衣是如何「火」到讓片方覺得可以「通過她選片」的?除了日劇《逃避雖可恥但有用》網紅的功勞,也許還有個不可忽視的「熱度」——女友視角系列廣告的網紅。但這套「網紅」法則拿到電影圈顯而易見是「然並卵」。

關鍵詞:藝聯

《第三度嫌疑人》海報

是枝裕和導演的《第三度嫌疑人》3月30日登陸全國藝術聯盟影院,這是他第一部在影院與廣大中國觀眾正式見面的電影。電影在去年年末的日本電影周之前就已經確定由藝聯引進,當時還沒辦手續,是枝裕和導演也聽從了「指示」先不聲張。那次日本電影周上也展映了《第三度嫌疑人》,彼時是枝裕和帶著廣瀨鈴一起參加了活動。

2016年,是枝裕和與中國電影資料館在北京電影節上建立了不錯的關係,當時,電影節為他做了大師班,放了他所有的作品,做了回顧展。那也是他第一次來到中國。而是枝裕和、日本片方與中國電影資料館的情誼,也為這之後《第三度嫌疑人》的合作奠定了基礎。

役所廣司和福山雅治的對手戲非常精彩

挑選該片的資料館負責人稱,「從藝聯對於影片藝術價值考量的維度來說,《第三度嫌疑人》是非常符合標準的。首先它討論的是嚴肅的主題,包括家庭倫理、社會倫理,以及一些社會議題,這是世界公認的藝術電影該有的藝術家的良心和社會責任感。其次創作上面其實既保留了作者特性,同時增添了商業賣相,但商業性沒有桎梏他的作者性。《第三度嫌疑人》還是非常的是枝裕和,他的核心還是關注家庭議題和社會倫理。」

《第三度嫌疑人》不能算是枝裕和最佳代表作,但確實是他的一次新嘗試。據悉,他過去幾部電影比如《海街日記》《比海更深》,並非沒有與片方建立過版權合作,只是最終沒能進到院線,現在這個遺憾在《第三度嫌疑人》得以填補。

比起來,小編老師更喜歡是枝裕和的《比海更深》。

而藝聯這樣的「限量發行」模式,其實對於是枝裕和這類作者導演來說,對於那些成本較小、品質不錯的小眾文藝題材作品來說,是個非常舒適的合作機制。它不僅有一定條件讓不完全具備商業體量的作品得以在院線與觀眾見面,還能一定程度保護這些電影不受其他片子的衝擊,保證一定時段的排片。當然,國內的藝聯院線和海外的藝術影院也有些差別,所以挑片仍然要著重考慮量入為出。

該負責人詳細介紹,「限量發行模式是在世界通用的藝術片發行方式,這樣的發行方式可以更精準地為觀眾服務,因為電影只在藝術院線或者獨立院線上,那讓它的目標受眾看到就已經各得其所了。」但國內藝聯的這些院線不是從先天的藝術影院發展而來的,它還包括了一些有藝術氣質的影院,比如百老匯旗下、盧米埃旗下的應援,還有一些是普通商業院線里選出來的廳,作為藝術影廳加盟進來。「對於我們的好處是這些影院願意排片,因為他們得到的是專屬的、獨家的放映資源。而且從陣地宣傳、還有寄送拷貝和物料的成本上也少一些,這是優勢。」

是枝裕和(右)是電影節常客,左邊為頒獎嘉賓夏洛特-蘭普林。

由於「限量」,很容易就看到票房天花板,因此在藝聯院線上映的影片,其購片成本也會大幅度低於普通商業片成本(《第三度嫌疑人》購片成本就比較低,遠不足百萬刀),「我們如果也這樣爭搶版權的話,會對藝術電影在中國發展會是致命傷害。因為購片成本門檻高了,就很難依靠限量發行的方式把電影帶給中國觀眾,就只能走商業大發行才有可能收回成本,而要商業發行就必須投入更高的宣發成本。這樣的話就會把自己放在一個非常高危的情況下。在對於藝術片來說是行不通的。」

另外據片方透露,其實在爭取這部影片版權的過程中也經歷了很激烈的競爭和競價,但是枝裕和及其日本片方最後還是選擇了藝聯。從這個角度來說,導演希望讓更多觀眾走進影院看自己的電影的初衷最為明確,在他眼裡這應該比賣一部片賺多少錢更重要。

關鍵詞:期待

《名偵探柯南:純黑的噩夢》海報

判斷什麼片子適合引進確實是一個複雜的系統,首先這個判斷邏輯從哪裡展開,很大程度就影響了後續的選片類型和調性。但簡化了看又是個沒有理解門檻的通識:內容/成本/過審條件/片方傾向。而日本影視對於我們來說,熟知又不熟知。熟知在於,喜歡日影、日劇、日漫的人將非常沉迷;不熟知在於,對於不了解這個分塊的一般觀眾來說,中間的認知「壁」可薄可厚。因此僅靠這兩三年的回暖,還不足以撬動普通觀眾憑藉對演員的「印象分」去購買電影票,也不足以「情懷」得了大半個日飯圈任誰的片都樂意去貢獻票房。日影在中國之路,還有得走。

《椿文具店:鎌倉代筆物語》海報

去年日本電影經歷十年一遇滑鐵盧,市場佔有率輸給了外片,這也直觀反映出近年日本電影創作與製作方面遇到了一些問題。也就意味著,僅從引進方面考慮,現在至未來幾年間的日本電影,實際留給大家的取捨空間並不是特別大。動畫以外,從結果論來倒推,真人電影一年中以「票房最好、口碑最佳、最具影響力」分門別類的三大序列里,拋開「一定不能過審」因素,真正進來的有幾部?即使前期沒有壓中之「最」,誤差也應該控制在「第一名和前幾名」之間不是嗎?這才是作為專業選片人士和影迷之間,比較本質的區別。

而要做到這些,單一維度的微博數據、豆瓣評分、短期熱門,或者僅參考filmarks、旬報、yahoo打分,是完完全全不夠的。如果前期對於作品本身、創作陣容、預期投入都不具備細緻了解,對於日本文化和行業現狀、頭部資源分布、頭部藝人陣容沒有系統概念,也就很難判斷出這個電影可能具備何種「賣相」,以及這個「賣相」的作品適不適合引進、適不適合由自己來操作。像是近期各種片子被diss最多的宣傳問題,大致就是「知識盲區」和「沒仔細想」的交叉結果。而延伸至最前端,如果片方自己對影片了解都那麼「蒼白」,也就很難讓執行團隊去把控好宣發和營銷方向了。

《跨越8年的新娘》劇照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還有許多項目在陸續推進中。比如已經確定很快會與中國觀眾見面的《鎌倉物語》《哆啦A夢2018:大雄的金銀島》,基本無多大懸念的《銀魂2》(真人版《銀魂》續篇),正在推進中的《code blue》《跨越8年的新娘》(推進不代表一定成功),以及有推進打算的《初戀50次》《億男》等等……考慮到程序和送審時間、以及檔期因素,一些片方表示會把視線主要放在下半年之後的作品。

小編cos:「來來來,大家一起做東京帥哥~」

正如文章開頭所說,回暖伊始,「春天」未到,我們還在等著比現在更加成熟的日影環境,等待看到更多優秀作品進入院線,這便是「期待」的意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影君子 的精彩文章:

《環太平洋2》攜手萬達影城告訴您 會打怪獸的不只奧特曼,還有我們的機甲英雄

TAG:影君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