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23家券商年報出爐!前五重定座次,這是14項重要經營指標大排名

23家券商年報出爐!前五重定座次,這是14項重要經營指標大排名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前五大券商2017年全年盈利位次爭奪落定!中信證券依然是領頭羊,國泰君安證券、華泰證券、海通證券和廣發證券緊隨其後。

中信證券憑藉多項主營業務經營業績第一穩居榜首;

國泰君安證券機構金融業務貢獻超四成營收而奠定了亞軍基礎;

華泰證券以「江蘇銀行股權投資轉為權益法記賬使得投資收益大增102%、金融科技助力財富管理轉型、資產管理業務領先、投行業務保持穩健」而首次躍居行業第三;

海通證券以「直投業績爆發、海通國際凈利增長80.3%超預期、傳統券商業務長期保持市場領先」位列第四;

廣發證券憑藉「自營投資收益同比大幅增長39.4%至94.1億、資管和投行業務行業領先」位居第五。

據券商中國記者統計,截至今日(3月30日)18:00,共有16家A股上市券商發布了2017年年度報告,中信建投證券、中金公司、恆泰證券、國聯證券等4家港股上市券商發布了2017年度業績公告,平安證券、湘財證券和南京證券已在中國證券業協會網站披露了2017年年報。

上述23家券商中,共有15家去年全年凈賺超過10億元。中信證券、國泰君安、華泰證券、海通證券、廣發證券去年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均超過80億元。招商證券、中信建投證券、中國銀河證券、東方證券、光大證券、中金公司、平安證券等券商去年全年凈賺超過20億元。東方證券、中金公司和恆泰證券去年凈利同比增幅超出五成。

整體來看,大券商多項主營業務長期保持市場領先水平,多元化經營成效明顯,已經進入「全產品覆蓋」下的全面領先狀態;而中小券商受「防風險、去槓桿、強監管」政策監管環境影響,經營壓力更為加大。為全面了解各家券商去年的實際經營業績情況,券商中國記者梳理出以下十四項經營業績及財務指標,揭開大券商如何各憑「神技」強者恆強、中小券商將如何逆勢突圍。

1

最賺錢:中信國君華泰

券業前三盈利爭奪戰歷來相當激烈,中信證券繼續位居國內證券公司首位,各項業務繼續保持市場前列。國泰君安證券守住戰果,以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98.82億元再獲亞軍,華泰證券則連升兩席,去年以92.77億元凈利潤躍居季軍。

去年全年,整個證券行業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同比雙降,但各家券商業績分化嚴重。23家發布2017年年報的券商中,凈利同比負增長的券商居多,共有12家。其中,太平洋證券去年凈利潤同比下滑82.59%,去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1.16億元。東北證券、東吳證券、國聯證券、中原證券凈利潤同比下滑逾3成。

可喜的是,已有11家券商凈利潤同比正增長。其中,恆泰證券、東方證券和中金公司這三家券商凈利潤同比增長超五成。東方證券和中金公司去年分別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5.54億元、27.66億元,同比增幅53.37%、51.97%。

針對業績增長的主要因素,東方證券給出兩點理由:其一為證券投資業務收入增長,東方證券2017年加大了績優藍籌股和境外優質股票的配置力度;其二,資管業務收入增長,東方證券受託資產管理規模突破2000億元,東方紅系列產品投資業績排名市場前列,實現了資管業務收入增長。

「2017年,公司克服定增、減持、資管等新規帶來的重重困難,成功完成A股增發,募集資金110.58億元,進一步壯大了公司的資本實力,夯實了發展基礎。保持優勢業務深化業務轉型,各業務板塊齊頭並進,證券投資業務成績亮眼,謀求業務轉型,在深耕A股的同時,加強海外市場研究及投資,推進FICC業務轉型發展;財富管理轉型成效顯現,股基市佔率創九年新高;研究服務穩中求進,場外託管業務體系日漸完善;子公司持續發展,行業影響力大幅提升;公司高度重視產融結合,積極利用金融屬性和資源優勢,推動多個產融結合項目落地,協同發展增效雙贏;公司加大自主研發力度,構建了領先的投資交易系統等,為公司營運、業務發展提質增效。」東方證券表示。

