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大數據殺熟、互聯網的底線到底在哪裡?

大數據殺熟、互聯網的底線到底在哪裡?

近日,有三件與互聯網行業相關的新聞,引發了較大爭議。捲入爭議的公司從OTC平台、在線叫車軟體這樣的獨角獸公司到支付寶、百度這樣的互聯網行業巨頭,它們究竟做了什麼引起了用戶的「憤怒」?

在線酒店預定、在線打車等公司利用大數據「殺熟」。近日,有網友反映,很多互聯網平台存在「殺熟」現象。微博@廖師傅廖師傅發文章說,因為經常要出差,並且他會習慣性地每次都用同一個軟體訂同一間酒店相同的房型,價格一直穩定在380-400之間。但最近一次入住時他無意間向前台詢問「房間的價格是多少」,得到的回答竟是「房間都是300塊」。也就是說,作為該平台的老用戶,反而得到了高於市場價的價格?隨後,廖師傅的朋友用自己的手機在該平台上查了一下,價格果然是300。

此事曝光後更有其他網友反映,不只是OTC平台,在線打車軟體、在線購買電影票軟體均存在此類問題,並紛紛曬出了「實錘」截圖。老用戶及會員下單反而更貴,為何這些公司篤定「即使漲價用戶也會使用」?

3月23日,王保沃爾瑪在華西區(包括雲南、貴州、四川、重慶)的門店為支持微信支付而棄用支付寶,由於早前京東曾入股沃爾瑪,因此沃爾瑪此舉被認為是站隊騰訊系,以此來減少支付寶在線下支付場景中的份額。從表面上看,這似乎是商業競爭中的「站隊」行為,但實質上卻損害了消費者的選擇權。商家選擇了立場,用戶卻可能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改變自己的支付習慣,甚至因此損失手續費。為何微信認為用戶在不得不棄用支付寶的同時不會幹脆選擇使用信用卡或銀聯卡支付呢?

如果說前兩件事還屬於商業行為中一些過激行為的話,那麼百度李彥宏近日在一次活動中的講話則是徹底激怒了許許多多的用戶,踩到了用戶最敏感的神經之一。3月26日,李彥宏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表示:「中國人更加開放或者說對隱私問題沒那麼敏感,如果願意用隱私來交換便捷性或者效率的話,很多情況下中國人是願意這麼做的。」

然而捫心自問,當我點下隱私條款右下角的「同意並繼續」時,是心甘情願、欣喜接受還是不得已為之呢?用戶不是更加開放,用戶只是沒有其它選擇。

我們不禁要問,各大平台不約而同地損傷用戶權益的「底氣」何在?實際上,經過20多年的發展,不論是國內還是國外,整個互聯網行業不論是從巨頭公司利用資金和流量優勢控股創業公司,還是巨頭通過損害用戶利益而獲得超額利潤來看,互聯網行業都已經進入了壟斷階段。90%以上的流量被巨頭所霸佔,他們先利用資本優勢發放高額補貼,使得用戶的選擇不斷減少,於是用戶在各種各樣的使用條款面前不斷退讓,然後巨頭互聯網公司便利用壟斷優勢獲得超額利潤,而用戶淪為了被「宰」的羔羊。

另一方面,針對互聯網侵權行為的維權也困難重重,這也使得用戶在權益受到損害之後只能選擇「原諒」和「忘記」。

但我們擔心的是,在不斷退讓之後,用戶很可能退無可退。

一開始互聯網只是監測你的搜索記錄向你推薦廣告,然後你的消費行為無形中被影響了;後來互聯網開始分析你的喜好,通過演算法推薦令你看到的世界縮小了;再後來互聯網掌握了你的住址、工作、照片、視頻、喜歡去哪裡、喜歡吃什麼,你的行為變的可以被推測,你的決定也可能被控制,你的信息甚至在暗網被明碼標價出售。那麼互聯網的底線在哪裡呢?

或許我們不可能就此放棄使用微信、支付寶、百度、攜程、滴滴,但我們都希望因為被大量用戶選擇使用,而逐漸成為行業巨頭的公司,能夠保護好用戶的數據與隱私。畢竟「能力越大,責任越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股市小流氓 的精彩文章:

科達股份600986

TAG:股市小流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