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PPT造車大變樣:遊俠汽車融資50億,首款車明年量產

PPT造車大變樣:遊俠汽車融資50億,首款車明年量產

看點:PPT造車變實幹派:錢已就位,工廠已落地,30萬的電動車明年就造。

車東西 | Origin

車東西3月31日消息,新造車玩家遊俠汽車今天宣布獲得50億元B輪融資,由中創海洋、前海梧桐等機構領投,投資方還包括中國環保產業基金等機構,共計12家。此前遊俠A輪融資累計獲得了12.2億,完成B輪融資後,遊俠汽車共計獲融資62.2億元,投後估值為122億元。

遊俠汽車董事長衛俊透露,在這次融資之後還會融兩輪,以保證遊俠的現金在100-120億之間。

遊俠方面並未正式披露此輪融資的具體用途,不過從衛俊的分享中,用於整車製造工廠建設、技術產品研發、擴大人才隊伍都是可能的方向。

作為打響新造車第一槍的元老,遊俠成立於2013年,2015年正式推出了首款概念車「遊俠X」,隨後因為種種不合汽車製造行業規矩的舉動而遭到質疑,一度被稱為PPT造車。 當年底,西拓工業董事長衛俊入主遊俠,遊俠X的量產工作也被正式提上日程。

加入遊俠後,衛俊對遊俠原有人事架構進行革新,招聘大量汽車工業人才,目前,遊俠團隊有500餘人,團隊成員主要來自於寶馬、通用、華為、沃爾沃、上汽、江淮、吉利、奇瑞、百度、騰訊等汽車及互聯網企業。

遊俠汽車董事長衛俊

同時,遊俠在上海的總部、湖州的生產基地、蘇州17人的自動駕駛研發中心、歐洲都靈、米蘭、倫敦三地研發中心相繼搭建或開工。

在供應商鏈條上,遊俠目前有500家零部件供應商,其中包括博世、大陸、采埃孚、法雷奧、Mobileye、LG、三星等一線供應商。

B輪融資後,遊俠已經成為一家擁有全球研發團隊與以海外供應商體系為主的新造車獨角獸。


從2015年以來,遊俠汽車對首款車遊俠X又進行了多輪迭代,目前已經定型,跑通了90%的測試,接近量產要求。

在造車模式上,衛俊認為代工的路徑走不同,因為自主品牌等合作夥伴沒有獨立製造15萬以上車型的經驗。因此遊俠選擇了自建工廠的模式。2017年4月遊俠用於整車生產的超級工廠敲定落地湖州,佔地2600畝,規劃年產能20萬台。湖州工廠已經通過審批在建設中,遊俠方面稱預計年內可以完工。

到明年6月份,遊俠超級工廠將完成設備安裝調試具備初步生產能力,隨後開始是試生產,在明年年底形成大規模生產能力,將遊俠X交付給消費者。


遊俠汽車董事長衛俊稱,遊俠想做的是一款面向成熟新能源市場的電動車,定位偏向高端,重視顏值、性能與智能體驗,預計定價會在30-40萬之間。

在外觀上,遊俠X1在量產前還會進行外觀設計更新。

而在性能上,遊俠X1將搭載90kWh電池與350kW電機,續航里程500公里,百公里加速小於5秒,最高時速230公里。

關於智能駕駛,衛俊稱量產的遊俠X1上市時將搭載L3級自動駕駛功能,基於攝像頭與超聲波雷達感測器實現。同時, 遊俠正在研發KITT OS車載系統,它會成為遊俠智能互聯平台核心,一方面它連接汽車電子各個節點模塊,另一方面會是車內人車交互的入口,另一方面和車外的智能交通網路互聯,

衛俊認為,在30-40萬價格區間實現較好的性能配置與智能安全配置,加上高顏值,將成為遊俠X1的核心競爭力。

遊俠規劃的銷售目標是2020年完成3萬台交付,然後每年以3萬台的速度增長,到2022年實現年銷量9萬台。


在融資信息發布之後,遊俠汽車董事長衛俊接受了採訪,對一些關鍵問題進行答疑。

首先在新能源車生產資質方面,衛俊稱已經按照國家要求進行了申報測試,對明年量產時拿牌有信心。如果在遊俠X1可以量產下線時還沒有生產資質,遊俠會考慮貼牌的形式讓產品先行上市,目前有四家車廠是遊俠的潛在合作夥伴。對於通過收購拿到牌照的方式,遊俠目前不考慮。

其次在與競爭對手競爭方面,遊俠被認為2019年的量產時間偏晚,面臨的競爭壓力尤其是傳統車廠的競爭壓力更大。對此,衛俊認為留給新造車玩家的時間窗口還有3-4年,到2023年,實力強大的國際品牌會發起全面的衝擊。衛俊也為遊俠的量產進度叫屈,他表示遊俠的進度其實並不慢,明年量產是一個正常的時間點,有很多宣稱今年量產的玩家其實並沒有實現大規模量產的能力。

在產品銷售上,遊俠準備在4月開始為城市體驗中心選址建設,但衛俊表示並不會放棄汽車行業既有的經銷商體系。

另外,衛俊稱遊俠考慮在明年下半年啟動上市輔導,將登陸美國或者香港證券市場。


從年初小鵬汽車獲得阿里+富士康+IDG的22億B輪融資後,車和家與遊俠汽車相繼宣布30億與50億元額度B輪融資。在新造車的新一輪融資熱潮中,不足半年三位玩家就總計獲得了超過100億元的資金。尤其融資額一個比一個高,車和家與遊俠的融資發布又如此靠近,一輪融資戰與融資聲勢戰已經打響。

除了在聲量上不能輸給新造車陣營的玩家,這些企業確實需要大量資金來推進其產品量產。傳統車企們已經紛紛回國神來,無論是豪華品牌還是自主品牌,推出智能電動車的策略都被擺上檯面。通過量產關,是新造車公司迎接下一輪競爭的基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車東西 的精彩文章:

詳解博世自動駕駛布局:最快今年落地,技術無死角
李書福20年發家史:從造車黑戶到吉利帝國

TAG:車東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