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九五後的獨白

九五後的獨白

代替刷空間和朋友圈,我身邊的九五後已經開始聽書了。帶上耳機的安靜,把時間留給初心,像是這個年齡應該做的事情。

空白

身邊很多人已經卸載了QQ軟體,微信朋友圈也設置成了僅三天可見。現在,空間更新的頻率大概是一年幾次。

空間才幾百個人而已,小初高中同學佔了一半,四分之一是代購,四分之一是不認識的陌生人。空間是有孩子同學曬娃的聚集地,或者是微商代購們護膚品口紅衣服的各種刷屏。

僅僅能入眼的是一些學弟學妹們的日常,在評論區聊天,自拍瘦臉的功能被操控地很高級,拍出來都是網紅。我忍不住翻了翻三年前的相冊,班裡的,宿舍的最多,很多都是沒有用美顏的素顏照,不忍直視。

空白

剛開始接觸QQ,玩的是金山打字,QQ寵物也養了很多年。轉發非主流的文字,那時候還流行雞湯和留言,大家互相「踩踩、別跑堂……」有一陣抑鬱期,瘋狂的給自己留言,還用繁體不加標點,什麼糟心的事情都傾訴在留言里,小時候就養成的寫日記的習慣慢慢的蛻化,家裡那摞日記本的高度再也沒有增加,所有的情緒都寫在了自己認同的宣洩地。

有人說,以前把心裡話寫在日記本上,別人偷看你會生氣。後來秘密全都暴露在各種社交平台上,別人不看,你更生氣。能表現出來的,都是斟酌了很久的。久而久之,我決定在樹人文具店買上空白格的牛皮紙,白紙黑字配著墨香,才是心裡最深處的味道。

前兩年,還有朋友時不時給我幾年前的動態點個贊,我一度懷疑她關心程度如此激烈,後來發現是「那年今日」。贊是今天的,但是內容是去年的。

不間斷地更新一下日誌,是一個文青的標配。每次,評論區都是「好棒,好有才華,才女……」,回過頭看的時候,竟然是華麗辭藻堆砌出來的,還有排比擬人和誇張,從被壓抑的高考議論文過渡的畸形全屏可見。現在看來,真是可笑。我不忍心把原創都刪掉,默默地把它們一個個設置成「僅自己可見」。現在看到支教的一波中小學生陸續發著那些似曾相識的符號,不能不說十幾歲,還都有著同樣的無邪和天真。

QQ空間啊,就像墳墓,有些在世的人,還會時不時去掃墓,找找回憶。一段時間會想把它鎖起來,一段時間又想把它放開,因為裡面全是懵懂的秘密,還有懵懂的青春。

高中住宿,兩周一輪的休息。剛有自己獨立的手機那會,一天恨不得把所有的心情都發出來,似乎這句話不說出來,整個青春就不完美了。五毛錢充一次電,電池後面總是寫上自己的名字,超市成排的萬能充樂此不疲地閃爍著彩光。把手機藏在被窩裡看,害怕檢查宿舍的班主任偷著窗戶看到亮光,為了省電,玩幾分鐘還就要關機。

那時候的流量,還是5元30M,常常因為疊加包緊巴著過日子。可有時候,五塊錢也夠了,還能聊很久「呵呵,嘻嘻,嘿嘿」的天。流量和電不限量的時候,胡侃的人早已經背劍各奔天涯了。

最讓人懷念的功能,是「訪客記錄」,喜歡的人不主動發動態,你不會主動和他聊天,等著他來找你,等不及了忍不住進他的空間,看看他的訪客記錄,機緣巧合地認識他的朋友,再偷偷地刪除「你看過他」。後來,直到他的訪客你沒有許可權查看,甚至連空間也不對你開放了,這個人,終於在心裡涼透了。

不想註銷的理由有太多太多,我總是想像當自己白髮蒼蒼,新新人拿著預想不出來的高科技,我坐在吊椅上,滑動著自己八十年前開始發的每一條說說,上百個相冊輪流滑看,那該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情。

九五後有些時候的擔心,都是伴隨著年齡和所處的時間段的。不能一蹴而就,只能水到渠成。

朋友問我,怎麼提高表達能力,我一瞬間竟然不知道怎麼回答,這種事情就是天生加後天的鍛煉,閱讀提高,就是順其自然。或許,語言障礙是網路時代工科男的通病吧。有趣的人,總是幽默的時候又能有魅力讓你沉浸在交流中。我說,介紹你聽書吧。他驚詫我也用這個,面面相覷。

起初,我總暗自覺得某些軟體是中老年人的好幫手,不明事理地就給它定義到這種類型,沒有理由,就看著像而已。朋友都推薦,說可以治癒,廣播電台情感帖,應有盡有。當你一個人的時候,它像一個親密的人,和你親切的說話,讓人不感到孤獨。我是不間斷有傾向的人,問她,我要好好學英語,有嗎?果然有。

持續聽下來的只有TED,還有蕊希電台。一直喜歡著她介紹自己,花蕊的蕊,希望的希。

我是個很奇怪的人。有段時間的中午,我經常拿著《道德經》去三教後面的小樹林,吃過午飯讀幾頁,說不出其中的深意。做學問我是很淺的類型,很多情況下只可意會。特別喜歡別人對我作評價,中肯的不中肯的,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我願意相信有些人一眼就能看透你,即使相識不多,這種人是很厲害的。天道人沒有明確的界限,卻飽含了萬物精華,概括出一個完整的世界。我也不知曉沐浴著什麼風,思想才會天花亂墜,又支離破碎。

我不喜歡迎春花,密密麻麻地斜插著,花期極短,那花總是支楞不起來,用老話形容就是蔫不拉幾。我不樂意賞它,但沒忘記去年坐在新圖斜窗邊,看到雨中被暴風雨打濕的迎春,翠綠和奶黃交織著,和西南風抗衡,非常迷人。有時候,欣賞和滿足欣賞是兩回事。

我看著過道中打掃衛生的老阿姨,帶著耳機,臉上洋溢著笑容,很燦爛。她聽得或許是黃梅戲,又或許是屬於她那個年代的流行曲,不管怎樣,她都是快樂的。

九五後也已經開始著手迎接生活給的挑戰,一些數不清的一月二月。

我喜歡林白的《過程》,與君共享。

一月你還沒有出現,二月你睡在隔壁,

三月下起了大雨,四月里遍地薔薇,

五月我們對面坐著,猶如夢中。

就這樣六月到了。

六月里青草盛開,處處芬芳。

七月,悲喜交加,

麥浪翻滾連同草地,直到天涯。

八月就是八月,八月我守口如瓶。

八月里我是瓶中的水,你是青天的雲。

九月和十月,是兩隻眼睛,裝滿了大海,

你在海上,我在海下。

十一月尚未到來,透過它的窗口,我望見了十二月,

十二月大雪瀰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吾與君會 的精彩文章:

TAG:吾與君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