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1個月的寶寶燒成重傷,竟是艾灸惹的禍!

1個月的寶寶燒成重傷,竟是艾灸惹的禍!

艾灸因為操作簡單、起效快備受歡迎,甚至有家長用艾灸為小寶寶治咳嗽。然而,因為操作不當卻造成了深度燙傷!

日前,一名僅11個月大的寶寶,因艾灸治療導致低溫灼傷,發現時,右側小腿的皮膚已經變成了棕黑色的焦痂,左側小腿也出現了水泡、紅腫,令家人十分痛心。日前,患兒被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收治入院,經燒傷整形科主任醫師劉琰診斷,孩子為雙側小腿III度灼傷,需立即行削痂+自體皮取植術。

患兒家長告訴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因為孩子在春節期間反覆咳嗽,聽說小兒推拿、艾灸可以提高免疫力,就帶著孩子去私人機構治療。由於艾條炙熱的罐子長時間接觸孩子柔嫩的雙小腿皮膚,待發現低溫灼傷時為時已晚,趕緊送往瑞金醫院治療。所幸,患兒目前已無大礙。

艾灸作為我國傳統醫學中最古老的醫療方法之一,因具有溫陽補氣、溫經通絡、消瘀散結、補中益氣等作用,受到很多人的歡迎。那麼小孩子到底是否適宜艾灸治療呢?瑞金中醫科副主任醫師陳敬賢表示,「臨床經驗認為,原則上2歲以下的孩子不做艾灸,因為新生兒和嬰兒都是純陽之體,沒必要做艾灸,可以用艾葉煮水洗澡即可。對於2歲以上的孩子,艾灸只需要艾灸身柱穴,並且灸量一定要小。」

「春季是皮膚病、呼吸道疾病、脾胃疾病的多發期。在這個潮濕的季節,確實可以用傳統的艾灸療法祛除體內濕氣,起到預防各種疾病的作用。」陳敬賢說,「但眼下一些商家抓住艾灸治療操作方便、成本低、起效快的特點,誇大艾灸的療效,市民切不可盲目輕信,同時也要了解艾灸的禁忌症和注意事項。天天用艾灸保健並無必要,艾灸也並非適合所有人。」

據悉,艾灸使用不當引起的灼傷患者大部分在就診時的創面都是暗紅色或呈現較韌厚皮革狀,創面周邊皮膚紅腫熱痛,存在局部侵襲性感染狀況。劉琰解釋,「因為這種低熱灼傷,是由真皮淺層向真皮深層及皮下各層組織呈漸進性損害。」由於發病隱匿,低溫灼傷猶如「隱形殺手」,往往易被當做輕度淺表性灼傷而忽視。而艾灸治療低溫灼傷的受害者大多為孩子、末梢神經感覺遲鈍的成年患者(如糖尿病、腦血栓或截癱患者)及過度疲勞時的普通人群。

陳敬賢指出,預防艾灸灼傷的關鍵在於避免熱力長時間直接作用在皮膚上,「市民如果想要艾灸,最好到正規醫院,在醫生辨證下正確施灸;如一定要自行治療,必須嚴格控制治療時長和保證安全的治療距離。」此外醫生提醒,施行艾灸時,要觀察局部皮膚膚色是否發紅或微紅,要以不燒傷皮膚為宜。如果患者皮膚比較嬌嫩,貼敷時間也可短一些;一旦感覺疼痛難忍、燒灼感強烈,就要馬上停止艾灸。

專家建議,對於平時身體無病痛者,每隔3至5天艾灸保健穴、每穴位25至30分鐘左右即可。無病痛時,若天天施灸更容易出現上火、口乾舌燥、便秘、長痘、鼻血等癥狀;同時,在大量飲酒、大汗淋漓、精神情緒過於激動、極度疲勞等情況下也不建議艾灸;陰虛火旺者、熱證或者伴有其他併發症者進行艾灸也會適得其反。「此外,艾灸後不能受涼,而進行艾灸的時候也要注意身體保暖,就算是天氣炎熱的夏季仍要注意,特別是要在保持室內空氣流通的情況下避免穿堂風吹,最好不要開風扇和空調。」陳敬賢說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艾灸 的精彩文章:

帶下病的艾灸治療
艾灸的作用、原理和使用

TAG:艾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