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了防止造反,明朝不準王爺進京,清朝不準王爺出京,誰更高明

為了防止造反,明朝不準王爺進京,清朝不準王爺出京,誰更高明

在古代封建社會,王爺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是皇帝的伯父、叔叔或者兄弟,不僅身份尊貴,而且還是擁有很大的權力。如果一旦皇帝控制不了他們,他們不僅會威脅到皇帝的寶座,甚至還會殺掉皇帝。

因此,歷朝歷代都對王爺這個群體做了許多的規定和限制,其目的就是為了防止王爺造反,從而威脅到皇帝和朝廷的安全。比如:明朝就做出了不準王爺進京的規定,而清朝正好相反,做出了不準王爺出京的規定,這兩種做法,誰更高明呢?

首先我們先來看看明朝不準王爺進京的做法:

朱元璋建立明朝後,吸取元朝滅亡的教訓,為了讓自己辛苦打下來的朱氏江山永遠傳承下去,朱元璋將自己的兒子分封到各地,讓他們坐鎮一方,拱衛京師的安全。與此同時,朱元璋也深知藩王權力過大的隱患,所以他也規定:禁止藩王隨意進入京城,藩王每三年才能進入京城一次,以免與朝廷大臣相互勾結;同時也不準藩王之間互相聯繫,為此還特意錯開他們的進京時間。

不過雖然朱元璋費為防止藩王造反,費盡了心思,想出了許多的辦法,但是由於他的孫子朱允炆不爭氣,削藩操之過急,最終還是讓燕王朱棣造反成功,奪得了皇位。不過在明成祖朱棣之後,明朝進一步削減了藩王的權力,藩王們失去了行政權、財政權和軍事權,但是卻獲得了優厚的待遇。從此之後,明朝的藩王們終於消停下來了,高高興興地在封地過他們的安樂日子。

下面再來看看清朝不準王爺出京的做法:

滿清入關後,清朝吸取了明朝的教訓,為了防止王爺們造反,做出了與明朝相反的規定。在清朝,王爺們的日子要比明朝時期「苦」得多,不僅被嚴格限制在京城,時時刻刻受到朝廷的監視,其待遇也沒有明朝好,而且其爵位還一代降一等。如果其後世子孫沒有為朝廷立過功,那麼最終將會被降為平民。

不過也有列外,在清朝有12個鐵帽子王,他們的爵位不但不受此限制,而且還能世襲罔替,一直傳承下去。在這種情況下,朝廷不僅不用擔心王爺們在外興風作浪,而且也不需要為了養著那群王爺而耗費大量的財政開支。

其實,明朝與清朝的做法有異曲同工之妙,它們相當於一個硬幣的兩面,難分高低,沒有優劣之分。因為它們的出發點都是為了限制王爺們的權力,防止王爺們造反,從而確保朝廷和皇帝的安全。但是它們也各自的弊端,比如:明朝雖然限制住王爺們的權力,但是為了養它們也耗費大量的財政開支;然而,清朝限制王爺們的權力,不準王爺們出京,這樣一來容易讓他們與朝中大臣相互勾連,干涉朝政。康熙年間的「九子奪嫡」和咸豐年間的「辛酉政變」,都有王爺的身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朝 的精彩文章:

北京是如何成為明朝的政治中心的,看了後大吃一驚
【漳州印象】鎮海衛城址

TAG:明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