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摺疊刀具不完全報告

摺疊刀具不完全報告

推薦

這篇文章圖文較長,文字較多,特意提醒大家。值得一提的是,這篇文章是刀具品牌【MAXACE】總負責人親筆操刀的知識貼,雖長但全,推薦給大家。

應朋友之託,寫的一篇關於摺疊刀具的介紹發佈於他的網站上,我也就順便發布在自己的板塊,給大家看看,一起討論交流。講真的,這個帖子的內容恐怕以我的能力並不是足以完全勝任的,如果在下對於摺疊刀具相關的一些解釋和說明有什麼不足的,還請各位多多指點補充,我也希望這個帖子能夠成為這個圈子的一份說明書,能夠給予更多新人玩家在入圈的時候更便捷的了解相關的刀具知識。

一:刀具的歷史和摺疊刀存在的必然性

刀具,從人類誕生以來就作為最基本的生產工具而伴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而進步,我個人認為,摺疊刀是人類為了便攜性和功能性考衡的必然產物。除了常規折刀以外,還有例如目前被大家所熟悉的菲律賓的蝴蝶刀(非典型摺疊刀),日本肥後守,口袋刀等,以上這些鏈接結構的刀具一定不如一體結構的刀具更穩定。結構越複雜,出現故障的可能性就更高。這也是上面我提出的觀點,人類之所以發明摺疊刀具,更多的是為了便攜和需求的針對性去服務的。

二:現代摺疊刀具的分類:

這樣的東西,本來在於這個行業就從來沒有過一個特別明細的劃分,或者可以說各個國家,各個地區,都有著不同的法律和行業分類。我在這裡也實在很難在這裡去找一份特別權威的說明給大家。所以我只能按照上文歷史習慣繼續一個主觀的分類:以可摺疊,具備鏈接結構的刀具,我都一律定性為摺疊刀具類,目錄如下共有五個。

1:摺疊刀

2:蝴蝶刀

3:口袋刀

4:多功能刀

5:彈簧刀

三:關於各類典型非典型摺疊刀具介紹:

1:常規現代摺疊刀

這個類目就比較龐大了,涉及的結構,鎖定方式,穩定性對比,都比較多,我下面會做一個分類式的說明和詳細解釋一些平常容易進入的誤區。

鎖定的類別:

1):一體框架鎖:指柄的上面直接切割成型的鎖定方式,因為其方便性和穩定性,屬於目前摺疊刀具最為常見的鎖定方式。

2):襯鎖:屬於一體鎖的非典型形制,一般為外面手柄包裹,鎖定條的厚度不如常規一體鎖,但是手感與刀具表面的對稱性於常規一體鎖更優。

3):軸鎖:蝴蝶公司專利,其鎖定原理可以理解為凸輪機構的自鎖現象,當轉動到鎖定角度時,從動件(即軸鎖推鈕)通過彈簧的推力與刀柄輪廓形成了一個非常大的壓力角,使得結構鎖死,結構優勢在於只要刀片輪廓設計合理,結構安全性可以非常高,而缺點在於為推鈕提供動力的彈簧如果失效則整個結構就會失效,以及刀片閉合時的定位力度全由彈簧提供,和定位珠相比可能會有輕微鬆動。同時由於彈簧的力度為了方便解鎖普遍不會太大,推鈕在開刀以後對刀片壓力可能會不夠,所以軸鎖產品可能會附帶一點點的刀片點頭現象。

4):軸塞鎖:霍格公司專利。結構上和框架鎖異曲同工,只是刀片的補償面改為弧面,刀柄的鎖定條改為一個圓柱按鈕,動力通常由彈簧提供。缺點在於一般鎖定深度無法手動加固,完全由彈簧決定。

5):背簧鎖:這個鎖定可以算是較為傳統的一種鎖定方式,現代刀具應用的也是越來越少,目前可以看到的是蜘蛛和冷鋼用的比較多,因為鎖定結構的特性,解鎖只能雙手操作,在使用的方便程度不如現在的鎖定方式,而且其結構決定開刀狀態較容易出現點頭的情況。

