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愚人節表白:這些戀愛心理小知識你造嗎?

愚人節表白:這些戀愛心理小知識你造嗎?

明天就是愚人節了,關於愚人節,有個問題一直令小編頗好奇:

那些在愚人節被表白的同學,他們該不該當真呢?

有人說,拒絕需謹慎,人家之所以選擇在愚人節表白,是因為害怕被拒絕的一萬點傷害吖!

也有人說,該拒絕就拒絕,選擇在愚人節表白,真心有點慫啊~

無論怎樣,向真心喜歡的人鄭重表白,都是一件很需要勇氣的事情。

無論是妹紙或漢紙,到了真愛跟前,都會是小心翼翼的,都會有豐富而微妙的心理體驗。

南京大學心理學男神陳昌凱老師在《心理學與生活》課程中不時以戀愛為例,分析各種心理現象,聽後獲益匪淺,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愛情心理學的7個小知識。

01 你最愛Ta的時候,是Ta拒絕你的一剎那

愛情是一種跨文化存在的普遍現象。但本質上,愛情是由生化反應造成的。

2012年,發布在《科學通報》上的《愛情的神經生理機制》一文指出:愛情並不是一種單一情緒, 而是一種類似於金錢獎賞的激勵動機。

《去他的世界》劇照

正如一些科學家將愛情稱為「成癮反應」:當你對Ta怦然心動,一旦大腦將這種生理反應評價為「愛」,就會引發大腦里一系列的反應,例如分泌更多的內啡肽,這種化學物質能給人以愉悅感;同時分泌更多的多巴胺,而多巴胺是一種主要負責傳遞興奮的神經遞質。

這一系列反應的結果就是注意力的高度集中以及大腦獎賞迴路的強烈興奮,於是戀愛中的人們就有了飄飄欲仙的感覺。

《水形物語》劇照

但是,正是由於這種獎賞機制,當你表白被拒絕或者被分手時,你的愛意卻會前所未有的強烈。準確的說,這時的你體會到的,是對Ta的強烈愛意以及緊隨其後的痛苦和悔恨。

陳老師指出:因為失戀帶來的壓力與焦慮,會使大腦中多巴胺的濃度和活躍性大幅上升,讓人體驗到更強的激情。

《真愛至上》

同時,由於失戀的事實,人們無法得到愛的回報,獎賞迴路的回報期望會不斷上升,一系列生化反應和電活動,卻讓人感覺到:自己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愛對方!

《真愛至上》劇照

失戀的第二個階段就是恨,但對於大腦而言,恨與愛其實是極其相似的生理狀態,只是大腦對此作出的解釋不同。事實上,恨不是愛的對立面,冷漠才是。換句話說,如果一個人還對前任的拋棄恨之入骨,那麼大概還沒有從失戀的陰影里走出來吧。

(韓)《戀愛的溫度》

02 我們在一起,是因為性格互補嗎?

很多影視作品特別是偶像劇里的情侶,常常給我們這樣一種感覺:

他們個性迥異,卻愛上了彼此,而且能經受各種考驗走到一起,並且「從此幸福地生活下去」。諸如中二時代你我耳熟能詳的《惡作劇之吻》,再比如近年來霸屏的霸道總裁劇。

江直樹與袁湘琴:一個外表冷漠個性倔強的資優生,一個純真熱情傻的可愛的「蛋白質」。一位心理學老師在講「場獨立型人格」與「場依存型人格」時還拿這對cp舉例,因為他們正好分別是這兩種人格的典型代表。

或許正是由於影視作品的熏陶,我的幾個女童鞋,都相信情侶互補的性格,往往能成為彼此吸引的重要原因,甚至還認為:這種個性上的互補,對於伴侶的結合也有好處,彷彿這樣能實現優點的集大成,幫助他們攜手度過人生的風風雨雨。

其實不然。

互補性並非人際吸引的促進因素,恰恰相反,相似性,諸如年齡、價值觀、同好、生活方式等方面的相似,才是人際吸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人們之所以會有上述誤解的原因有以下幾種:

1. 高估了互相吸引的兩個個體間的差異,或者誤把兩人彼此吸引的原因歸結為性格差異。

2. 人們可能因為同好或其他相似之處互相吸引,但他們的性格差異更容易被人感知。舉個栗子,小明和小紅一個活潑好動,一個安靜端莊,他們因為共同的文藝青年身份相遇,走到了一起,但在外人看來,他們性格的互補更像是他們彼此吸引的重要原因。

3. 基於某些世界規律的過度泛化。比如我們知道的剛柔並濟、陰陽互補。

03 網路社交平台真得是異地戀的福音嗎?