凈利潤增幅排名靠前的券商還有:華泰證券2017年凈利同比增長47.94%,中信證券2017年凈利同比增長10.3%。

2

營業收入:10家券商超百億

去年全年,國內證券行業總收入3113億元,同比下降5.09%;凈利潤1130億元,同比下降8.47%。131家證券公司中,120家實現盈利。

國內傳統龍頭券商2017年「強者恆強」效應凸顯,中信證券、國泰君安證券、華泰證券、海通證券和廣發證券站穩行業前五席位,憑藉多項主營業務經營業績領跑全行業、綜合金融服務水平領先,去年全年營收超過200億元。中信證券以432.92億元穩居榜首,比第二名海通證券超過151億元。

去年營收處於100億-200億元的券商分別是中信建投證券、中金公司、招商證券、中國銀河證券和東方證券。

上述10家營收超過100億元的券商中,中金公司營收同比增幅最高,達70.7%,中金公司已將中投證券納入合併範圍,2017年度披露的經營業績已包括中投證券2017年4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期間的金額;其次是東方證券,營收同比增幅達53.16%。華泰證券和中信證券營收同比增幅均超過10%。

中金公司去年營收同比增幅最高,除了併購中投證券,中金公司去年業務轉型和模式升級效果顯著,投資銀行、股票業務、固定收益、財富管理、投資管理五大業務線協同發展,機構業務與個人業務齊頭並進,國內業務與海外業務互為補充,傳統業務與新型業務彼此促進。

「在市場規模縮減、交易量下滑、信道業務壓縮、行業收入下降的情況下,公司穩步夯實業務能力、積極把握髮展機會,收入實現了大幅增長。」中金公司表示。

3

子公司崛起:中信、海通子公司營收佔比逾五成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券商收入結構發生明顯調整,大券商自營業務、資管業務、投行業務及國際業務增幅顯著,同時子公司營收佔比逐年上升。

券商中國記者根據年報「合併利潤表及母公司利潤表」統計數據梳理髮現,中信證券、海通證券及東北證券去年母公司營業收入佔比已不足五成,其下屬子公司去年營收亮眼。

年報顯示,去年全年,海通證券子公司實現收入178.22億元,占集團營收總額比重60%;海通證券海外業務實現收入48.73億元,佔比17%。

再看中信證券,中信證券全資子公司中信證券投資去年營收高達96.64億元,中信證券國際去年營收51.14億元,已超過多數中型券商合併營收業績。

年報顯示,中信證券自營投資品種清單以外的另類投資業務由中信證券投資全面承擔,其中包括原由金石投資開展的自有資金直接投資業務。

2017年,中信證券投資新增股權投資項目28項,總金額近人民幣23億元。當前,中信證券投資已形成了包括TMT、消費升級、先進位造、醫療健康、金融綜合等在內的五大行業分類,投資項目廣泛涉及國內和國際業務。

如何更好地實現子公司資源協同,已成為券商關注重點。中信建投證券現有5家子公司,分別是中信建投期貨、中信建投資本、中信建投國際、中信建投基金、中信建投投資。除了中信建投基金持股55%,其餘四家都是全資子公司。

4

總資產:9家負增長

2017年末,國內證券行業總資產累計達6.14萬億元,同比增長6.04%。截至去年末,僅中信證券和海通證券這兩家券商總資產超過5000億元。

已有9家券商去年末總資產同比負增長。東北證券去年末總資產599.39億元,較2016年末減少152.18億元,降幅逾二成;南京證券和國金證券去年末總資產降幅逾一成。去年末總資產前五的券商中,僅中信證券和國泰君安證券實現總資產同比增長。