2:蝴蝶刀

蝴蝶刀屬非典型摺疊刀具,但是歷史形象和各個國家的法律原因,目前在世界各地也屬於非常冷門的摺疊刀具。現代蝴蝶刀於玩家而言,更重要的元素還是在於它可以利用靈活的手指,舞蹈出非常絢麗的刀花而被很多人所喜愛。不過,蝴蝶刀結構的優勢,也擁有著任何摺疊刀具所不具備的特點,那就是正常切割工作的時候,絕對不會出現因為脫鎖而刀片移位的可能性,因為蝴蝶刀最基本的結構為兩個刀柄夾住一個刀片,刀柄通過旋轉近180°來達到開刀關刀的兩種狀態,開刀時兩邊刀柄夾住刀片末端形成一個對稱槓桿,也就是只要在開刀緊握刀柄狀態,除非止刀柱和主軸斷裂,則完全不用擔心意外解鎖。同時蝴蝶刀最常用的兩種結構為內止刀柱和外止刀柱,區別在於止刀柱放置的位置,內止刀柱如下圖所示:

其止刀柱固定在刀柄上,在開刀和關刀狀態時,兩止刀柱緊緊夾住刀片上的開合止刀點。而外止刀結構的止刀柱在刀片上。

在開合狀態時刀柄夾住刀片上的止刀柱來達到固定狀態。兩種結構各有優勢劣勢,無論從花式玩法或者結構穩定性和美觀性上皆是如此,所以至今這兩種結構依然是蝴蝶開合止刀的主流結構。

關於技術角度的一些討論和看法。一直以來,蝴蝶刀大體上,主軸結構是墊片式結構,比較少有軸承結構,然而其實軸承結構是比較早應用於蝴蝶刀的,就是為了解決蝴蝶刀對於穩定性和順滑性的高需求。常規的摺疊刀作品,用於墊片結構都需要仔細調整,才能做到保證順滑的同時各部件都達到一個緊固的狀態。而非典型的蝴蝶刀是擁有兩個手柄的摺疊刀具,量產作品上面要保證每一個作品都能夠在保證順滑的同時還要保證各部件對稱,緊固,這對於目前的加工設備來說是難以保證其一致性的,更不用低價位產品對於成本的限制,這也是為什麼很多蝴蝶刀會輕易搖頭的緣故。而軸承的好處就是擁有更高的容錯率,可以提供給兩個手柄更充足的調整空間,讓搖頭的可能性進一步的降低。所以我個人認為軸承於蝴蝶刀具是一個進步的的應用。

3:口袋刀:

之所以把這個類目分化出來,更多的是因為傳統的形制和流派的緣故,被定義為口袋刀的更多的還是因為形制上的,而不是鎖定上的偏差,傳統的口袋刀就是帶了簧壓機制的刀片固定方式,後來的口袋刀也是一樣應用了背簧鎖定,襯鎖方式,至於如何去定義口袋刀,其實也是各家有各家的看法,我個人而言,我是認為尺寸在17CM以內,使用天然材料為主。形制上趨向於傳統造型這樣的作品我會定義為口袋刀。這個類別沒有一個既定性的絕對定義,我下面的一些圖片會有一個主觀的認識,起碼一眼就能看到是傳統口袋刀的感覺的作品。

4:多功能刀具

這個類目應該就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作品了,例如最出名的瑞士軍刀,這種作品可以說是人類對於摺疊刀具應用的便捷性考慮是最極致的了。它完美詮釋了摺疊工具類的便攜性和功能性,然而有得必有失,因為其功能眾多,那麼為單個工具所做的優化就會受到限制。

5:彈簧刀

這個類目的詳細產品可能對於新人就顯得比較陌生了,但是社會主流對其危險性的宣傳可謂是讓彈簧刀這個種類惡名遠揚。需要說明的是,彈簧刀只是一個比較籠統的稱謂,側跳結構是和襯鎖,栓柱鎖甚至軸鎖可以兼容的結構,只需要加上助力彈簧即可,較為專業的說法會用「直跳」這個詞來代指刀片從刀柄垂直彈出的刀具結構。

直跳在很多國家裡面都是屬於法律管制的刀具,甚至美國也是僅僅幾個州可以售賣該類作品。直跳因為結構限制其造型通常細長,很容易讓人想起穿刺的動作,加上其開刀特點,也確實給人富有攻擊性的印象,而很多公司在製作上,都將刃角做的比較大,如果你指望將跳刀作為一把隨身EDC切削水果,做一些輕量工作,那肯定是無法跟常規摺疊刀相比的。

直跳的結構主要有拉杆式,雙動式,但是,由於前兩者結構的複雜性,導致保養維護是每個玩家的噩夢,而直跳對於精度的配合和使用的環境比常規摺疊刀又要高很多,灰塵沙粒的進入,都會導致跳刀的結構受損,從而影響其穩定性。