「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晏殊

互聯網時代,我們似乎不用再經歷老一輩人戀愛時的相思之苦了。而網戀也成為網生代特有的戀愛模式。但必須注意的是,對於情侶而言,單靠QQ、微信等社交平台的交流是不夠的。

陳老師指出:網路社交的主要形式是文字,而文字本身缺乏情緒化和個性化成分,缺少社交行和社會情緒的內容會使親近感隨之降低,增加隔離感。而面對面接觸時,人腦會分泌一種荷爾蒙,幫助人們減壓並提高信任感。網路社交其實是一種弱聯繫,而通常面對面的聯繫才是強聯繫。

當然,這裡面對面的強聯繫光靠視頻通話的形式可是不夠的喔。

《She》:講述的是人與人工智慧相戀的故事

04 愛情面前,自尊心價值幾何?

「遇見你我變得很低很低,一直低到塵埃里去,但我的心是歡喜的。並且在那裡開出一朵花來。」

張愛玲的文字很美,然而或許只有愛過人才懂得這摻著心酸的甜蜜吧。當愛情VS自尊心,你又會怎麼選擇呢?

根據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人格發展的重要動力來源於我們逐漸形成的不同層次的需要,只有下層需要得到滿足或者部分滿足時,才會產生出上一層需要。

但我驚訝地發現:歸屬和愛的需要竟然在尊重的需要之下。因為對於我這樣一個旺仔而言,保持為人的尊嚴甚至像吃飯穿衣一樣習慣和必需。

對此,男神老師是這麼解釋的:

戀人未滿階段,一方對一方進行火熱追求,雙方的關係其實是不平衡的,這時,要想獲得對方的愛,犧牲點尊嚴算什麼?

而一旦戀愛關係確立並穩定下來,犧牲尊嚴的一方就要開始找回尊嚴、努力尋求關係的平衡啦。畢竟,平等的愛情才最穩定。

《簡愛》劇照:簡愛對羅切斯特如是說

怎麼樣,以如此靈活的視角看待經典理論,在學術上也給了我們一點啟發呢!

05 情人怎麼變西施?

對於「情人眼裡出西施」這種現象,我們已經司空見慣了。用心理學術語講,實乃「暈輪效應」在作怪:

當認知者對一個人的某種人格特徵形成好或壞的印象後,人們還傾向於據此推論該人其它方面的特徵。《愛情的神經生理機制》也指出:愛情會降低對所愛之人的社會判斷力。

這就像熱戀中的紫霞仙子,看著臨陣脫逃的至尊寶都能說:

06 不靠譜的星座配對為什麼還在流行?

星座與血型常常被用來評價性格和預測運勢,特別是桃花運。像屬相一樣,包括我們父母輩的人都知道自己的星座是什麼,似乎每個人一出生就像擁有一個生日一樣擁有一個星座。

然而在科學高度發展的今天,我們實在無法從科學角度,對星座和血型何以影響性格乃至命運作出合理解釋。

從理性角度看,血型、星座文化是一種迷信,但在生活中,我們有時又覺得這種文化帶著神秘氣息,具有一種魅力,甚至覺得很有道理。

從心理學視角看,並非是血型、星座文化充滿魅力,而是我們人類的心理更為神奇。我們這種心理,術語稱為「主觀驗證效應」,其過程包括:接受信息、尋找事例驗證、確認信息。

一般來說,這種血型、星座分析話語本身就具有模糊性、普適性、多義性,再加上我們的主觀驗證,會主動對號入座,即使星座、血型測試結果再不準確,你的信念也可以讓測試結果變得準確。

所以嘛,找對象本就艱難,為什麼還要看星座配對,把自己束縛在更為有限的選擇里呢?

《東京物語》劇照:婆婆對守寡的兒媳紀子說

07 蜜月期:因為選擇了你,只好更愛你

心理學家對於婚姻中的蜜月期的解釋很有趣:選擇Ta之後,為了證明自己是對的,進而會不斷去發掘Ta的優秀,以免自己認知失調。

認知失調理論由費斯汀格提出,基於三個假設:

1.人一般都想維護自己穩定、正面、積極的自我概念

2.一個人的行為與自己先前的自我認知產生分歧時,就會產生一種不舒適的感覺或負面情緒。

3.人會想盡辦法減輕這種不舒適感。

由此看來,蜜月期表面上的纏綿悱惻,其實是另一種辛苦磨合的開始。

GIF

本屆奧斯卡獲獎片:《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

關於戀愛心理的小科普就到這裡啦,但如果你還是一隻小旺仔,只能奉勸你: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最後,鄭重安利陳昌凱老師的《心理學與生活》課程,老師很風趣的呢!

最最後,大家愚人節快樂喔!

文字|南枝

圖片|網路

編輯|南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湖南大學研究生會 的精彩文章:

TAG:湖南大學研究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