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靖難之役後建文帝不知去向,民間有四種說法,最後一種最離奇

靖難之役後建文帝不知去向,民間有四種說法,最後一種最離奇

說起明朝的歷史,大家想到的肯定會很多,例如開國皇帝朱元璋,燕王朱棣,今天咱們講的這位具有傳奇色彩,他就是朱允文。

說起朱允文,大家都不知道怎麼去形容,關於他的下落也是眾說紛紜,林林總總各有猜測,現在說法比較多的有三四種。

有人說朱允文自焚了,削髮為僧了,隱居等還有人說其漂流海外,鄭和下西洋就是為了尋找他,這也算是明朝歷史上的第一大懸案,直到今天,人們有事沒事的時候還嘮嗑這。今天小編也來說說這個,小時候失去父親,年少被立為儲君,匆匆忙忙上位,又短短皇權的朱允文到底去哪裡了?

因為明朝施行的是長子繼承皇位的原則,朱允文其夫朱標去世,這個高高在上的皇位一下子落在了這個未經考驗,乳臭未乾的15歲少年身上,朱允文是一個書生氣的孩子,並沒有一點果敢,剛剛繼位不久,沒有站穩自己的政治舞台,就開始大刀闊斧的談政治改革,觸及到了眾多官僚的利益。

尤其是燕王朱棣有著一身的本領,因為自己不是嫡長子和皇位擦肩而過,在朱棣的心中,侄子朱允文是一無是處,一點都不能跳起來這個大梁,現在又觸及到自己的利益。

在1399年7月,燕王朱棣率兵發起靖難之役,在1402年6月攻入南京,奪取了皇位,就這樣朱棣成了明朝的第三位皇帝,同時朱允文也不知所蹤。他到底是去哪了?有人說朱允文性格的原因,特別怕自己的叔叔,就算是出逃成功了也會一輩子擔驚受怕,於是在宮中自焚了,還有人說朱元璋其實早就料到會有這一天,想保住自己孫子的命,給其留下了一個密匣,讓朱允文剃髮做和尚,然後從密道逃出去能保一命。

朱允文照做了,從此開始遊歷四方過上僧人的生活,然後大火燒了皇宮說朱允文在宮中自焚,然後不讓朱允文起疑心。還有一種說法,朱允文隱居了,性格溫文爾雅適合當了一名隱士,關於這個說法,民間有二套說辭,一個是去了貴州安順的高峰寺,還有一個是去了蘭溪市東山的一座古寺歸隱。

可是近期有一種說法特別有意思,說當年朱允文逃出南京去往泉州,然後流落在海外,很多愛好歷史的人把這些說法個結合起來,說自焚其實是一個幌子,然後剃髮為僧,從鬼門關逃出去後遇到先祖的出家好友,幫助其逃到泉州的開元寺,坐上去海外的商船,到了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島,直至現在相傳那邊還有著朱允文遺址。

朱允文的下落現在依舊說法不一,因為歷史的局限性,我們無從得知朱允文的下落,也正因為這樣他的下落成了歷史懸案,你聽過關於他下落的哪些說法呢?

轉載自百家號作者:老陳講歷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朝 的精彩文章:

中國延續了3000年的一項制度:唐朝必須要看臉,明朝做法最打臉
李廷機:寫了123份辭職報告的明朝宰相 最後把皇帝炒了

TAG:明朝 |