下面是拉杆式和雙動式形制的對比圖片,如果有興趣考慮的朋友,除了接受其脆弱的結構之外,還得接受跳刀系統的框量控制。因為直跳都會伴著輕微的點搖。

四:常規摺疊刀主要部件說明:

上面簡單的把一些摺疊刀具的類別和造型做了一個概況式的認知,這裡我會針對一些已經擁有一些作品在手上的玩家釋疑一些常規部件的作用說明和邏輯關係。

1:主軸潤滑系統

主軸系統是常規摺疊刀最重要的位置,摺疊刀的開合是否順滑,是否穩定,主軸潤滑系統的應用和製作有著極為關鍵的作用。常見的主軸有無墊片結構,墊片結構,軸承結構,軸套墊片結構。

無墊片結構:這種作品已經是非常非常少了,至於這個結構,我想無論對物理是否精深的朋友,都應該明白這個結構並不是合理的應用方式,之所以存在,只是因為人類一開始發明摺疊刀的時候,還沒意識到磨損潤滑配合的問題而已。而現代刀具還使用無墊片結構,這個其實是不應該的事情。

墊片結構:這是最為傳統的一種摺疊刀具使用的結構,墊片的材料應用上有黃銅與特坲龍,有一些較為特別的會在上面開洞作為儲油作用。在追求順滑均勻而穩定的開合體驗的高端刀具上,這個結構對於刀具的加工精度有著非常大的要求,甚至機械精度不足的時候,需要手工打磨去慢慢調整和適配。

而量產作品上的應用很少能夠有好體驗。特別是一些低端作品上,因為擰緊的壓力,和間隙的控制是無法做到每個都一樣的。而要控制到保證順滑又保證刀片的穩固性需要耗費大量的精力進行調整。所以這個結構從量產角度考慮,比現在大量應用的軸承系統要麻煩很多。而墊片結構也有很多玩家依然喜歡,

墊片軸套結構:在墊片的基礎上加上限位的圓筒在主軸管上面,不讓整個手柄的壓力直接壓在墊片上面就是軸套的設計目的。但是這個結構也是對精度要求非常高的一種應用方式,因為工作的關係,我有機會對軸套刀具進行大批量的打磨裝配測試,理論上的壓緊性控制,對於無軸套的墊片系統的提升,其實是微乎其微的。

充其量就是相對於無軸套的刀具更好用手工調整。但是這個結構也有一個弊端,如果調整過度,那麼墊片就會作廢,刀片無法緊固在刀柄之間,從而更容易出現刀片搖晃的可能性。

軸承結構:軸承結構從發明應用到現在也是越來越完善的作品,可以說是目前最為進步的一個結構,不過,軸承結構的演變也是有一個歷程的。從一開始的珠槽式IKBS到現在的雙排KVT式,可以說是既方便維護,又穩定,又耐用。關於軸承的各種優劣,我會在下面發圖並且指出各自的優劣。

1):IKBS,最早的軸承系統,僅僅靠著刀片或者柄鑼出的珠槽來放置滾珠,好處是理論上順滑程度為所有軸承系統裡面最優的一種,壞處就是這個東西裝配的時候,會非常的艱辛,當你維護的時候,你要注意珠子的掉落和配合。

2):IKBS+保持架,這個做法一般出現於高端刀具,很多個人刀匠因為設備的問題,也因為產量的問題,無法實現大批量的應用KVT軸承系統,所以會採用線切割製作滾珠的保持架,這樣的好處是裝配上比起IKBS更具備優勢,但是壞處是因為有了保持架,理論上珠子在滾動過程增加了保持架這個方面接觸的摩擦力。

3):KVT軸承,目前量產刀具最成熟的主軸系統。因為產量可統一規格,能夠做到大批量的生產。裝配上跟墊片系統一樣,可以實現輕鬆裝配,維護和清潔上也可以隨便沖水擦拭。但是因為鑲嵌式的結構,理論上,KVT的摩擦力是最大的,是三個軸承系統裡面最不順滑的一種。

關於主軸系統的一些個人看法,在我的認知裡面,作為一個從業者,從加工角度去看待,無疑KVT軸承是最優化的選擇,它既穩定,又方便。無論是對於製作方或者是玩家,都是最為合理的配件。但是從玩的角度來說,其實這些結構都各有各的優勢,例如墊片結構,如果細心的調整,是可以擁有開合柔和絲滑的感覺。這種非常舒服的開合體驗是軸承刀具無法做到的。還有就是IKBS裝配是痛苦了一些,但是IKBS那種完全沒有阻力的順滑程度,特別是配合快開鰭的時候,那種順暢的快感,也是別的結構無法做到的。

