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唯將舊物表深情

唯將舊物表深情

真正的情意,包括愛情,也包括親情或友情,經常性地以服飾為信物,而服飾恰恰最適合充當這個載體或說媒介物。

自有人類便有愛情,原始人表示愛情的服飾信物是什麼?我們現在很難確定。不過,從「活化石」──即20世紀仍保持原始社會生活方式的未開化民族來看,人們已經懂得互相贈送花、草或簡易加工的首飾了。重要的是,它往往不是簡單和表面的贈予,而是其中有意想不到的內涵。

中國詩詞是一個巨大的寶庫,而詩詞又最熱衷於描寫情思,因此有關愛情信物的詩句中有許多涉及服飾。《詩經》中,「靜女」一篇寫有:「……靜女其孌,貽我彤管。彤管有煒,說懌女美。自牧歸荑,洵美且異。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後人注釋,有將姑娘送心上人的彤管解釋為紅色管狀初生小草的,有將其釋為紅色首飾的。別管怎麼說,好像都是佩戴在頭上或身上的飾物。詩的最後一句說,不是贈物有多美,而主要是因為心愛的人兒所送,因此愛情信物所表達的是情意。為什麼佩飾或貼身服飾最多,就是因為服飾離人體最近,古人認為帶著體溫或說體味的信物才能真正代表情意,這在文學作品和民間習俗中都能找到痕迹。

《紅樓夢》第七十七回,寫晴雯抱屈臨終前,寶玉去探望她。「晴雯拭淚,就伸手取了剪刀,將左手上兩根蔥管一般的指甲齊根鉸下,又伸手向被內將貼身穿著的一件舊紅綾襖脫下,並指甲都與寶玉道:『這個你收了。以後就如見我一般……』」民間習俗中還有給患單相思的人熬藥時,想方設法找到那個暗中情人的腰帶來放在葯中一起煮,據說就能管事兒。這說明了一個問題,即服飾是人人都穿戴的,因而服飾作為愛情信物,最能貼近人,進而貼近心。

只不過,上面這兩個例子過於凄美,愛情作為信物本可以很「詩意」的。

除了《詩經》中有許多較為純樸的服飾作為愛情信物外,後來的詩詞中也不乏描寫。如唐代姚月華詩中即有「金刀剪紫絨,與郎作輕履」句。中國古代文學中有一種諧音的手法,唐代蔣防《霍小玉傳》中已有用「鞋者諧也,夫婦再合」的說法。到了明代,吉祥圖案中常畫一面銅鏡,鏡前擺著一雙鞋,這幅圖就是「同偕到老」。看來從古至今女性愛送心上人自己手縫的鞋子,有足服貼身隨人行之意,也有同偕的隱語。

那麼,頭上的首飾就更有定情的意義了。宋代柳永《二郎神》中寫有:「運巧思穿針樓上女,抬粉面、雲鬢相亞。鈿合金釵私語處,算誰在、迴廊影下。」這裡借用了《長恨歌》中唐明皇與楊貴妃的愛情故事,當「宛轉蛾眉馬前死」後的楊貴妃在仙山上見到唐明皇派來的道士,不禁想起當年「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的情意,因此將唐明皇送她的金釵和首飾盒,留下一半兒,另一半兒托道士給唐明皇捎去。白居易在《長恨歌》中寫:「唯將舊物表深情,鈿合金釵寄將去。釵留一股合一扇,釵擘黃金合分鈿。但教心似金鈿堅,天上人間會相見。」這裡的「合」通「盒」,釵區別於簪子是兩股,形似今日的發卡。這樣把釵留下一股,加上盒子的另一半兒捎回,更能說明深深的思念之情。為什麼要送舊物呢?因為舊物中的一些情意往往是二人都經歷過並能勾起回憶的,再者說送舊物還說明二人的愛情不同於和其他人的感情,即使不是愛情,友人之間將自己心愛的一把好刀或是什麼隨身之物送給摯友,那受贈之人一定不會是交情一般的朋友。舊物中有故事,更有情思。當然,不是所有給人舊衣物的都是這樣,把自己不想要的衣物送給別人,那是另外一碼事兒。

哪樣的舊物才能表深情呢?《紅樓夢》中寫寶玉讓晴雯給黛玉送去兩條「半新不舊的手帕子」。本來晴雯還怕黛玉惱呢?未想黛玉「體貼出手帕子的意思來,不覺神魂馳盪」。隨即讓人掌燈,在帕子上寫道:「眼空蓄淚淚空垂,暗撒閑拋卻為誰?尺幅鮫綃勞解贈,叫人焉得不傷悲!」手帕也屬於服飾中的隨件類,僅看以上幾段文學描述,就不難看出,古今服飾作為信物,遠不是多少克拉的鑽戒所能證明一切的。世間萬物,最珍貴的往往是金錢買不到的。真正的情意,包括愛情,也包括親情或友情,經常性地以服飾為信物,而服飾恰恰最適合充當這個載體或說媒介物。

(刊於2018年3月27日《天津日報·滿庭芳》,原題為《唯將舊物表深情——談愛情信物的隱意之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昊文藝 的精彩文章:

曾經衣時尚:女學生流行服飾變化

TAG:昊文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