5

凈資本:6家券商超500億元

國泰君安證券母公司凈資本位居行業第一,2017年末凈資本963.65億元,中信證券、海通證券、廣發證券、招商證券、中國銀河證券凈資本均超過500億元。

6

基本每股收益:廣發、國君超1元

從近兩年基本每股收益看,廣發證券和國泰君安證券基本每股收益均超過1元,華泰證券去年基本每股收益最高,達1.2951元。

7

賺錢能力:華泰最強

從近兩年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看,廣發證券、中信建投證券、浙商證券、國泰君安證券均超過9%。華泰證券賺錢能力最強,去年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10.56%。

8

總負債:13家券商負債增長

截至去年末,共有7家券商負債總額超過2000億元,中信證券和海通證券去年底負債總額均超過4000億元。

從年末負債總額同比增幅來看,中金公司去年末負債總額增至2009.2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40.76%;太平洋證券、光大證券、中信建投證券和光大證券去年末負債總額同比增幅逾一成。

9

經紀業務收入:中信國君銀河廣發華泰招商超40億

從經紀業務手續費凈收入指標來看,23家券商中,有13家券商去年經紀業務手續費凈收入同比下降超兩成。中金公司去年經紀業務手續費凈收入同比增長103.14%。

中信證券去年經紀業務手續費凈收入80.45億元。中信證券去年全年傭金率萬分之4.4,較2015和2016年基本持平,持續高於行業平均水平。據Choice統計,中信證券2017年全年股基交易額市佔率5.63%,維持行業第二。國君、華泰、中國銀河、光大、華泰去年經紀業務手續費凈收入均超過40億元。

券商去年經紀業務收入差距進一步拉大,多數中小券商去年經紀業務手續費凈收入不足10億元。例如東北證券,去年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同比下降32.79%,其中經紀業務手續費凈收入下降19.64%,主要是經紀業務客戶股基交易量減少所致。

10

投行收入:國金證券成黑馬

從投資銀行業務手續費凈收入來看,目前僅4家券商同比增長,17家券商投行收入同比下滑,湘財證券、南京證券、國聯證券、東北證券去年投資銀行業務手續費凈收入同比下滑超五成。中信證券和中信建投證券去年投行收入穩居行業前兩名。

23家券商中,有11家去年投行投資銀行業務手續費凈收入超過10億元,僅國金證券實現同比正增長。國金證券表示:「公司投資銀行業務憑藉多年的積累,保持穩健增長,整體經營成績創歷史新高。」截至2017年12月末,國金證券共有註冊保薦代表人139名,在全部保薦機構中排名第4位。湘財證券、南京證券、國聯證券、中原證券和東北證券投資銀行業務手續費凈收入同比下滑超五成,主要是承銷及保薦收入減少所致。

11

資管收入:東方、華泰、中金增一倍

從資產管理業務手續費凈收入來看,共有9家券商資管收入同比下滑,東方證券、華泰證券和中金公司資管業務收入同比增幅超過100%,增幅位居行業前三位。

資產管理業務手續費凈收入下降40.14%,主要是資產管理業務規模下降所致。

12

利息凈收入:國君、中信建投前兩名

從利息凈收入來看,國泰君安證券和中信建投證券位居行業前兩名,均超過50億元。

13

投資收益:中信、海通超100億元

從券商投資收益來看,中信證券和海通證券位列前兩名,均超過100億元,同比增幅明顯。

14

業務管理費:中信最高

券商業務管理費方面,中信證券、海通證券、華泰證券、廣發證券、國泰君安證券均超過90億元,也意味著,職工薪酬總體高於行業其他券商。

百萬用戶都在看

券商中國是證券市場權威媒體《證券時報》旗下新媒體,券商中國對該平台所刊載的原創內容享有著作權,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否則將追究相應法律責任。

ID:quanshangcn

Tips:在券商中國微信號頁面輸入證券代碼、簡稱即可查看個股行情及最新公告;輸入基金代碼、簡稱即可查看基金凈值。

有一種美好習慣,叫做閱後點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券商中國 的精彩文章:

陸金所上市時間又鬧烏龍,平安發布會解密「獨角獸之母」煉成
凈利大增超50%!除了東方證券還有中金,收購中投後首份年報亮眼

TAG:券商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