2:止刀柱

折刀有三個最為重要的部位,主軸,止柱,鎖定面,號稱黃金三角區。一把折刀,是否強壯,是否合理,如何將這三個點布置上去就成了檢驗一個設計師是否用心的一個環節了,如果要詳細的解釋這個,需要的篇幅恐怕會很長,所以我這裡僅對止刀柱的方案做一個簡單的列表說明。

標準止柱:在柄的裡面放置的止點方式,一般有兩個放置的方案,一個是擰螺絲固定,一個是內置實心止柱方案。兩者的優劣在於內置式的更美觀,擰螺絲固定的更穩定。這個涉及到具體作品的差異和製作者自身的取捨考慮,決定了如何去選擇。

推鈕式止柱:也就是將止刀柱外置於刀片上的結構,通常也會作為推鈕來使用,也稱為止肩結構,這算是很考驗設計能力的結構,因為作為閉合止刀,止肩位置會和刀柄接觸,而作為推鈕的最佳位置應該和刀柄有一些距離。想要優化止肩使得其作為推鈕的體驗良好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所以現在不少止肩結構也會同時考慮快開鰭開刀。

內止式止柱:這個結構也有兩個應用的方式,一個是刀片開槽,一個是刀柄開槽。兩個方式都各有優劣,我下面做一個說明,也方便玩家在挑選的時候可以參考。

刀片開槽:這個做法一般常見於比較老的產品,因為加工相對來說更方便一些,比較容易藏臟,對於日常的維護比較麻煩,而且刀片上做出軌跡槽對於強度有直接影響。

刀柄開槽:這個做法一開始是將止柱直接通過過盈配合的方式打到刀片上面,這個做法對於刀具其實具備了一定的風險性,在特定的環境下可能出現開裂的問題。現在的作品比較考究的做法是將止柱對擰在刀片上面,這樣就可以規避了刀片開裂的問題。但是,這個結構也有著先天性的不足,理論上鎖定穩定性和刀柄框架穩定性是不如標準止柱的,因為刀片上面的止柱長度受限,而且刀片和刀柄之間也有距離導致了止刀柱接觸線程較短。而且止刀柱也無法作為刀柄的支撐結構,所以在設計這種結構的時候,需要在背骨上面多做一些支撐考慮,這樣才能彌補這個結構本身穩定性不足的問題。

內止刀結構最大的優點在於可以大幅度保留設計者希望的刀柄輪廓,對於各種造型的兼容性極強,這也是該結構一直比較受歡迎的原因。

3:框架鎖結構鎖定面詳談

這個包括了2個方面的,一個是刀片的,一個是鎖定條的,作為黃金三角區的最後一個位置,講究的地方還是很多的,這也是很多玩家經常都被忽略的。

第一:刀片的鎖定面,一般我們肉眼去看,是兩個樣式,一個是相對平整,一個是斜面。很多人一直以來都認為平整的那個是最好的,也就是所謂的面接觸,而這個面接觸其實跟是否平整和斜面並不是特別大關係。因為鎖定條是不可能真正做到面對面完全接觸的,如果有,只有一個結果,就是刀片鎖死。而所謂的面接觸其實關鍵的是鎖定面打磨的一致性控制,和自然傾斜的坡度,當然,我說的是最理想的狀態下的鎖定面,實際上,量產作品,真的很難控制每一把作品都是如此,就算是手工級別,也不能保證絕對一致性。

第二:鎖定條形制,不鏽鋼內襯這個沒啥可說,主要是鈦合金材質的,鈦合金的一體框架鎖結構,這兩年興起了加裝鋼鎖頭的做法,導致讓很多玩家都認為這個東西跟軸承墊片一樣都是必須有的東西。而其實這些選擇都各有自己的優劣,不應該如此粗暴的去評定。

例如鈦合金的鎖定面的好處,是鈦合金材料自身的粘性與鎖緊性,這個相對於鋼材質來說,我覺得穩定性更高,二個是美觀性,不需要更多的螺絲配件。鋼鎖頭的好處和壞處也有,這並不是完美的東西,所謂的可替換的設計,其實玩家自身是沒法替換的,都需要我們工廠為玩家更換。所謂的更耐用,其實跟鈦鎖面是差不多的。反而不鏽鋼的摩擦力不如鈦合金好。

