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筆簡形具」筆法——王羲之的書法核心秘笈

「筆簡形具」筆法——王羲之的書法核心秘笈

一、王羲之大變前人之法

王羲之對於中國書法的一大貢獻在於他對於筆法的突破。突破指的是較之於他的前輩大師如鍾繇等人而言。

眾所周知,王羲之之前的書家始終拘囿於圓筆中鋒用筆,所書線條厚重高古,但畢竟只是一種狀態,對於毛筆筆鋒的開發相對乏力。

毛筆尖、圓、齊、健四德之中,圓與健為毛筆性能,所有書寫者都要使用,只有發揮出毛筆的性能才為書法家;尖與齊則是毛筆形態,束毫則尖如錐,鋪毫則齊似刷。

王羲之之前的書家所持守者為束毫中鋒,而於鋪毫則未有涉及。王羲之正是將毛筆的這一面發揮的淋漓盡致,使書法為之一變。

二、「鋪毫」應該這樣用

鋪毫書寫的線條其妙處並非如一般人所言的只是一個方筆而已,而是在書寫筆畫時的隨意所如,信手一揮,線形已具。

宋人黃休復在《益州名畫錄》中設有「逸格」,主要表現為「筆簡形具,得之自然」,而在書法上,王羲之一脈的新法行書正是「逸格」。唐人行書正是王羲之行書的忠實繼承者,所以,學習唐人行書首先要學習這種「逸格」的用筆。

這類用筆的技術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調整筆鋒狀態為鋪毫,可以是在掭筆時即將筆鋒打開,也可以在落筆時使用發筆動作。

二是起、收筆的平動下的信手揮灑,而不是起筆處落筆重按和收筆時頓筆之類的宋元之法。

三是線形在橫、豎則為平行四邊形或三角形,其他筆畫則是這兩類形狀的變異。

四是在線質上表現為清新自然,雅緻乾淨,自起筆向收筆處的流動感是主要追求目標。

三、「筆簡形具筆法」是古法

「筆簡形具筆法」書寫出來的線條很容易產生飛動的效果,但其難度恰恰在於:一方面會讓人誤解其筆法過於簡單而加以拒斥;另一方面是因此總想做出很複雜的用筆動作,於是在起、收筆上大做文章,唯恐不夠到位,結果是筆畫兩端被堵死,線條動彈不得,米芾所嘲笑的那種「奈重兒握蒸餅勢」即是如此。

同樣,在行筆的過程中的平動亦是技術要害,通常書寫者很容易為上下運動的提案筆法所誤導,兩端按筆,中間輕提,於是形成兩端重,中間輕,一划而過的現象。南朝梁時的庾元威對此類用筆之病有很形象的批評,他說:「穠頭纖尾,斷腰頓足,一八相似,十小不分。」

起、收筆有無重頓和中間行筆是否輕提一划而過,成為古法、今法的重要分水嶺:起、收頓筆和行筆輕提為宋元以後的今法,反之則是王羲之傳承下來的古法,所以,學習唐人行書於此不可不慎。當然,所謂古、今之法的區別更多地表現為一種用筆方式。

書寫過程中人為的動作愈少愈能接近自然。「得之自然」的自然既是指書寫工具——毛筆的自然之形「齊」,也是指書寫者在書寫過程中無需有多餘的動作即能達到書寫的效果,自然而然,信手揮去,自然遒韻天成,妙手得之,是為「筆簡形具」。

筆簡形具得自然!

請看王羲之手札,細細品味,可領悟其「筆簡形具筆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密碼 的精彩文章:

啟功臨玄秘塔碑,把一些用筆簡化了,各種裝飾性的筆法去掉了
王獻之與王獻之書法的7個不點——唐太宗揚大王抑小王,但書法面目卻更像小王

TAG:書法密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