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樓市打響新調控第一槍!投資房產將無利可圖

中國樓市打響新調控第一槍!投資房產將無利可圖

兩會結束一個星期,樓市一直沒出什麼重磅的消息,深圳和杭州打了第一個響炮。

3月28號,深圳宣布二手房交易即日起「三價合一」;同一天晚上,杭州宣布,新房銷售採取公開搖號全程公證的方式。

每年3月兩會後,都有重點城市跟進出台重要的樓市政策,比如2016年3月25日是上海、深圳,2017年3月17日是北京。新政一出,鍋蓋被蓋上了,樓市在短時間內都涼了。

而在昨日,中國銀保監會開了第一次會議,而此次會議重點對房地產泡沫的問題也進行了研究,要遏制房地產泡沫化傾向。

深圳出台「三價合一」樓市新規,房價要跌?

3月28日晚,傳聞已久的深圳「三價合一」政策突然落地。所謂「三價」是指實際成交價、網簽備案合同價、銀行的房屋評估價。什麼是「三價合一」?簡單來講,就是二手房交易時涉及的銀行貸款評估價、實際成交價、國土局計稅評估價這三個價格將不再各自獨立計算,而是盡量做到一致。

「三價合一」對購房者有何影響?「三價合一」對於經濟實力不強的購房者,影響力很大,我們來算一筆賬,以一套實際成交價為300萬元的住宅為例,如果銀行評估價為270萬元(大部分城市的二手房的評估價相對實際成交價要低一些),國土局計稅評估價為210萬元(國土局的計稅評估價很多時候都會滯後於市場,一般是市場價的七成左右)。

按照當前政策,首套房首付需要:81萬(270萬*0.3)+30萬(300萬-270萬)=111萬元,實際首付近四成。

若執行「三價合一」的話,銀行發放貸款會以國土局計稅評估價來評估,那麼此時首套房首付需要:63萬(210萬*0.3)+90萬(300萬-210萬)=153萬元,實際首付就變成了5成多,比當前政策下的首付要多交42萬元。

不僅如此,稅費也會相應增加,因為執行「三價合一」後,國土局計稅評估價就會按成交價來過戶,那稅費就會相應增加。房產證「滿五唯一」時,要多交300萬*1%-210萬*1%=0.9萬元的稅;房產證「未滿2年」時,恐怕要多交20多萬的稅!

美聯物業全國研究中心認為,「三價合一」無疑對二手市場交易帶來衝擊,但這也只是陣痛,從長遠來看,這有利於規範市場交易行為,規避陰陽合同。在市場方面,美聯認為,不排除會出現急於變現的房產業主,會降價出售物業。

杭州樓市新政:新房銷售將公開搖號

繼成都、武漢等城市後,杭州也迎來了購買新房採用公開搖號的調控政策。

3月28日,杭州市住房保障和房產管理局下發文件,稱將採取商品住房銷售公開搖號全程公證制度,具體辦法將於近期公布。

文件稱,針對近期商品住房市場出現的炒賣房號、捆綁搭售等違規行為,市有關部門高度重視,一方面開展專項整治行動,對涉嫌企業個人進行約談調查,從嚴打擊各類違規行為。同時,將採取公開搖號全程公證的方式,以切實規範市場銷售行為,維護市場秩序,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

一位杭州資深房地產中介告鷹眼新聞,樓市主要問題在於一手房的限價,和周邊二手房會有嚴重倒掛情況,市場會有炒號行為,很嚴重,開發商賣房而且都是要求很苛刻,比如要求購房者一次性付款、買房搭配高價車位等。

杭州自2016年舉辦G20峰會之後,房價一路飆漲,根本停不下來。一位當地開發商向鷹眼新聞表示,很多人都通過各種關係找房企要房號,特別瘋狂,「一個當地政府的官員,通過層層關係最後找到房企,非要買房。」

由於政府對新房預售證和價格的監管,導致杭州的新房價格與實際市場價有所偏差,很多人都「削尖腦袋」想買到新房。由此也滋生了大量灰色地帶的交易。

上述開發商稱,杭州市政府迫於壓力和公平起見,才不得不出此政策,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杭州樓市當下的火爆情形。

投資房產將無利可圖

在樓市被打壓之後,鷹眼新聞相信這不是短短的一個措施,以後將是常態,房地產的暴利一去不復返了!

中國房地產市場自1998年起,已整整20年,但其的「住」的屬性近年已被「投資」甚至「投機」屬性沖淡,房地產已成為中國投資人最喜愛的投資品類。

"為什麼過去20年中國房地產行業如此繁榮?根本的原因是中國出現了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一次城市化,帶來了前所未有的住房短缺和旺盛的需求。這個短缺過去主要靠商品房來解決。」萬科董事會主席郁亮表示,當前住房全面短缺時代已經結束。

在「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重新定位之後,市場已於2017年發生劇變,2018年劇變仍在持續。

「關於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再去討論泡沫問題就顯得太幼稚了,當前的要點是防止發生區域性風險事件。」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聯合浙商銀行發布了報告《錢去哪了:大資管框架下的資金流向和機制——中國理財產品市場發展與評價(2013~2017)》顯示,「錢」的流向偏好房地產,包括與此直接相關的房地產企業貸款、個人按揭貸款和與此間接相關的基建項目等。銀行信貸、非銀行金融機構資金以及近些年發展較快的債券市場,都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成為金融資源向基建房地產傾斜的通道。

然而,這種趨勢在近幾個月中已發生徹底轉變。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近日發布《2018年二季度經濟金融展望報告》顯示,房地產資金來源累計同比自2017年開始增長放緩,房地產新開工面積和商品房銷售面積累計同比也在2017年開始放緩。

「不僅地產下行,金融的下坡路也剛剛開啟,兩者將互相強化。」華安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林采宜認為,現在起房地產下行周期五到八年,投資房產將無利可圖。

由於槓桿率被限制,而且投資回報率已不再如前幾年高。房地產市場的變化已改變投資者,尤其是高凈值人群的資產配置。房地產已經不再是高凈值人群的主要配置資產選擇,通過分散資產配置,降低投資風險,成為「新二代」的共識,除了基金、股票等傳統投資產品外,增加海外投資也是他們關注最多的領域。

"在房產稅正式出台前,我國房地產市場都將處於調整期,這可能是1998年我國房地產市場化改革以來遇到的最長的調整期。從投資的角度看,即使三四線城市房價仍可能會繼續上漲一段時間,但作為資產配置的價值已經不大。」對外經貿大學金融學院兼職教授趙慶明稱。

留下你的觀點,它能改變世界!

專註財經領域,獨家新聞解讀第一時間送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鷹眼新聞 的精彩文章:

特朗普挑起貿易戰暗藏私心!受害最大卻是他們
千年阿膠原形畢露,網友怒噴水煮驢皮,中醫開始瑟瑟發抖

TAG:鷹眼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