所以關於這個位置的要求,私以為玩家更應該考慮的是刀具本身材料的協調性,和設計元素,一味的追求耐用而忽略了使用體驗和美觀性,其實也是一個本末倒置的做法。

4:支撐件應用

眾所周知的一體結構的摺疊刀具是最為穩定的一種加工方式,因為通體除了主軸和止柱(止柱可以多樣化選擇,甚至隱藏)沒有別的螺絲。整個柄的背部都是金屬。這對於結構的穩定性是最高的,但是一體式結構的加工非常昂貴,一般只應用於一個品牌認為的最高端的作品上面。下面我想說明的是串柱和背骨的適用性,畢竟這兩者的使用頻率是最高的。

串柱:最常見的摺疊刀具支撐柱,大量應用於常規作品上面,好處是加工方便,價格便宜,而且重量輕。不足的是支撐的範圍有限,著名的戰術折刀品牌RH,在那個背骨還並不普及的年代也曾經針對串柱做了修改,也就是儘可能的加大串柱於柄的接觸面積,號稱鼓式串柱。一般來說,目前會使用這個配件,基本上一個是空間問題,二個是為了減重所考慮了。因為美觀性和功能性都不如背骨優秀。

背骨:目前國產原創刀具用的比較多的支撐件,優點是美觀,可帶防滑作用,支撐面積大,缺點是鈦合金材質的加工昂貴,不鏽鋼材質的又太重。而且對於空間的要求比串柱更高,一些比較極限的作品無法使用背骨作為支撐件使用。但是尺寸比較大的作品,例如超過21-22的摺疊刀,理論上,都應該使用背骨,而不是串柱,這樣才能確保整體的穩定性。

5:背夾的樣式

背夾這個東西其實是非常矛盾的一個配件,不裝吧,實在不方便,裝了吧肯定會影響手感,要好用的又不夠美觀,要美觀的又不好用。每次我在設計的時候,背夾都是讓我頭大的一個東西,我在這裡也簡單的做一個歸類。

一體式背夾:一般用於高端刀具,一整塊鈦合金雕刻而成,造型因人而異,但是基本上體驗都不會太好,而且因為一體式的高度,握持的手感也不會很好。但是美觀性是最佳的。

標準片式夾:不鏽鋼的也有,鈦合金的也有,造型是最普通的形制,不僅僅是摺疊刀,像手電筒,電鑽,鉗子一類的東西也有使用。算是最好用的一種背夾形式,方便,實用,但是美觀性較差。

隱藏式背夾:這個有兩個擺放的方式,一個是豎放,一個是橫放,也有長有短,隱藏式背夾的使用效果可以讓整個刀柄完全收納於口袋,但是這種背夾實用性並不是很好,起碼指望它快撥是不行的,因為深度問題,導致你每次拿出來的時候都要大費周章,對於便利性來說並不合格,跟一體背夾一樣。

6:摺疊刀具開合方式

這個主要介紹的方面還是在於常規摺疊刀具,非常規的摺疊刀具開合方式例如跳刀與蝴蝶刀,開合的方式在於自身結構所決定。反倒是常規摺疊刀具所具備的開合方式更豐富一些。具體如下。

推鈕式:這個是目前市面上最常見的開合方式,用拇指推動推鈕,便可打開刀片。缺點是因為作品各有差異,推鈕形制皆有不同,導致體驗效果也不能絕對相同,例如一些作品會出現割手的推鈕,也有一些作品因為設計的原因,導致手指對刀片的壓強過大,需要調整發力的方向。玩家在選擇推鈕式作品的同時應該更仔細的觀察作品的設計合理性。

快開鰭式:本來在摺疊刀領域不溫不火的一個形制,因為大量應用軸承系統反而變成主流的一個開合方式。因為快開鰭摺疊刀開啟的方式需要一定的蓄力和高順滑度才能一步到位。而以往的時候,由於沒有軸承系統,快開鰭式並不被世人所重視。

關於快開鰭摺疊刀有幾個需要配合的關鍵點是:鎖定條的壓強,定位珠的限位控制,鰭的形制設計和位置的擺放。簡單的概況就是,要想快開的體驗優秀,必須作品本身的鎖定條彈力強度足夠,這才能達到蓄力,定位珠的限位考慮才能擁有爆發力,至於鰭的形制,由於手指經常撥動,需要更符合人機工學的設計才不至於在使用的過程讓手指受折磨。

同樣的快開鰭式的開合方式也有著自己的缺點,在美觀上,鰭的存在,是必定影響刀具本身的線條協調性的,無論是閉合還是打開的狀態。(有個別作品例外,例如隱藏式快開鰭,可以在打開之後保持了刀具的線條流暢不被影響,但是閉合狀態還是無法改變鰭位存在的事實)。第二個問題是相對於普通摺疊刀具而言,快開鰭摺疊刀如果隨意放置於口袋之中,而一些壓強不足並且定位不準確的作品,將有可能出現誤開的可能性。這是需要所有的刀友多加註意的一個點。

推盤式:這個形制其實與推鈕異曲同工,也算是一個類別的應用方案,之所以存在的緣故更多的是因為設計師在於這個作品的空間處理已經非常極限,想用常規推鈕方案已經沒法實現,所以出現了推盤式的開合方案。這個方案由於更加極限,所以開合的體驗在大多數作品上面也不會太舒服。

推刀孔:知名蜘蛛公司用的最多,並且還將其使用的圓洞申請為專利的一種推刀方式。這個開刀方式,體驗上不會太好,因為各個品牌的開孔形制都各有不同,有些孔甚至只能是使用食指進行快開。而且要把孔處理的不硌手不僅僅是形制的需要還要有工藝上的配合。同時很顯然較大的孔也會影響刀片的強度,實際上斷裂在推刀孔上的案例還比較多見。當然,這個開刀方式的好處也是有的,例如易於維護刀片和切削過程不至於因為刀片上有其他的部件而影響其切深度時所出現的阻擋。

指甲槽式:這個開刀方式是最為傳統的開合方式,目前比較常見的基本上是出現在傳統的口袋刀和水果刀上面為主,因為其不方便性,導致每次開合都只能是兩個手操作完成,無法像上述的幾種實現單手開合,所以現在應用的現代風格作品幾乎是看不到這種開合方式了。

五:摺疊刀具刃面處理與介紹

這個大類,應該是在把玩作品裡面最為重要的一個方面了,儘管我是從業者的身份,但是曾經我也是一個玩家的身份。嚴格來說,玩東西,只要是自己喜歡,那怕買櫝還珠,那都是值得被讚賞的行為,正所謂各花入各眼,我本身也非常堅持不要跟風玩東西的這個習慣。但是這個行為建築的基礎是玩家本身,是否具有一定的瀏覽量,一定的知識量,才能去分辨東西的好與壞。就像紅酒與茶道一樣,都需要一定的閱歷,才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東西。起碼有一個道理是不變的,好的東西是差不了的,作為玩家,雖說有入門和高階之別,但是差距的體現我認為應該是在工藝上的理解和感受不同,而不應該是對比玩了多少個牌子,玩了多少個刀匠的作品,而對工藝卻半知半解,反過來說,辛辛苦苦設計出來的作品和辛辛苦苦耗費的手藝,作為製作者本身,更希望的是有懂得作品的人,畢竟作品就是製作者與玩家的一個鏈接的虹橋。製作者無法對所有的玩家一一解答,只能通過作品,作品就是最好的表達。這點我身為從業者是感同身受的。我更希望的是有更多更多的人能夠欣賞我努力的點。

鍛面:最為常規的一種刀片刃面處理方式,目前使用的方案有三種,無論是手工還是量產作品,具體看圖對比,像這樣的加工方式無論是國內外都沒有一個非常明確的名詞定義。我只能是自己來標識以區分。

1:橫向拉絲 這個可以說是緞面類目最難的一種加工方向,最優秀的橫向拉絲是必須在多平面形制刀片上面做單一方向,甚至是隨刃線走向做均勻拉絲動作,在確保每一根拉絲均勻筆直的同時還得保證力度的輕重而不至於使其刀片有暗面的產生。每次製作都必須是由最低目數開始做打底慢慢升高。拉絲過程如果出現失誤就必須推掉重新開始,某些形制刀片如果失敗就等於直接報廢。所以橫向拉絲的作品在量產作品是少之又少,或者是做的並不是特別優秀。真正優秀的橫向拉絲作品,基本上還是以手工匠人為主。

2:豎面拉絲與水磨面對比 這個是最容易被人混淆的處理方式,具體看下面的細節圖,豎面拉絲的刀片是單一顏色,並且每一根絲都是完全筆直的走向,因為這是手工打磨的效果,而水磨紋理都是微微弧度的絲條,並且夾雜著一些幻彩的反光。咋一看,這兩者非常接近,但是水磨由於是機器研磨的刃面處理,因為耗材和批量加工的特性,加上設備的加工邏輯,會有一些位置無法被拉絲,甚至經常在刃面會殘留一些深淺不一的絲條。之前做過一個試驗,隨機抽了不同材料的水磨面刀片在做拋光工序之後,深淺不一的線條會尤為明顯。而人工的豎面拉絲就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靠著手工一把一把打磨和調整的作品,無論是完工度和良品率都是水磨設備無法比擬的。(MT公司是最早使用這種精細水磨加工的刀具公司,在國外豎面拉絲的作品是幾乎不可能出現在量產作品上面的一種工藝)

3:砂光刃面 這個形制在水磨設備出來以後差不多就會淘汰的製作方式,只是時間問題而已了。這種製作形制一般在低端刀具上面比較常見,詳細看下圖,這種方案對於刃麵線條的保持是非常粗暴的。不要指望刀片的整潔度和美觀性。但是在水磨設備大量應用之前,幾乎所有的低端都是採用這樣的製作方式。甚至某些中高端作品至今還使用這樣的處理方式。

石洗:作為從業者來說,這個處理方式是我目前發現深受國內外玩家喜好的一個刃面方案,很多玩家都追求物品使用的保持性和完整性,所以石洗便成了最為玩家喜好的一個處理方式,但是,其實石洗也是非常多個處理方案的。材料有不同,工藝上也有高低之別的。

1:珠光石洗 最高級的石洗方案,刀片的底做的特別乾淨,這個石洗的方案可以說就是手工級別的作品,基本上是將刀片研磨到接近霧面狀態之後才經行的石洗。這樣的石洗刀片跟普通的石洗是完全不能比擬的。

2:普通石洗 這個需要看石頭的選擇,石頭的粗細決定了洗出來的效果差異,但是石洗的合格與否,仔細檢查刃面是否存在拉絲,水磨的紋理,合格的作品的刀底是應該做的非常乾淨的。

3:滄桑石洗 這個可以經過一些塗層,也可以是發白,也可以是發黑,之後做的石洗。合格與否跟上面同理,仔細檢查刃面是否存在拉絲,水磨的紋理,合格的作品的刀底是應該做的非常乾淨的。

鏡面:這個高級工藝一定只能是手工,而且真正的純凈級別手工是少有的,同一製作者不同作品都有可能出現差異化,檢查真正純凈的鏡面,除了要考衡刀片加工的難易性還需要檢查倒影的變形程度和走向。我看過很多優秀的鏡面作品,包括出名的微技術品牌,他們的鏡面咋一看確實非常優秀,但是實際上,倒影的走向還是可以看到痕迹。像這樣的作品因為還沒有做更進一步的研磨,所以不可避免的存在這些微小的痕迹,(鏡面的難度不僅僅體現在研磨,還體現在刀片形制,越是複雜的刀片,越是難以研磨。最優秀的鏡面是在極為複雜的刃面研磨出純凈的鏡面的同時還保持了原有刀片上的所有線條)

塗層:這個工藝比較常見,生活上很多都產品都有,刀具行業應用的一般有靜電噴塗,鍍鈦,發黑,DLC等等,還有一種比較特殊的爆紋,採用電解方式的製作。一般來說,這些處理都是為了刀具的個性化和配色上去應用。以目前的工業水平,很多玩家經常擔憂的切割食物是否塗層脫落是不會發生的,起碼在正經品牌的作品上面,這個是不會發生的。

六:摺疊刀具材料應用和處理的方式介紹

這個類目我會統一將柄材和處理方式也做一個簡單的介紹,但是僅限制於常用的一些基礎材料,因為科技不斷發展,新興材料越來越多,我無法都知曉。在這裡只能是給新人玩家一個基礎的認知,這樣對作品的選擇上也更方便一些。

天然材料:有骨類,木類,貝類,珠寶類,這種材料製作的時候多數經過穩定性處理的,而且選擇對稱性極高的材料是非常稀少的。所以採用天然材料作為量產刀具來使用的非常少,基本上只有手工級別的作品會用的比較多。

鈦合金:鈦合金的好處是耐腐蝕,韌性高,相對於鋼材又輕便很多。這個材料應用的比較多,可製作的表面處理也比較多,我在這裡做一個比較細的小分類。

1:噴砂處理 噴砂工藝有粗細兩種,粗砂的優點是相對比較耐磨,可以掩蓋更多鈦合金上面的痕迹,但是手感不好。細砂質感柔和,但是需要鈦合金本身痕迹處理的夠乾淨。基本上可以說,使用細沙是檢驗一個作品是否加工細緻的一個試金石。

2:陽極處理 利用鈦合金的材料特性,通過化學的方式變化的顏色,可以大幅度豐富作品的一個處理方式,難度在於顏色的穩定性。缺點是,因為環境變數的原因,並不能確保百分百陽極的顏色批次都是一致性的。

3:燒鈦處理 一樣是利用鈦合金的特性,通過高溫火焰的燃燒來做出喜好的紋理,量產作品一般用噴頭較大的火槍來製作紋理,手工級別的燒鈦,都是由手工一個個製作的細紋。

碳釺維:算是目前大量應用於各個行業的高端材料了,特性是非常輕便,耐用。目前常見的和大量應用的為編織紋碳釺維,編織金屬絲碳釺維,還有更為高端的雷擊碳釺維。

G10:最常見的手柄材料,成分為玻璃纖維,是目前大量應用的材料,耐用,便宜,輕便,顏色豐富。

米卡塔:以布為原料的手柄用材,相比於G10而言,米卡塔的耐用性稍弱一些,但是顏色和紋理更為豐富,也是目前大量應用的手柄材料。

鋁合金+鋼:鋼手柄是目前最具性價比的手柄材料,無需過多複雜的加工就可以使用,但是不足的是重量過高,尺寸稍微大一些的刀具無法選用。鋁合金也是大量應用的一種材料,方便加工,比鈦合金更輕便,也可以製作豐富的配色,唯一的缺點就是相比於其他材質而言,它的材料更軟,容易出現磨損,但是作為刀具而言,並不會傷害結構的穩定性,只是外觀的美觀性無法保持。

大馬士革材料:這個類目裡面涉及的材料的流派就非常龐大了,我這裡僅僅列出市面上最為常見並且性能優秀穩定的幾種材料做介紹。

1:瑞典粉末大馬士革 瑞典公司材料,採用RWL34和PMC27一起糅合製作,紋理比較自然飄逸。

2:托馬斯粉末大馬士革 美國維加斯鍛造材料 採用CPM154和440C一起糅合製作,紋理規則整齊。

3:尼爾森粉末大馬士革 美國邁克爾尼爾森鍛造的材料 採用XHP和19C27一起糅合製作,紋理類似托馬斯的風格,但是更為細密。

4:馬賽克大馬士革 沒有固定廠家製作,材料也是千差萬別,這個大馬士革是目前最特別的一種處理方式,甚至可以根據個人喜好的圖案形制進行定製,材料製作上不僅僅刃材,鈦合金柄材也有。

鈦合金大馬士革: 目前最高級的鈦合金材料,利用不同的鈦合金厚度和材料,採用摺疊鍛打的方式,將材料糅合在一起,呈現出不同花紋,再結合鈦合金可以變色的特性,處理出絢麗的手柄,一般這種材料都用於品牌的高端作品上面。

結束語:就如標題所說一樣,我這份不完善的摺疊刀報告,一定是有著很多的不足和錯誤,需要更多有識之士多多指正。某個角度來說,我希望的是這個能夠作為一個百科式詞條的東西,有任何可以補充的,有任何可以修改的,都可以馬上完善。就如我文章裡面提到的很多加工方案,這個行業目前還是沒有一個明確的命名。這對於玩家和各地從業者的交流都是一個阻力。如果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去推廣和確立。也就不會發生劣幣驅逐良幣的情況,作為一個良性的循環,製作方才會願意下更大的功夫朝著更高的工藝進取。而不是心裡有著「反正消費者根本什麼都不懂,我們做的再好都沒有用」的想法。我才疏學淺,這篇文筆不算通順,解釋不夠細緻的文章,是我的一聲呼籲。作為曾經玩家的從業者,我對於這個圈子的熱愛和執著是認真的。在這裡也要非常感謝我的朋友午夜貓工作室對於文章中不少內容的訂正和補充。謝謝大家,我是小七,玩刀的小七。

===============================================================

以上內容由投稿用戶發布,僅代表投稿用戶立場,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參考。

TA們都在看

第一裝備網(1gear.cn),只為更好裝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1Gear 的精彩文章:

如何豢養一隻「披著羊皮的狼」-瑞典Fallkniven U4超級金粉鋼折刀
聊聊刀 世界各地刀具上的孔洞設計是功能需要,還是令藏玄機?

TAG:1Gea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